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7月 29, 2017

木乃伊、張保仔和鯊魚

前陣子乘暑假開始去了兩間博物館,簡介一下看了甚麼。

上星期二下午要去教育局上課,於是乘中午時間去科學館一趟。要不是朝早有大雨,再加上是午間進場,之後應該會非常擠迫。

科學館的《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是很受歡迎的展覽,但其實展品看來像歷史展覽多於科學展覽,恐怕只有電腦掃描木乃伊這部分是科學。而科學館對電腦掃描科技的解釋,相對於歷史內容其實很少(只有一個很少的展區、展牌和影片)。

自從有了電腦掃描,不用拆開破壞木乃伊就可以得知裡面有甚麼,研究自然方便得多。一些比較早期的木乃伊,除了清空腦腔外,還要清除內臟以防腐爛。但古人不太清楚大腦有甚麼用,以為人的心理活動是在「心」裡進行(中外皆然,畢竟緊張會心跳,但頭內就只會痛),結果心肝脾肺腎之類挖出來後會醃製再放回木乃伊內,可是像豆腐的腦袋卻只會從鼻腔塞匙勺進行挖光就算(有些防腐師會灌點瀝青進去)。

(這具木乃伊的器官就堆在兩腿之間)

(這具木乃伊的器官則塞回體腔內)

防腐師都是從左腰側開洞取走器官,部分木乃伊會用一塊有神聖圖案或咒語的金屬片封口,有些則沒有。

(早期很少有小孩木乃伊,到羅馬時期漸多。這具小孩木乃伊甚至見到乳齒和未長出的恆齒,被推定為兩三歲。其他成人木乃伊,從骨頭生長和磨損情況也可大概推斷出年齡。)

(到了羅馬時期,可能因為遠古技巧失傳、可能是防腐技術進步,亦可能是因為木乃伊製作越來越普遍不限於貴族,有很多平民木乃伊就像這具,器官根本沒拿出來,就地防腐處理就算了。)

供死光人投訴黑材料時間﹕
(沒想到古埃及人也會乾脆把奶子畫出來)

(這幅你不寫我也沒留意到囉﹕「在傳統上,敏以木乃伊的形態出現,其生殖器勃起,舉高雙臂,手中拿著連枷。」)

(早期發現的棺木都是多層木棺,早期展品中只有一副祭師女歌手的木乃伊用泥紙棺。但後期較廉宜方便的泥紙棺就盛行了。不過石膏加麻布的泥紙棺,可能只是在很乾燥的埃及才適用吧,在潮濕地區應該早就爛了。)

(遠看會以為是學校實驗室的器具和滴定板,其實是製作木乃伊工具的模型和精油收納板。)

(古埃及人特別喜歡剃毛,尤其是祭師和貴族,可能是衛生需要。但現代人以剃毛為美,可能也是古埃及文化的殘留吧﹖)

(想不到羅馬時代的童裝款式就已經跟現代相似。正如朋友留言道,不知會以為是現代小孩穿衣弄髒了。)

(可以用尾巴控制下顎開合的老鼠玩具)

(一副棋和骨骰,只是鬥快沒甚麼好玩的,不如玩上面那隻老鼠。)

這個示範攤位的棋就好玩一點,至少規則上有點變化。值得留意的是他們以中間劈開的圓木當骰子,有點像廟裡擲「勝杯」,以哪一面向上的組合決定步數﹕

教遊人以埃及方式拼寫自己名字的攤位自然也很受歡迎﹕

---------------------------------------

上星期四去書展為十本好讀頒獎,之後坐電車去海事博物館。發現原來匯豐銀行前陣子慶祝150周年時,改建了總行地面,展示總行佔地和填海的變化﹕

這是1979年的海旁照﹕

海事博物館則有《南海梟雄—張保仔、海盜和港口城市》和《鯊魚與人類》兩個展覽。可是張保仔展覽展品其實很少,宣傳裡提到的大型桌上遊戲可能只是假日由相關團體開出來玩,平時去就沒有了。

(話雖如此,龍龍表示LEGO也很壯觀。)

序言寫「張保仔在赤鱲角和大嶼山以北東涌一帶,即新機場和迪士尼樂園附近大戰清兵」。這樣寫會令我以為迪士尼有張保仔大戰清兵表演。XDD

《鯊魚與人類》的展品反而更多,這是巡迴各國的展覽,目標就是提倡禁止魚翅買賣。展品並不是甚麼科學標本或歷史遺物,反而是藝術品。展品在博物館內外都有佈置,館內除了四處有展品外,更在各展廳以鋼管焊成網狀,讓來客有身陷網中的感覺。

(龍龍表示這很血腥,不適合小動物觀看)

(鄭路:榮譽的墳墓)
(這件雖不血腥,反而最令人心寒。整個心臟都是由魚勾焊成,外表光滑但裡面全是尖勾,頗能反映人心險惡。)

(侯忠穎:這不是食物,更不是點心!)
(作者表示留意鯊魚的化學色彩和少女事不關己的天真神情。)

(鄒亮:暢遊)
(頗有喻意由不同海洋生物小片組成的鯊魚,留意尾上有兩個小孩在玩耍。)

由於這天海防博物館休館,時間太早沒過海隧巴可搭。天星小輪過海轉巴士都比地鐵便宜,所以就過海轉車算了。

星期六, 7月 22, 2017

圖書館之主


篠原ウミハル《圖書館之主》(1-6),光依譯,香港﹕東立
(第1至3集2013年出版、第4集2014年出版、第5至6集2016年出版)
學校寫好書推介不方便介紹漫畫,所以差點忘了向各位介紹這套好作品。
雖然故事不是為小朋友而寫,但我想小學同工會更喜歡,因為整套漫畫的背景就是一所專借童書的兒童圖書館。故事一開始十分奇特,並不是由小孩說起,而是某夜一個失意中年上班族誤打誤撞進了去,然後被主角塞了一本童書上手而開始。
故事主角是個剪了蘑菇頭、很嚴肅的男人,姓御子柴。因為童年時遇過好的圖書館員,所以自己也立志進入圖書館工作。
日本的公共圖書館並不一定要有專業資格才能入職(這點跟香港一樣),所以不時會由市政府輪調員工來掌管,這點在《圖書館戰爭》中也提及過(見2014年6月會訊)。所以兩個故事都描述過專業館員和不懂圖書館的外來上司起衝突,相信現實中亦非罕見之事。於是主角可以依自己意思塑造一間圖書館,才是最令人好奇的地方,是誰讓他開這所兒童圖書館﹖故事稍後會提及這段因緣。
這個佈局有點像《古書堂事件手帖》(見2015年5月會訊),每個單元故事都是描述不同書本和人物之間的連繫羈絆,介紹書籍內容同時推進故事發展。看來日本人似乎喜歡用這種方式串連介紹書本(笑)。
御子柴也有點像古書堂篠川小姐,都是一聽到「書」的事情就特別精神,有瞬間猜到讀者想找甚麼書的超能力。不過與古書堂的偵探懸疑性質不同,這個故事系列就比較淡然,沒有甚麼陰謀、埋下伏線的秘密也不多,只有御子柴讓每個來圖書館的大人小孩都讀到適合他們的書,讓他們得到力量解決自身的煩惱。除了介紹書籍內容之外,亦帶出童書不是只適合小孩看,大人也可以從中獲益的訊息。
中學時玩電腦遊戲《三國志》,玩家有個功能可以向當地賢士垂詢聽取建言。這個功能有時會帶來有用的情報(例如某個能人異士路經本地可以招攬之類),但大多數時候沒有特別情報,那些「賢士」就只能重複些三幅被的門面話。其中一句常見的就是「書讀百遍義自通」。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單單把一本書重複讀百遍是否真的能夠「義自通」可以懷疑。不過要是有心的話,一本好書在不同日子再讀,隨著人生處境、經歷不同,的確有可能讀出不同意義。就算被認為「簡單」如童書也一樣,這點應該就是《圖書館之主》所強調的。
童書情節看來簡單,也不代表內涵簡單。一個順手沾來的例子可能就是《小王子》吧﹖《圖書館之主4》就提及這個「童話」故事,它大概不只為兒童而寫,小孩看來可能只是個有趣的故事,大人看就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解讀。最近就連中大政政系的周保松教授也寫了本《小王子的領悟》(中文大學,2016)去討論自己的理解(而且還是本年度教協中學生好書龍虎榜的候選書呢)。好書無論童書大人書、小說非小說,就是有這種跨越不同年紀和不同時代的能力,讓不同的人都有共鳴。
學校圖書館,也是個讓書本陪伴孩子成長的地方。希望我們都能像御子柴般,有足夠的修養和學識,能夠給孩子他們需要的書。
某次向圖書館組員提及這套書,之後那年他們弄的課外活動招生海報竟然搞成這樣﹕

(這是宣傳圖書館還是宣傳我呀﹖我可沒有剪個蘑菇頭﹗XD)

根據日文維基的情報,日文原版已出了14集,可見東立翻譯頗慢。希望這個好故事不會因為「談書」口味不夠熱門而被腰斬。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星期六, 7月 15, 2017

擦擦史:一部關於溫柔呵護我們胯下的輕薄好夥伴—衛生紙的趣史

Richard Smyth《擦擦史:一部關於溫柔呵護我們胯下的輕薄好夥伴—衛生紙的趣史》(Bum Fodder:An Absorbing History of Toilet Paper),蔡宜真譯,台北﹕商周,2013

前陣子在推上有朋友談及清洗屁屁,在下推介這款便攜式洗淨器(年多兩年前才專程去panasonic專門店買的,現在香港公司網頁竟然找不著,可能銷情麻麻。香港人始終不習慣噴水洗,但其實你像方某般不時腹瀉抹損屁股的話就會知這是好物。日後難道要去買水貨麼﹖),於是被對方戲稱為「洗滌屁屁大師」。

因為這段對話,我才想起這本2014年已讀過,但忘了向大家介紹的書。其實從封面已經看得出,是一本幽默著作,事實亦如是。作者以風趣口吻介紹廁紙的歷史,當然還旁及其他清潔屁股的方法。除了歷史記載和古人自述外,作者也引用了小說和童話內容,於是更為惹笑。

更搞笑的在近代,當廁紙生產大規模商業化後,就誕生了超大型的廁紙企業。作者引述美國舊報紙廣告,他們為了推銷廁紙,就借醫生之口恐嚇婦孺,指品質不好的廁紙(=其他牌子)會導致痔瘡和加重十五種疾病。甚至有種廁紙聲稱添加了痔瘡藥。
最誇張的是,作者從英國政府檔案中見到,官員辯論應該買柔軟的廁紙還是光滑堅硬的紙,他們為了哪種廁紙比較健康而筆戰,書信報告來回用了十八年。而美國一艘潛艇申請補給廁紙,竟然因為表格問題被部門拒絕了。戰爭不只令潛艇補給不了廁紙,甚至令情報部門別出心裁,弄了一堆印了希特拉樣貌的廁紙作反宣傳用。

所以想輕鬆地了解歷史的朋友,不妨帶著這本書上廁所。
當然我覺得事後還是用水沖洗比較好,雖然之後還是要用少許廁紙,但更為舒服乾淨。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星期四, 7月 06, 2017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七年第三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近來都比較忙,上星期還病了,所以完成得較遲。敬請見諒。中共強勢施壓,未來路途不易。徒務近功,逞一時之快,反招其禍。與其正面硬碰,不如避其鋒芒,令民間民主自治意識根深柢固。無論朋友目標如何,待時機到來,方能畢成其功。
新聞版﹕
1. 棋王省親外訪 (棋聯邦訊)
棋王方潤宣佈將於七月廿五日至八月三日期間,離港赴星探親。離港期間棋聯邦王國及新棋王國有關職務,將分別由聯邦首相黃源森及新棋首相陳輝代理。棋王上一次離港省親為2014年。
2. 對外社評—民主由生活做起 (棋王國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政治學部)
雖然梁振英亂港七年令人不齒,惟最近七一遊行人數又有下跌。除了因為林鄭「相對」而言沒那麼好鬥和面目可憎之外,亦因為民間抗爭力量在之前幾年分裂之後互相消磨,令號召力減少。 
2010年政改後練乙錚先生認為分裂形勢大好,當時方潤已表明泛民基層支持者的撕裂無法彌補,將影響日後合作。2010年7月本欄亦指出泛民難以維持兩條腿走路。結果不幸言中,觀乎之後幾年泛民分裂出本土陣營再互相傾軋,選舉中往往讓建制漁人得利。 
撕裂反對力量,明顯是中共所冀望(甚至營造出來)。但已無可挽回,唯有希望欺騙群眾於一時的政客被唾棄後,餘下人物可以實是求是、求同存異。
我們也要面對一個事實,就是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遊行集會收效不彰,鼓吹勇武抗爭的又無以為繼,兩者都未能長久有效。其實我們身邊小至樓宇管理也是社會縮影,人們以為可以迴避政治,終被政客所噬。圍標之類的惡果,應引為公眾之鑑,鼓勵大家從切身事件開始關心,方能長遠培植支持民主的力量。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Catan卡坦島 (方潤)
這是個很知名的圖版遊戲。方某那麼遲才介紹,主要原因是逢玩必輸。(遊戲評價定律﹕玩贏了的遊戲才好玩的遊戲:-P) 
卡坦島遊戲規則其實不算複雜。就當成是原居民佔地主的遊戲好了,玩家一開始在島上都有據點,但要逐步擴展,透過建築市鎮、長路、甚至是抽取發展卡牌或控制最多騎士累積分數,滿十分者勝。
建築和抽發展卡都需要有相應資源,而資源卡就是由每位玩家輪流擲骰得來。卡坦島上的地塊分別生產石頭、磚塊、木材、穀物、羊毛。地塊都設有編號,如果擲骰時中了相應編號,在地塊周圍有市鎮的玩家就可以拿到相應資源卡。這些資源卡可以與其他玩家交易,或者透過港口交易(但玩家建築要先伸延至港口),如果兩者都做不到就只能以很差的兌換率與牌庫交換了。
最刺激的就是當擲到七(兩粒骰出現概率最大的和),又或者有人打出騎士牌,原本在島中央沙漠的盜賊就會出來洗劫。屆時手上資源太多的人要棄牌,而且擲骰或出牌者有權把盜賊趕到某一地塊上,打騎士牌的人還有權從周圍玩家手上偷一張牌。這片地塊不能再生產資源牌,直到盜賊再被挪動為止。
不知是運氣太差還是太自閉很難交易合作,每次跟朋友玩這個遊戲都輸。由於遊戲簡單而且有公開比賽,所以我買了在大富翁班教學生玩,開兩次也只是贏到一次。可恨呀。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文物探知館﹕傳承—茶山窯陶瓷藝術展 (至3/9)
海事博物館﹕南海梟雄—張保仔、海盜和港口城市 (至8/10)
歷史博物館﹕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 (至9/10)
文化博物館﹕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 (至15/10)
科學館﹕永生傳說—透視古埃及文明 (至18/10)
海防博物館﹕出生入死—戰地記者 (至31/1/18)

講座﹕
海防博物館﹕二次大戰時期中日兩國記者的表述 (26/8)

星期日, 7月 02, 2017

悼念香港淪陷廿週年

香港淪陷二十年,以梁振英同志為首的特區政府,在方方面面赤化香港取得的成績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