《跟著達爾文去旅行:第二次環遊世界之旅(巴塔哥尼亞高原和火地島)》(IN VIAGGIO CON DARWIN: IL SECONDO GIRO ATTORNO AL MONDO Patagonia e Terra del Fuoco),Luca Novelli,台北﹕臉譜,2009
之前提過, 是受精美包裝吸引而買的,中文科普書有這種裝潢(甚至把硬皮的書角造成圓角)算是罕見。作者跟隨國際團隊,重走達爾文二百年前環遊世界的路線。作者以達爾 文為第一身,把他由二百年前拉到現代,帶大家一起重歷這段旅程。書中有很多今昔對比,有很多達爾文當年抓來做標本甚至當食物的特有種,現在不是已成為不准捕捉的瀕危受保護動物就是已經絕了種。
按書名看來,這屬於旅途的第一段,作者應該還會寫出隨後各段路程。但中文出版商還會不會繼續翻譯下去呢﹖似乎要看這本書銷量如何了。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台北﹕天下,2009
轟動書壇的著作,很多人都讀過了。單是xanga這裡已有九百篇文,方某多說應該也不會有更好的觀點。
那些認為戰爭很好玩的人,應該讀這本書,看看那些人—每一個人—是怎樣死的。這不是戰棋或電腦遊戲裡的一堆數字,是一個個「都有阿媽生」的人。
而且,戰爭中受害最深的,往往還是孩子。那些自願的、被抓去當兵的少年,那些跟著師長走難的「聯中」小孩……那些爭權奪利的大人物,憑甚麼要小朋友受這種苦﹖
我對著老媽讀聯中小孩的故事,說他們跟著老師走,在火車上會有幾個跌死了、在戰場上有幾個走失了、跨過中越邊境「十萬大山」時又死一批。就算不用受「十萬大山」之苦的孩子,到了澎湖也被軍隊抓去當兵,師長保護他們還被當成「匪諜」槍斃。
老媽問﹕他們幹啥不留在父母身邊﹖
但留在家裡也是戰場呀,老共殺來的時候也一樣沒好過,也是抓大家去當炮灰、去批鬥。再不然像包圍長春一樣,就是設封鎖線不給你逃難,讓你全家活活餓死在兩軍之間……要不是「走又死唔走又死」,父母怎會捨得讓子女流離四方﹖師長又怎需要捨命保護這些故鄉子弟﹖
莊炭頭說這本書比張純如那本《南京大屠殺》更無奈,畢竟後者還可以要求日本人負其責,但前者是「天地不仁」,要追究報仇也不知找誰。
如果說日軍虐殺中國人,是因為自視高人一等、不把我們當人。那麼我們自己殺來殺去,不就是我們也不把國人當人了嗎﹖
我倒覺得這本書比《南京大屠殺》讀起來沒那麼悲慘,因為龍應台以訪問在生者為主,不像張純如大部分篇幅都只對著已死了的人們。再悲慘的故事,只要留得青山 在,有時還可能有些不幸中之大幸、大團圓之類。就像蔣震等人,縱使受過苦,但沒死去的話,還有些高興的結局,令人慶幸。張純如的故事就幾乎沒有這種可以緩 和情緒的情節了。
《心理學家教你59秒變A咖》(59 Seconds: think a little, change a lot),Richard Wiseman,台北﹕漫遊者文化,2009
Richard Wiseman是先前介紹過的《怪咖心理學》作者。在我看來,今次這本甚至比之前那本更重要。因為這本書直接針對很多人都感興趣的題目﹕就是心理學對成功、愛情和家庭關係的看法。
很久之前,我就說對於那些只叫「正面、樂觀」的說法很不爽,覺得這根本是自欺欺人。在《科學人》也有文章指出「正向心理學」其實沒甚麼科學根據(雖然那些人也是心理學家……)。
本書同樣指出在研究中,一味叫人樂觀和夢想成功,其實沒有效果。叫人壓抑負面思想反而還令人想得更負面。作者提出了其他較有效的方法,例如﹕
—培養感恩
—想像如何達成目標的過程,而非達成目標之後的感覺
—對重要的人寫信表達感情
—做善事
—花錢買經驗而非買東西
—多微笑
—別對自己的錯誤太在意,讓它影響之後的表現
—想讓人喜歡你,就請他幫忙
—少講八卦閒話,尤其是別人的缺點
—加點幽默
—禮尚往來
—把工作拆成細項,可免拖延
—為自己寫悼詞
—想節食的話,寫飲食日誌、在廚房掛一面鏡子
—多為人祈禱 (注意是對祈禱者有好處而不是得到別人祈禱者有好處)
—不想憤怒持續的話,與其發洩不如找這壞事有甚麼正面影響
—聽古典音樂和開懷大笑也有助減輕壓力
—多面對植物,盆栽也好
—養動物,不養的話看動物節目也有益處
—想要創意的話,放鬆不一定有用,倒可以找其他事給自己忙
—仰臥著思考比較能激發創意
—想從身體語言看別人是否說謊,應留意思考徵兆而非焦慮緊張的徵兆,寫電郵又優於講電話
—讚美小朋友的「努力」而非「能力」
當然更詳細的原因和做法,就請自己看書啦。
……看來看去,怎麼就像劉三好的「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想來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裡說艾瑟羅德辦的囚犯困局策略電腦比賽引證了「不率先背叛但以眼還眼」是較好的策略。
我們覺得老掉牙的道德規條,有時也可能是永經考驗的真理,雖然理由未必是傳統說的那樣。
但在《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與數學天才馮紐曼的故事》中,艾瑟羅德卻說「如果寄望一報還一報策略卻不先建立它的必要條件,我們將不可能促進合作,甚至可能造成更嚴重的衝突。」(p.331)另一個大家有很有興趣的話題,當然就是愛情和家庭關係啦。作者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觀察﹕
正在寫但未寫完的《剪刀、石頭、布:生活中的賽局理論》書介,引述了一句﹕ 「不要假設其他人是理性的,而要假設他們偶爾就是會犯錯,這就是賽局理論家所謂的『顫抖的手』假設("trembling hand" assumption)」(p.83)
這大概也是答案。(後一本書會進一步討論到更多在艾瑟羅德比賽中的有效策略)
—女人玩欲擒故縱,其實不見得比隨和更吸引男人
—輕輕觸碰異性的上臂,可以增加異性答應要求的機會 (當然程度要掌握得好也不容易)
—留意自己是情慾型、友誼型或多情型戀愛者,同類一起的關係會比較長久一些
—約會時說問有創意的問題,適度地模仿對方
—男人想找長期伴侶的話,不要讓自己看來太完美
—女人見到有其他女人對你笑的話,會認為你較有魅力
—餓的男人會比較喜歡豐滿的女性
—約會一開始時不用太熱情,之後再加溫
—做些令大家心跳加速的事 (終於明白為何以前有女友要我陪她看恐怖片,因為我沒能耐令她心跳加速吧,偏偏恐怖片是我討厭的片種)
—可以討論一下大家都討厭的事,有同仇敵愾之效
—透露個人資訊可以增加親密感
—「積極聆聽」沒甚麼用,倒不如接受對方的一些建議,分享權力
—多點互相對望 (又一個自閉症的死穴)
—找機會做點新奇、合作性質的活動 (難怪那麼多夫妻喜歡去旅行)
—要明白男人和女人對甚麼是「浪漫」的看法很不同
—多稱讚少批評,要批評的也請找些可以讚的地方
—多在身邊放些能勾起對另一半回憶的物件
還是那句啦,「奇兵有異於仁義,王道迂闊而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