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二, 4月 07, 2015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五年第二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李光耀逝世,是執政黨激發愛國熱情和支持度的機會,雖然這比他們預期早了半年。對我們來說,總結新加坡經驗也有助於我們謀劃未來。香港要保持獨特自主,抵抗中共侵蝕,需要足夠強勢的領袖,但我們願意犧牲甚麼﹖有何人可用﹖這才是問題。

新聞版﹕
1. 對外社評—非東亞獨有的李光耀情結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入院逾月後終於上月23日逝世,並於29日舉行國葬儀式。
李光耀是個強人,既成大事業亦謗譽隨身。把一個經濟不景、被不友善鄰居包圍、處境交困的轉口港,建設成足以自立、沒有人敢小覤的發達城邦,是其大功。當然,新加坡「國父」不只一人,有很多人都在建國過程中作了貢獻,但李光耀是整個團隊的隊長,領導角色不容置疑。

但過程中也伴隨很多犧牲。為了對抗背後由中共支持的馬來亞共產黨,英國人嚴苛的內部安全法令被保留下來,直到今天還有效。如果說早年被捕的人都跟馬共有關,那麼到了中共已放棄支持世界革命的八十年代還抓了人不審判,就是打壓過甚了。

而且鄰居不樂於華人為主的小城邦獨立和成功,種族暴動和鄰國入侵危機不絕,政府對任何破壞宗教種族和諧的舉動都深感不安。在這種精神不穩之下,言論自由自然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事。

新加坡發展早期,人民一窮二白,大部分人還住在貧民窟,人們願意犧牲自由建設經濟並不難理解。而且沒讀上多少書的他們,也不會質疑大學畢業「精英」的決定。這解釋了老一輩國人對李氏的普遍敬愛。

這種心態被實用主義的李光耀進一步總結為「亞洲價值觀」,認為自由民主並不比經濟發展重要。李氏是偉大的實戰家,但並不專長於理論。他本人就是行法家多於 他口中的儒家。願意犧牲自由發展經濟的心態也不是亞洲獨有,觀乎世界各國對他的尊敬和讚譽,可見這種心態其實有相當普遍的人性基礎。

可 是管仲也說「衣食足然後知榮辱」,經濟豐足、教育提升的新一代,又怎會甘心繼續臣服於政府的「精英」呢﹖自由民主的要求自然產生,已非政府強勢就能阻 擋。李氏跟不上新時代的要求,所以上次大選才弄巧反拙,最終要退出內閣。香港傳媒重複李氏叫香港不要跟北京對抗的勸告,但回看歷史﹕李氏自己屈服於吉隆坡 強權﹖還是反抗﹖分析一下就明白。

現在新加坡需要的是善於整合國人願景並鼓勵大家一起前進的領袖。以為可借李氏光環,假拼經濟之名叫人民永遠避諱自由民主的獨裁者,亦可休矣。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Ticket to ride 亞洲版及 Power Grid 十周年版

上次提到買了Ticket to ride亞洲版地圖,後來在大導演棋局試了,就可以在這裡介紹了。

荷蘭版不同,亞洲版的 地圖有兩面。其中一面「傳奇亞洲」跟歐洲版有點像,也有必須付出百搭牌才可以完成的渡輪路線。還有一種山岳路線,跟歐洲版略有不同。歐洲版的隧道線要額外 抽卡,可能要額外的同色卡才可以建成,代表興建隧道的不確定性﹔這個版的山岳線可照常興建,但要額外丟棄玩家擁有的車卡,減少玩家未來搭建的鐵路。跟有些版本「最長路線」額外加分不同,這版本是單一路線經過最多城市可額外加分。

我們試的是另一面「組隊亞洲」,這只能給四或六人玩,因為他們要兩個一組。每組有兩條木架,規定每個人抽到的路線卡和火車卡都有部分要放在木架上跟同伴共 用,但除此以外就不能交換手上其他卡牌的資訊。所以造成一種「必須互相合作但又不完全明白對方想怎麼」、考驗默契的局面。它跟歐洲版一樣有隧道線,不過抽 卡的數目改以圓圈內數字表示,於是有些路線要抽卡的數目比路線格數還要多,這一點比歐洲版更難。如同其他版,少人玩就不能用全部複線,迫你們搶路,但九廣 鐵路除外(香港的榮譽﹖)。這版本也是以最長路線和完成最多路線可額外加分。

此外在下也接收朋友多買了的Power Grid十周年版。 就像Ticket to ride十周年版一樣,非常精美(也非常大盒兼笨重),但規則大抵相同。不過Power Grid的十周年版倒真的添加了一些有用的設計,例如方便玩家記著誰完成了回合流程的平行列,還有代表第二階段和遊戲完結點的木條,的確令玩家更方便,不 怕忘記混淆了。膠幣的運用也應該比紙幣更耐用。垃圾發電不見了,變成天然氣發電,而且發電廠的組合改變了。原來混合電廠燒煤或油,現在變成燒油或氣。北美 洲第二階段也增設特價發電廠拍賣。而歐洲第一階段未來市場則有五張卡。

比較特別的是原本較悶的二人賽局,會新增一個「壟斷者」,專門負責霸佔城市和耗用燃料,增加二人賽局的複雜度。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P.S. 新浪網要停止網頁寄存服務了,如果在 google site 重建網頁,因為設定方面比較麻煩,似乎未必能包括現在的所有頁面。還要想想看。)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歷史博物館—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展覽 (-25/5)
海防博物館—戮力同心—粵港抗戰文物展 (五月至十一月)

講座﹕
太空館—柯爾伯帶的發現史 (19/4)
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的《實業計劃》與今日中國 (23/5)
海防博物館—從報章看香港的淪陷歲月 (30/5)
太空館—地球以外的生命再探 (31/5)
歷史博物館—跨文化語境中的禮貌、臉面及言語行為 (6/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