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12月 30, 2023

書店圖鑑﹕體驗一日店員,揭開書店工作日常!


今川由依《書店圖鑑﹕體驗一日店員,揭開書店工作日常!》(コミックエッセイ 本屋図鑑 だから書店員はやめられない! ),林農凱譯,新北﹕楓書坊,2023

圖書館和書店,雖有牟利非牟利之別,工作卻有相似之處。所以有關書店店員的故事,也會引起圖書館員的興趣。

以帶領讀者到書店參與「一日工作體驗」的方式,作者環繞著書店營運的一天,用四格漫畫講述店員工作的苦與樂。至於四格漫畫未能詳述的部分,會另以插圖解釋。正如在圖書館工作不等於是看書一樣,書店店員也是日復一日很忙碌的,這點宜多讓讀者了解。

另外還有一些關於書本雜誌、出版發行等方面(當然都是日本)的冷知識,再設有「教教我﹗智慧貓頭鷹」的專欄更仔細講解。作者雖以很易入口的四格漫畫吸引讀者,卻故意加入詳盡的知識講解,顯然是希望讀者更加了解書店運作,對店員能多加諒解。

不讀不知道日本原來為了防止書店惡性競爭,有禁止割價的條例。當然不是一定得這樣做,但文化事業在很多地方都要有公共支持才能持續。(例如有些國家設立圖書館版稅,按公共圖書館借閱量提供資助)

在電子書流行的時代,電子書只需網上通路,但書店策展和提供氛圍,仍然重要。
書店如何生存,值得關心圖書的人都去想想。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s://moo.im/a/hlnGOV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筆記,或挑骨頭﹕

p.13 不只書店會收到送錯的雜誌,圖書館也不時收到送錯的報紙。

p.14 雖然「殺必死」是源自「service」的日文說法「サービス」,而「サービス」在日文可以用於任何服務,但譯成「殺必死」的話應該只適用於ACG吧﹖

又,日本雜誌的附錄真的很麻煩,有點妹仔大過主人婆。

p.34 店員不喜歡讀者自己打開抽屜找書,不過老實說在下也打開過,尤其當你見到架上想要的那本書太殘舊,想找本新的又找不到店員的時候。

p.41 原來讓讀者先拿書不只圖書館員會,書店店員(雖然買書要付錢)也一樣。

p.43 把書上架是很好的禪修,可以令人心情平靜,原來書店店員也發現了這點。(笑)

p.48 書店店員要花腦筋把書砌好。圖書館員則只能按索書號擺放,然後被不懂的人嫌不整齊不美觀。

p.49 圖書館要淘汰舊書,書店也要煩惱退哪些書。而長年沒人要的舊書,往往消失後就有人想要,原來書店也一樣。

p.50 書的確是很重的,很多人以為圖書館是文靜的工作(而且整天在看書),其實體力勞動很大,而且是全身活動(因為還要爬高蹲低)。方某就是中學時進圖書館幫忙,反而減了肥。

p.56 書店有客人付款後忘記帶書,圖書館也有讀者借書後忘記來借書證/學生證。

p.80-81 就正如超級市場,書店調書架與其說是為了「方便讀者取書」(以往就不方便﹖),倒不如說是針對顧客心理。製造新鮮感讓讀者找書時多花時間逗留,多看到平常不會接觸的書,增加銷售機會。

圖書館因為有固定的擺放順序(索書號囉),所以除了大量買新書後要調整書本位置(都是調前調後),大規模調書架的機會不多。(雖然在下就剛剛遇上,因為裝修。)

p.86 圖書館員會參考其他圖書館的陳設和活動,書店店員都會。原來連出版社/發行商的業務員也會。

p.96 不只是書店,圖書館也收到大量的出版社宣傳。不過圖書館更難單看宣傳買書,因為沒看內容就買很易出錯。不單是圖書館預算有限要避免浪費,而且跟書店賣不出的會退書不同,圖書館買了書總要放上若干年才會淘汰。

p.98 疫情時原來日本不同地區的業務員會互相幫助推介對方出版的書。

p.101 出版社讓書店延期付款的制度,各地皆然。所以當書店欠款倒閉,骨牌效應下受影響的人就會很多。

p.105 書店店員說分類難,因為他們的分類比圖書館分類法更靈活模糊。間中還會令人覺得他們亂放呢。

p.109 書店店員不時會撞傷割傷,圖書館員也會不時被紙割傷,腰痛也是常事。

p.110-111 有些書是寄售,這點不難得知。不知道的是日本原來為了防止書店惡性競爭,有禁止割價的條例。(p.118提及例外)

p.113 未買的書下了架,想不到除了書店,電子書也一樣。

p.119 介紹裝訂的部分,和一般講書籍出版的書相比,多了雜誌的騎馬釘(小書其實也會用,只是比較少)。但的確很多讀者會誤解的,就是以為硬皮才是精裝這一點。方某第一次買到軟精裝時也有點不解。

p.126 店員面對讀者時會想很多,圖書館員也一樣。

p.132 「本數」只是印刷本數而非實際銷售數,這點就正如報館自我吹噓。

星期六, 12月 23, 2023

炒冷飯系列﹕龍津石橋與新安縣海防

(原文刊於2015-08-31)

「龍津石橋與新安縣海防」講座—吳偉鴻先生(香港考古學會主席)

本講座主要分為四部分﹕
—龍津石橋的發現
—有關龍津石橋興建的迷思
—新安海防與廣東水師十九世紀的現代化
—龍津石橋的歷史地位

1. 新安縣包括現時深圳(除了龍崗)及香港全境。在民國初年因為河南有同名縣,所以改名寶安縣。大鵬協管理範圍由虎門以南、經蛇口、屯門,一直繞過整段香港海岸線到大鵬灣為止。
龍津石橋位於啟德濱,現時太子道西富豪酒店對面、前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內。

2. 龍津石橋為講者有份發崛,亦為香港第三個原地保留的考古遺址。
2003年首次進行考古勘察,2008年發現遺址。2012年作全面發崛,2014年發展局辦保育設計比賽挑選方案。

3. 從舊照片可見,當時龍津石橋海岸兩側,分別為九龍關和接官亭。
由九龍寨城出來,就是九龍墟(又稱九龍城),一直走出海濱就是龍津石橋。稍東南就是聖山和現在聖公會聖三一堂的位置。九龍寨城背後的靠山,就是今日的九龍華人基督教墳場。
1860年代有龍津橋(木橋)。龍津石橋建於1873年,長224m,橋寬2.5m,橋面為海拔2.65m。近岸為實心橋、離岸有二十個橋躉。最深處食水0.8m。
橋尾有梯級供人上下落船用。1892年以木橋加長。1938年填海後又用石屎再延伸原橋,改稱九龍城碼頭。

有人或會不明白,為何當碼頭用的又稱為「橋」﹖講者解釋,英文的bridge是指橫跨兩地的橋,但中文的橋卻包括碼頭泊位,例如港澳碼頭即有「東橋」和「西橋」。成語「船到橋頭自然直」其實也是指碼頭的「橋頭」。

4. 當時的九龍寨城有九龍巡檢司、大鵬協、九龍關(這總部在匯豐銀行)、九龍炮台等。

有點怪的是,講者強調九龍巡檢司是管田契之類的民事,不是管刑事的。但一般而言,巡檢司是一個管治安的官職,也很難想像在香港這種當時不算繁華的地方要特別派駐一個專管田土的官。

問答時間問了講者,沒有甚麼特別解釋。不過講者提及有書載,明朝某皇帝實錄記載了當時撤官富司(九龍司的前身)至屯門村(現在仍有這條村),是因為屯門近南頭寨的緣故。

5. 1979年魯金(方按﹕即故梁濤先生)曾出版《九龍城史話》,但沒太多人留意。
戰後英文史書有種觀點認為,因為1860年代香港禁賭,很多人「過大海」去九龍城賭錢,所以才建造碼頭。

但如果研究有關石橋的兩段碑文就會發現﹕
光緒元年(1875)的「龍津石橋碑」提及建橋原因為「九龍趁集日夥,蛋民操舟…每潮落,篙師無所逞」,而倡建者包括大鵬協鎮都督彭、中軍都司劉、署新安縣九龍分司巡政廳周。
光緒十八年(1892)的「龍津石橋加長碑」的倡建者除了大鵬協軍官和九龍巡檢外,襄還包括一位「九龍關柏」的英人稅務司(當時中國海關操諸英人之手)。碑中亦提及款項出自樂善堂的善款,而樂善堂亦因此有權收取過橋費以維持橋身。因此仍有碑文留於九龍樂善堂小學中。

石橋初建和擴建,都有中國官員作倡議人。以清廷官方政策禁嫖禁賭,官員不大可能去「倡建」一條為了賭業而修建的橋樑,自找麻煩。

6. 廣東水師的編制,以廣東水師提督為首。與香港水域有關者有二﹕
提標左營(提標即提督直屬部門)﹕負責虎門以南至屯門,駐新安縣城。下轄深圳汛、屯門汛。
大鵬協(方按﹕初駐大鵬所城,後移九龍寨城)﹕
左營下轄元朗汛、吉澳汛、糧船灣汛、九龍炮台、塔門汛、九龍寨城、深水埗汛。
右營下轄長洲汛、大澳汛、東涌所城、榕樹灣汛。大鵬左營初駐佛堂門炮台,後遷至九龍炮台。右營原駐雞翼角炮台(即分流炮台),後遷至東涌所城

(由廣東以東駛來船隻,經大鵬所城炮台、佛堂門炮台入鯉魚門、九龍炮台,再經東涌所城入虎門。廣東以西駛來船隻則經雞翼角炮台入虎門。可見香港境內各炮台都是用以監視航道用。)

7. 新安縣海防的變更,往往是基於歷史事件而起﹕
—1809年中葡聯軍於東涌圍剿趕走張保仔,然後1810年就修建九龍炮台和東涌炮台。
—1811年英國阿爾密提號攻打虎門,東涌隨即增建兩座炮台並建設東涌所城,並設提標左營及大鵬營。
—鴉片戰爭(1840-1842)後,大鵬營升級為大鵬協,並增名官涌炮台、尖沙咀炮台(方按﹕都是對正割讓給英國的香港島),並增設18隻兵船。1846年建九龍寨城。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東涌炮台失陷。之後1866年設福建船政局,為中國自建近代海軍之始。廣東軍需局亦成立,買了六隻(另有資料說七隻)蒸汽炮艇,其中兩隻駐守香港水域,包括提標左營的「安瀾號」和大鵬協的「綏靖號」。
—1873-79廣東機器局、軍火司成立,黃埔船塢建造「海長青號」炮艦。

8. 同期九龍城侯王廟留下了廣東綠營水師送贈的牌匾「至誠前知」,因為當時的大鵬協副將是參拜了侯王廟後才捉到海盜,故留匾謝神恩。

9. 講者認為,龍津石橋的興建應與海防發展有關。
1868-75年開始建造蒸汽船,之前都只是造帆船炮艦。相對而言,蒸汽船的吃水比帆船深得多。
同期照片可見,1870年代灣仔也有1000英呎長的木碼頭(船是水平於橋頭停泊)。清廷是否見到這樣故意在九龍城也建一個碼頭準備對抗﹖
另一照片是1880年代福建船政局碼頭(與灣仔不同,是丁字泊船)。

10. 廣東水師的廣丙號魚雷巡洋艦,曾北上參加北洋水師演習,並留下參與甲午戰爭。艦長(管帶)程壁光投降(後來他當上清朝和民初的海軍高官)後,廣丙號被日軍俘虜。後來派往接收台灣,但去到澎湖就觸礁沉沒了。直到近年才找到船身。

11. 講者認為從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也可見中英角力的痕跡,裡面提及「仍留附近九龍城原舊馬頭一區,以便中國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來停泊,且便城內官民任便行走」,這個是否表示,龍津石橋本來就包括「軍用」﹖

但講者坦承,以上全部都是「環境證據」,並未找到相關文件檔案證實清廷的確有此計劃。唯此等檔案可能已經銷毀、或於廣東某舊檔案、或清朝某檔案中,要有人去逐頁揭看,才有可能找得到了。

12. 順帶一提,九龍關原屬粵海關。因為對外條約規定中國只向中國船隻收稅、不向外國船收稅,所以有很多中國船隻也冒掛外國旗逃稅(尤其是鴉片船),以致後來發生亞羅號事件。為此粵海關於佛堂門、九龍灣、馬灣、長洲四地設關嚴查,令香港商船交往大為受阻,英人認為乃「封鎖香港」之舉。

最後1886年簽署「管理香港洋藥事宜章程」(失效連結),1887年4月2日成立九龍關,直轄於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由英人及香港政府協助清廷徵稅,以解香港之圍。

那麼,除了海軍之外,龍津石橋的興建會否亦與海關有關﹖至少擴建時的確包括了九龍關官員為倡建人,而九龍關亦設於九龍城,海關船隻可以直接停靠碼頭而不需靠駁艇當然方便得多。

13. 問答時間。九龍灣還有很多宋元瓷器、竹篙灣也有明朝青花,可說明香港水域當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拆貨點」。很多商船會在此處拆貨重裝,並將爛貨就地丟棄,所以才留下那麼多瓷器。而明朝《粵大記》亦記載了廣東沿海圖,當中香港泊船點有二﹕一處屯門、大嶼山之間,一處尖沙咀與香港島之間(即維多利亞港)。

星期六, 12月 16, 2023

職安真怪夢

夢中跟老婆住在一幢唐樓的單位,床望上窗出面似乎就像廟街般,有很多霓虹燈的光影。
單位相當陳舊,甚至連鋁窗下雨都會滲漏的。

(算啦其實現在住的不是唐樓,鋁窗打風一樣會漏水)

屋裡還有很多東西都壞了,我們找包租公秦煌投訴。(肚滿腸肥,當然像包租公,笑﹗)

秦煌來了,爬高想修理東西,但之後就跌了下來不省人事。然後自然有警察和救護員到場,我們就向警員講述經過。

---

之後一個夢境不知為何聽到黎明(真是四大天王那個黎明)唱歌,有這樣的歌詞﹕

「如__、如__、如火中的天使,如____的一個孩子」(有些字記不到)

首歌真係十分「黎明」,就是九十年代他那些歌的感覺。但早晨上網找,完全找不到有這樣的歌詞。

---

再之後上推,竟然碰巧就見到有人分享職安事故動畫

星期六, 12月 09, 2023

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


S&T OUTCOMES、川口拓《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蔡婷朱譯,新北﹕楓樹林,2020

讀這個好像很合時﹖

也不算追時事,只是自小就對這類求生手冊有興趣。廿年前萬里還翻譯過一套《逃出生天》系列的小書(xanga舊文好像連不到,終於掛掉了﹖),以輕鬆搞笑筆觸討論各類事故的應變方案,由坐小型飛機機師突然心臟病發如何操縱飛機安全降落,到約會去餐廳吃飯沒錢埋單怎樣洗碗都有。

不過這本就完全不講笑了,很正經的討論戰爭先兆、戰爭中可能遇上的武器要點、求生和避難方法。作者都是日本教授危機管理和野外求生的教官。

但其實最用得著本書的應該不是日本人吧﹖台灣貴為東亞戰爭熱點之一,翻譯本書很有用。而不幸地,香港人也親身驗證過部分內容。

當然香港跟日本很不同,至少日本作者提及戰時要避開戰略要點逃往郊野,香港人基本上用不著(我們的郊野其實很小,市區處處都是基要設施)。但有些內容還是有參考價值。就算是移民外地的朋友或者也需要參考,就算不是戰爭,恐怖襲擊也是隨時可能發生的。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s://moo.im/a/8GKSXZ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筆記,或挑骨頭﹕
(由於檔案後來更新了,所有筆記已經移了位,有些內容改了之後已經看不出原本劃線是做甚麼的。)

p.3 前言「危機管理並不難,所以一般人更應該親自實踐」

p.4 「愈符合自己需求,非制式化的客製內容愈有靈活度。」

這倒是一反一般人的想法,作者一則強調人人可做,二則事先講明不會有人人適合的內容。

p.18 Stage 1「恐怖攻擊增加也可視為開戰前的徵兆。如果是能明確歸類為個人恐攻行為者當然另當別論,但若是有組織性的恐怖攻擊,便很可能是某個國家或團體組織挑起戰爭的初步策略。」

似乎很多人會忽略這點,或者以為都是個別事件。

p.50 Stage 2「第一時間不需要去觀察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各位要做的就是專心逃難,並且立即行動。」

這也是頗反本能的行動。

p.56 「包包與身體的距離不可以太遠或太近……包包位置太遠,手臂易被劃傷

p.57 「若是手邊只有肩背包,可以將背包從肩膀卸下,拿著背帶上下兩處,往內捲起握住……握著背包側邊或前方時,手就會外露而被對方看見,並遭到攻擊。」

這兩點也是一般人容易忽略之處。

p.72 Stage 3「真正使用於戰爭的飛彈當中,其實是以巡弋飛彈的數量占多數。」

本文單以彈道飛彈和巡弋飛彈(香港一般叫巡航飛彈)比較,作者說使用巡弋飛彈多自然是正確的。可是觀乎近三四十年的現實戰爭,除了海灣戰爭時美軍以「極度富貴」+「高科技戰爭」之姿,大量使用原本開發來應付蘇聯(但實際上沒開戰所以用不著)的高科技武器,所以大量使用巡弋飛彈攻擊伊拉克設施之外,其他戰爭甚至連巡弋飛彈也沒多用,似乎更多使用一般中短程飛彈攻擊敵方。雖然巡弋飛彈擁有國比彈道飛彈多,但除非是很有價值的大型目標,否則也用不著出動那麼貴的武器去攻擊一般部隊。

(另外,不知為何台灣似乎不愛用已分化出來的「佔」字。)

p.92 「當人體受到爆炸或是槍彈攻擊而四分五裂時,周圍會充斥著類似氨水的臭味。接著會飄出某種東西燒焦的味道,以及不曾聽過的臨終慘叫聲,很難有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還能冷靜以對。」

喜歡戰爭的人,若非心理變態到喜歡這種場景,就是根本沒見過也沒想像過這種場景,宜乎扔到戰區讓他們自生自滅。

p.94 「飛彈撞擊落地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確認自己的身體有沒有什麼變化。人們可能會因為腎上腺素分泌,並未察覺自己嚴重受傷,飛濺的碎片也有可能插在動脈附近。這時若是急著動身體的話,反而會使損傷變得更嚴重,所以必須慢慢地逐一動作,謹慎確認。」

p.96 「頭部﹕目視確認有無外傷和出血。即便覺得頭痛,或是視力無法聚焦,都不可以甩晃頭部,這樣只會讓損傷變得更嚴重。」

倒是一般人不會想到。但緊張時不察覺受傷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截肢後也會有幻覺。

p.100 「每位美軍士兵身上都一定會備有止血帶,軍中也規定必須使用被救助士兵的止血帶,因為如果將身上的止血帶給他人使用,那麼當自己需要時就會無止血帶可用了。實施時,會以轉動止血帶的方式將止血帶扭緊,這時也可以讓傷者自己持棒,賦予傷者任務,避免他因失血而失去意識。」

也是有意義的提醒。但在軍中執行這規則容易,民間不會每人都有條止血帶,遇上重傷者,就算你自己只有一條也很難不給別人先用。

p.108 「現代的空襲高度更是較以往高出許多。敵軍會在距離地表大約一萬公尺的高空處投擲炸彈,這樣的高度其實很難讓底下的人們察覺有飛機飛過。」

所以已經不像以前看小牛頓歷史漫畫般,有廣島居民看著美軍轟炸機(但不知對方準備投擲原子彈)的畫面了。

p.109 「美軍…俄羅斯…這兩國明明擁有高度精準的轟炸技術,為什麼還要採取地毯式攻擊﹖其實都是為了破壞周邊區域,並殲滅掉該範圍內的所有人。所以如果敵軍採取無差別的地毯式攻擊,就表示對方打算將你我趕盡殺絕。」

在我們看來很明顯了。
當然還有個可能﹕那裡有個很重要必須殺掉、但掌握不到確實位置的目標,所以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p.128 「不只是呼吸道,化學毒劑也會透過皮膚吸收。用平常方式脫衣的話,附著於衣物表面的化學毒劑就有可能接觸到肌膚,所以要用剪刀剪開衣服後放入塑膠袋裡。」

香港人可悲地得知這一點。

p.138 Stage 4「上校或上尉是負責下達命令的士官,相當於一般企業裡經理級以上的人物。另外,士官長、上士或下士則是士官,算是介於上司與部屬之間的中階主管,也是戰爭現場的核心角色。人稱上等兵或二等兵的士兵就等同於一般員工」

出現兩種「士官」其實是翻譯不準,因為日文的「士官」其實是中文的「軍官」(例如文中的上校上尉),中文的「士官」(例如文中的士官長、上士下士)日文稱「下士官」。這裡是譯了後一個卻沒譯前一個。

p.146 「戰爭時,較安全的地點其實就是敵人攻擊了也沒有好處、攻擊成效不佳的區域。如果家中成員只有女性與孩童,雖然有可能不幸捲入犯罪事件,但人少的鄉下還是遠離戰火的最佳地點。」

正如一九年的衝突,你看到哪些地區沒衝突發生,大概就是對其中一方(或雙方)是「攻擊了也沒有好處的區域」。

p.152 「然而,可惜的不是只有會犯行的敵國軍隊與職業軍人,各位也必須留意國內人數不斷攀升的本國籍犯罪者。……當一個人對未來不抱希望,開始自暴自棄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所以必須特別小心。」

暴民或許比敵軍更可怕,當然,敵軍也可以同時變成穿制服的暴民,歷史上屢見不鮮。

p.158 「即使是目前仍處於戰時狀態的黎巴嫩與敘利亞,其實還是有非常多人繼續於當地生活。各位或許會覺得費解,為什麼這些人不想辦法逃到國外,至少確保性命無虞呢﹖但現實卻是他們根本無處可逃

很多鍵盤戰士會忽略這點。

p.164 「各位或許以為投降是既簡單又安全的行為,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舉例來說,許多人都知道舉白旗代表想要投降,但在激戰過程中,高舉白選或是從暗處露臉,反而更有可能遭槍擊。……因為在對方看來,即便你已經丟掉武器,但身體上還是有可能捆著炸彈,所以並不是百分之百安全。再者,打仗時多個俘虜不僅難處理,也沒任何好處,直接射殺便成了最安全的處理方式。各位必須充分意識到,投降還是有可能喪命,所以必須思考怎麼做才能安全地投降。」

p.165 「萬一對方真的問槍,就算只被射一槍也要順勢倒下,不再有任何動作。如果動了,對方可能會再補好幾槍確保把你打死。」

p.172 「所謂的投降,是指一切任由敵軍擺佈,當然就有可能遭遇超出預期的嚴苛對待。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必須做好下述的心理建設,才能讓自己情緒維持穩定。首先,不要有任何期待,也不要覺得後悔。……各位還必須保持體力,等待逃亡機會的來臨。除此之外,別讓自己受傷也很重要。」

投降也不容易。

p.192 Stage 5「不同機種當然會有表現上的差異,但基本上有效射程都能有相當距離,只要是受過必要訓練之人瞄準靜止狀態的目標,一百公尺範圍內是百分百命中,而兩百公尺範圍則能幾乎命中,三百公尺基本上也能擊中,命中精度表現極佳。」

通常會用「槍種」吧,機種比較像是描述一般機器。

p.207 「持槍的手要盡量靠往身體中線﹕用左手托住握槍的右手,以左右兩側夾緊的方式固定槍枝。左手拇指朝著前方並指向目標方向。」

p.208 「手指不要完全扣入板機﹕開槍時,如果手指完全扣入機,那麼槍枝很容易偏移,影響命中率。只須用第一指節之前的指尖輕扣即可。」

電影上那些持槍姿勢基本上只是為了耍帥,不是實用方式。
「板機」應為「扳機」。

p.210 「槍枝不可離開身體﹕握持突擊步槍時,槍托一旦離開身體,就無法穩住步槍,而射擊伴隨的反作用力也會嚴重影響結果。無法控制步槍將帶來非常大的危險。」

p.211 「就算彈匣沒有子彈,槍膛內或許還有餘彈」

所以即使為了指嚇,不是準備開槍而把槍亂指是極度危險不負責任的行為,為何有些人會這樣做﹖他們不是準備開槍就是不負責任(甚至兩者兼而有之)囉。

p.218 「如果對方鎖定某個地點攻擊,那麼逃跑要點就是往反方向盡速逃難。過去曾有人提倡之字形跑法,但我個人並不推薦,因為這種跑法的速度會比想像中更慢,槍手反而更容易瞄準﹔而且喘不過氣時速度還會變得更慢,甚至不小心絆倒摔跤。如果這樣還不被子彈擊中,那一定是槍手看到你滑稽的跑法笑到不行才無法瞄準。總之重點是盡速遠離射擊點,所以筆直逃即可。」

仍然是,不要耍帥。

p.224 「不過,有些熟練的士兵在撥開握片後,會稍待片刻再投擲手榴彈。如此一來手榴彈就會在空中爆炸,碎片也會三百六十度四處噴飛,就算遠離趴下也很難倖免,而且被投擲方也來不及立刻撿起丟回。」

有沒有發覺有些人並不熟練﹖子華神話齋﹕大家都係業餘的嘛。

p.227 「對於平民老百姓的你我而言,或許也需要做這樣的心理建設。我們所背負的任務與軍事無關,各位只需要專心思考自己當下該做什麼,對於任務的結果不要抱有期待或後悔的情緒,這也是不讓戰場壓力打敗自己的方法。」

就算不在戰時,這本來就不易。

p.230-231 「一旦可能遭受敵軍攻擊,或是必須通過敵軍占領的區域時,就要避免使用車輛。然而,選擇徒步的話,能移動的距離將大幅縮短。以人類步行的速度來計算,成年男性走在路面平坦的鋪設道路時,時速約為四~五公里,一天就算走八小時,頂多只能前進四十公里。但過程中還需要進食與休息,所以實際上只能走三十公里左右。以東京到大阪的五百公里為例,如果步行前往就必須花十七天。萬一行李較多,或者必須穿越山區,而且家人同行時,那麼步行速度一定會變得更慢。」

以前日佔時就有很多人要「行路上廣州」,而香港和廣州的距離還近得多了。(大約一百三十公里,按此估計也要行四五天。以前看書好像也差不多,但手頭沒時間找舊書,不記得是否接近一星期。)

p.233 「河邊﹕雖然會留下腳印,但流水聲能夠幫助我們不被對方發現,但我們卻也較難察覺對方的存在,所以要非常小心。只要多過幾次河,甚至能躲過軍犬的追捕。」

這點《Mythbusters》(2007年第74集)做過實驗推翻了。
如果氣味不太強烈,多過幾次河或者可以令氣味變淡,說不定碰巧追你那隻狗就聞不到。但不可恃。

p.234 「現代人在走路時,鞋底會與地面摩擦發出明顯聲響,同時也較常穿著高跟鞋、皮鞋等容易發出聲響的鞋類。如果不想被別人察覺自己的存在,就要盡量穿著不會發出聲音的軟底鞋,走路時也要避免鞋底拖地。」

p.236 「另外,模糊的身體輪廓也是洞少被發現機率的訣竅。我們的頭腦已經記住人的身形輪廓,所以在找人的時候,會下意識去搜尋有無印象中的輪廓。我們對於人會做的動作也有既定概念,只要跳脫這些輪廓或動作,對方就不會認為看到的是人。具體來說,只要露出頭型、頭部到肩膀的線條、雙腿間的縫隙、腋下縫隙這些部位的話,就很容易從輪廓看出是人類,所以可以用頭巾蓋頭,站立時雙腳靠攏或夾緊腋下,不要露出縫隙。這樣的動作或許滑稽,但只要與對方有點距離,光是用身體不自然地模仿成彎曲枝木,就不會被察覺自己是人。」

隱身術。忍者其實也不過如此,並不是甚麼超自然法術。

p.248 「負責進攻任務的步兵,既沒有洗澡也沒有洗衣,所以必然伴隨汗臭或體味,就連軍隊穿著的制式軍服都有股特別的味道。厲害的偵察兵能夠察覺一公里外槍械的槍油味。另外,人步行過的泥土也會飄出氣味,如果是林道或森林中的潮溼土壤,那麼氣味會更加明顯﹔草被踩踏過後也很容易留下清新的草味。」

確焉,所以有些軍隊會找原住民當偵察兵,因為他們甚至望到腳印就知道對方(本來是看獵物)經過了多久。

p.250 「只要周圍夠明亮,就幾乎無法看見陰影內有什麼,所以要學會如何串連起這些陰影來移動。……遮蔽物雖然仍是最好的選擇,但只要充分意識到光影差異,就算落入對方視線範圍內,也能夠巧妙地不被發現。一般來說,最難被發現的藏身位置,其實是光線的正後方。當光線照向敵人方向時,亮光處的後方將會是最佳的藏身處,例如自動販賣機方的陰影、照亮地面的街燈後方都非常適合用來藏身。」

p.252 「眼看其他方向時,不能只有轉頭,而是要身體連同頸部一起緩慢轉動。眼珠子轉來轉去的話只會使眼白變得很明顯,所以也要避免這類動作。」

p.253 「腳踩地時,不要先讓腳跟或腳尖著地,而是直直由上往下,將整個腳底貼平地面

繼續隱身術。

p.258 「如果要生火,必須在避難所內挖深洞,以免外面看見火或煙﹔挖起的土要堆在附近,這樣才能馬上把土填回,快速滅火。建議不要使用太粗的木柴,選擇細枝如手掌般大小的木材來生火最合適,也要使用完全乾燥的木材,才能盡量減少生火產生的煙霧。」

不過要找乾柴其實也不易,否則廣東話就不會留下「濕柴」這個詞。

p.261 「當偵察部隊在執行為期一週左右的作戰任務時,基本上不會進食,攝取的水分也會盡量減到最低限度。除了當下情況原本就不適合進食之外,這麼做還能減輕行李量,當然也能減少排泄次數。有些隊員執行完一次仕務後,甚至會瘦了將近十公斤。」

不怕肚餓看來也要提早訓練,畢竟有些人很快就會血糖不足。(方某算是不太易肚餓那種人,但再過幾小時還是會感受到低血糖的反應。)

p.262-263 「部隊的作戰行動,其實也是在對抗睡眠不足。士兵執行任務時的睡眠為二小時輪替制,輪睡者的身旁一定會陪伴著清醒的士兵。之所以設定為二小時,是因為如果睡得太沉,很容易有人開始打鼾式突然說夢話,甚至還有士兵會因為做夢發出慘叫。」

只算是補眠。

p.264 「其實不光只是戰爭,許多防災手冊上都會提到,遇到地震災害時,也要避免立刻使用廁所。尤其是公寓建築的低樓層,可能會因為配管設計的問題,造成整棟居民的排泄物集中在此溢出,所以這點得非常注意。為了避免發生類似問題,最好的方法應該就是準備災害用的簡易廁所了。其實各位不必特意選擇市售非常專門的產品,不妨利用手邊現有材料,只要在塑膠袋中裝入撕碎的報紙,或是撒入專用的凝固劑,即可打造出方便攜帶的廁所。如果使用貓砂還能順便除臭

如廁也為你想好了。

p.267 「無論白天夜晚都能以聲音發出求救訊號,但與視覺的求救訊號相比,聲音較難定位出自己所在的具體地點。所以當無法掌握對方的位置時,就必須先吹哨子出聲,待救援者接近時,再切換成視覺的求救訊號。如果自己可能因為受傷而失去意識,打開收音機也會是個有效的方法。

有用的提醒。

p.269 結尾「想要知道如何維持身體精力,就必須在平時了解自己體力的極限……另外,維持內心的精力及常保平穩狀態,同樣是缺一不可的關鍵要素。」

對方某這種病壞書生而言,那即是大家都要去跑馬拉松的意思嗎﹖(笑)

星期六, 12月 02, 2023

新世紀福爾摩斯


Steve Tribe《新世紀福爾摩斯編年史》(Sherlock Chronicles),嚴麗娟譯,台北﹕商周,2015

方某就是不太追潮流,所以看戲也看得比人遲。這大概是幾年前電視台重播才去看。

「戲很好」大概不用在下說,反正大家早就知道。找Cumberbatch飾演福爾摩斯固然一絕(此君相貌奇特、非傳統俊男,最適合演怪傑,圖靈、霍金與之焉),而這位福爾摩斯似乎比原著的更「冷血」(劇中他自認是「高功能心理變態」),所以跟身邊角色的互動也就更吸引人。劇情令各角色都有成長空間(除了福爾摩斯本人,華生、法醫Molly亦然),福爾摩斯的「人味」到了《Sign of Three》的婚禮致詞中尤其更為明顯(這段也是非常長的獨白和「棟篤笑」)。

更有趣的是劇中有很多人都是家人,包括華生的女友Mary Morstan是他現實中的同居女友(雖然後來分了手),甚至連Cumberbatch的父母(都是演員)也客串飾演福爾摩斯的父母。看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監製之一Moffat的兒子也客串童年福爾摩斯。

本書是特集,自然就提供了不少幕後趣聞。在下比較有興趣的是,例如他們想出現代福爾摩斯應該用手機傳短訊,但又不想把鏡頭放大螢幕特寫,結果想出把內容打在電視畫面這一招。這還可以用於福爾摩斯對人的觀察,就有如龍珠的戰鬥力顯示器般。劇集的配樂也是一流,書中也提及他們找樂團實際演奏之時,會在樂師耳機中播放主角的步伐作拍子,這樣最後的成曲便可直接配合畫面,無需再調整。

新的劇本當然試了很多新東西,我相信香港觀眾最覺得搞笑的,莫過於《銀行家之死》裡面出現一堆花碼。見到主角煞有介事研究這些「密碼」,很難不笑出來。畢竟對我們這個年紀的香港人而言,這是小時候(一直到九十年代)在街市、餐廳和小巴,四周每天都見到的東西,甚至是小學數學科的內容,一點也不神秘(現在的學生就難說了)。而且劇中花碼呈現的方式,也不是我們慣見的方式,顯然是劇組不懂所以弄錯了。(英國找個懂花碼的華人很難﹖唐人街也沒人懂﹖)
當然,這是英國劇集,對英國觀眾這堆花碼夠神秘就行。反正你給我看阿拉伯文、俄文、或者東南亞各國那堆原自梵文的字母,對我而言也是跟密碼一樣。

(又﹕本書中見到賣中國商品的店舖叫「招財貓」(p.93),並非不可能。不過招財貓其實是日本、並非中國文化的東西。)

整套劇集爭議最大的,我想是福爾摩斯一槍打死那個邪惡傳媒大亨吧﹖畢竟福爾摩斯應該是鬥智取勝的,就算是死對頭莫里亞蒂,也不用這樣做。當然,本書中沒有辯解。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s://moo.im/a/ayzKQT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挑骨頭﹕

p.75 刪減片段﹕「你喝的這個壺曾經是明朝大將軍譚倫的器皿。」應為「譚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