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一, 9月 16, 2013

現在幾點鐘﹖ (Rhythms of Life) (2)

(其實幾年前已介紹過這本書。本來我認為這本書內容有點複雜,不打算向學生推介的。不過既然今年邵逸夫獎頒給相關研究員,當然要趁「有新聞」的時候去推一推了。)

現在幾點鐘﹖麻雀、黃金鼠以及所有生物都知道的事》Russell G. Foster & Leon Kreitzman,黃榮棋譯,台北﹕天下,2006

大家有留意今年《邵逸夫獎》的消息嗎﹖
15/9晚電視台播出了專輯,介紹本年度「生命科學及醫學獎」三位得主,得獎原因為「表彰他們發現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簡單點說﹕
我們為何會在早上醒來﹖晚上就會覺得疲倦﹖差不多時間就會覺得肚餓﹖
為何鼻敏感的我總是起床後就要流一會兒鼻水﹖
為何「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蟲兒又會早起給鳥吃﹖
為何有一種蟬會集體休眠,然後準時地在十七年後一起醒來﹖

為何生物的活動就如《傳道書》所言「萬物皆有定時」﹖
其實這些全都是由我們的「生物時鐘」決定。

如果各位有觀看電視台的專輯,就會知道得獎人的研究範圍,並不包括「十七年蟬」。他們研究控制動物每天廿四小時節奏的分子時鐘,這是大家最關注的節奏。

可惜的是,記者對科學認識不夠,所以故事說得不太清楚,就連「基因」和「蛋白質」都分不清。觀眾想透過電視專輯了解分子時鐘,恐怕是老鼠拉龜無從入手。幸好這個主題早就有學者寫了通俗讀本,而且已經翻譯為中文,就是這本《現在幾點鐘﹖》。書中介紹了生物時鐘研究的歷史和成果。

如果同學對生物學的細節興趣不大,這本書也討論到生物時鐘和我們生活的關係,例如時間如何影響服藥的效果、電燈和輪班工作對健康的影響等等……書末甚至有幾頁教你克服長途旅行時差困擾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覺得青少年老是沒掌握好睡覺的時間。可是從科學角度看,青少年的生理時鐘,的確是跟小孩和成人都不同,所以睡眠周期被推遲,變得混亂。亂上加亂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燈光而非陽光下,燈光並不能校準生理時鐘,於是我們就越來越遲睡、然後每朝被鬧鐘叫醒、精神不振。對於整天「宅」在家裡不見天日的宅男宅女,這一點就尤其嚴重了。

與生俱來的基因給予我們自然節奏,鐘錶時間表給予我們人工節奏。了解自然節奏,才可以尋求和人工節奏之間的和諧協調,這樣才有長遠的健康。

(方某人的其他書評書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