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8月 10, 2019

參觀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檔案庫

前陣子跟教協的團去參觀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這個項目是由嘉道理家族成立,所以除了個人檔案,還包括他們旗下中電集團和香港上海大酒店等公司的檔案(但轉移多久前的檔案則由各公司自行決定)。項目現在辦公室設於紅磡的中電總部。

海逸坊是個頗有有趣的商場,樓上是中電辦公室,樓下就是長實的商場。而辦公室是佔用商場樓面,可以直接看到樓下商場店舖的﹕

而辦公室內竟然還有扶手電梯那麼誇張(大概也是商場設計吧,辦公室內跨層的人應該不會多到要用扶手電梯吧﹖)﹕

接待的職員說,受限於現實環境,他們的檔案庫未符合正式標準(連門口也只是趟門)。但就停用了大廈的中央冷氣,改為裝設分體冷氣,以便控制溫度。可見就連冷氣機也有鐵盤以防漏水﹕

另外裝設了工業式抽濕機控制濕度,為免滿溢所以他們不會用一般家用抽濕機,這裡直接以喉管把冷凝水排放﹕

門口旁邊的中央冷氣掣貼上標示不能使用﹕
現在的「寒酸」情況應該在幾年後會改善,因為亞皆老街舊中電總部已正在翻新,屆時「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辦公室將會遷往亞皆老街舊總部,並有符合標準的檔案庫。

檔案庫中的文件並不都能放在標準的檔案箱中,但溫度和濕度都有監察。

有些實物相當大件,例如圖中皮包旁邊的金屬重物,其實是舊日嘉道理旗下公司的水印。下面還有螺絲孔,可以固定在當時所用的桌面上。

有很多大件、未能放入檔案箱的文件,就橫趟在架上。

嘉道理家族旗下公司檔案基本狀況良好,但檔案上的鐵釘往往要先除掉,以免日後翻揭時損害紙張。也有些像圖中的大本舊簿,因為整本都是用鐵釘起,所以就沒處理。

除了文件和實物,還有視聽資料。有一批舊菲林因為很易變質,所以特地買了個藥劑用、不結霜不結露的雪櫃(否則有水汽會壞得更快)。所以機上的代理商標貼是醫藥器材公司的聯絡。

反而有批VHS錄影帶就沒有特殊待遇,就這樣放在架上。相信恆溫恆濕已經足夠。

連地下鐵路興建也關他們事﹕

職員展示了一批較重要的檔案作分享,首先是紅磡附近的舊地圖。當時嘉道理家族想向政府申請撥地,興建員工子弟學校,但建議的幾個選址都被駁回。

這張很熟口面的,就是半島酒店的舊橫面圖(這是彌敦道望過去的旁側方向),因為半島就是他們大酒店集團旗下的。

舊照片顯示戰時塗上迷彩的半島酒店。大家都應該熟悉的是,日佔時期曾經徵用過半島酒店作日軍總部。

但除了作日軍總部,半島酒店還接待過一批猶太難民,可謂「高級難民營」。圖左上照片裡其中一個女孩,在網上見到照片還特地聯絡講述往事(當然現在是婆婆)。

職員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猜1920年在半島酒店食牛扒要多少錢﹖這是餐牌﹕

答案﹕一元
(方按﹕圖上還附有一句,另按人頭收費四角,是麵包牛油咖啡或茶之類的費用。就當是中餐館茶芥好了。)

那麼同場吃雪糕又要多少錢﹖那個時代牛奶和冰都是奢侈品,雪糕價錢竟與牛扒相同,都是一元﹕
(方按﹕疏乎厘更貴,一元五角。)

到了1953年,半島酒店午餐,盛惠五元整﹕
有湯、煎魚、焗豬、甜品、咖啡。

同一張卡背後是晚餐,盛惠六元整。有前菜、湯、煮魚、烤鴨、甜品、咖啡。
職員笑說晚餐好像較「抵」。

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文件,例如圖左那本是中電二三十年代的員工離職紀錄,裡面絕大部分是華印苦力,理由多數是「懶」或「不聽指示」。由於裡面有真人姓名和照片,職員說不可攝影,所以我只拍了這個封面。
另外右邊的報導,是以前講座聽過的養珠計劃。大埔古代有採珠業,戰後嘉道理家族曾參與集資研究重新養珠,還在日本請師傅來。但後來發現海水太熱(暖化得那麼早﹖),養不到,於是沒下文。

嘉道理農業輔助會的計劃分很多種,甚至有一項專門協助寡婦。

這個不是手動計算器就是支票機,結果當然是手動計算器。有些受訪者說公司用到八十年代﹕
職員說他們只知加減法怎樣做(因為受訪者也只需要計加減數),由於沒有說明書所以不知乘除數怎樣計。方某後來找到一段影片,雖然型號不同,但原理應該一樣﹕


嘉道理曾參與伊利莎伯醫院的籌建工作,還對醫院的內部空間分配提出不少意見。(例如廚房根本不應該在殮房旁邊,笑﹗)

六七暴動時,就在土共炸彈四處放的時候,商界和香港政府已經很想告訴「全世界香港正常請繼續來做生意」。總商會甚至就此草擬了「樣板信」給會員使用﹕
甚至有中文版,都是傳統尺牘樣式,總之都是說「只有少量暴徒鬧事,市民都支持政府,警方已迅速處理。市面已回復平靜,歡迎隨時找我談生意」之類啦。

這一批是戰後的文件,香港重光(咦中共好像宣佈現在不准講﹖)後嘉道理參與了戰後賠償委員會。因為戰後恢復階段,為方便管理,政府臨時接管所有重要公用事業,並表示會按戰前某日的市價補償損失。所以嘉道理就要找當日股價等資訊,按此推算各公司每天營收,以便企業申領補償。
另一份文件甚至是「香港占領地總督部」的信紙。因為戰後物資奇缺,而且半島酒店本身就被日軍佔用過,既然有這些物資留下,不用白不用。

上述不少文件都是複製本,可讓參觀者拿著看。以下這本就是實物,是美軍提供給戰機組員的翻譯手冊(職員笑指是古代google translate)。機員如遇意外迫降,可在手冊指著英文短語,對方就能看到當地語言的翻譯,對方也可在手冊中指著短語,讓機員知道英文意思。

雖然封面內頁是中美國旗,但裡面不只有中英文,還有很多其他語言,尤其是東南亞各地到印度的語言。
職員說有一種不清楚是甚麼的Shan語,我說Shan就是緬甸那個撣邦囉。

當時還有一份《新界周報》(沒聽清楚是否跟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有關),專門報導新界和農業消息。

我想除非是研究新界鄉事歷史,否則對那些舊聞應該沒甚麼興趣(裡面還有不少粵劇消息,服務鄉民),職員複製了那些廣告更為有趣﹕
「餵高肥」、「加胖你」這類都是餵動物的。現在以「偉哥」最出名的輝瑞大藥廠,當時在賣獸藥。
而位元堂養陰丸的廣告竟然是大字「一條生路」,感覺頗驚嚇。

還有香港人聽到大多會想起油漆的ICI,也有出版豬隻疾病手冊,當然順便是推銷獸藥啦。

裡面記載算相當詳盡﹕

這個行李箱是複製的,之前他們在外頭擺road show時就放出來讓參觀者玩。

這些明信片是日軍印來向英軍招降的。對英兵講的是家人掛念,對華兵講的是侵略史、對印兵講的是奴役,都是攻心之計。

特別的是,這些明信片只有英兵版和印兵版後面印了通行證(給前線日軍看的,以保證降兵得到善待),但華兵版背後卻沒有。可見日軍對華人的確看低一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