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11月 26, 2016

Ticket to ride: United Kingdom & Pennslvania

這個版本分為兩面,一面是賓州地圖、另一面是英倫三島地圖。
賓州版非常簡單,地圖也沒甚麼特別。只是連去安大略的是水路(渡輪航線),需要兩張百搭(火車頭卡牌)才可以開通。
(BGG)
此版本供二至五人局,使用原版和歐洲版的火車和火車卡牌。但二人局有特別規則。
1. 本版有50張路線卡。開局時每位玩家抽五張,揀選後最少需保留三張。遊戲中途再抽路線卡的話,抽四張,最少保留一張。
路線卡的棄牌,無論是開局時或遊戲中途的棄牌,都如原版一樣,放回路線卡庫底部。
2. 賓州版最特別的地方,是股票。
不過這個股票並不如Power Grid: Stock Companies般可以買賣,純粹是用來搶分數的。遊戲中分開了九間公司的六十張股票,各公司的股票數目不同,但有趣的是這些都是史上真實存在過的公司﹕
Buffalo, Rochester & Pittsburgh Railway (張數﹕x2)
Jersey Central Line (x3)
Western Maryland Railway (x4)
New York Central System (x5)
Lehigh Valley Railroad (x6)
Reading Railroad (x7)
Erie Lackawanna Railway (x8)
Baltimore & Ohio Railroad (x10)
Pennsylvania Railroad (x15)
只是公司標誌涉及商標版權所以重新設計。
(BGG)
2.1 開局時,這些股票分門別類擺放好。每張股票都有編號(#1, #2…),是按序由第一張開始疊下去。
2.2 當每次玩家建成一條路線時,除了原有路線得分,他亦可根據路線旁邊顯示的公司標誌,選擇取得其中一間公司的一張股票。(少數沒有任何標誌的路線則不提供任何股票)
股票由最頂一張取起。如果玩家想要的那間公司股票已取罄,則只能取這條路線所顯示的其他公司股票。
玩家取得股票後,面朝下放置,不用讓人知道自己取得的股票數目和編號。
3.  遊戲結束後,玩家揭開所有股票並按公司區分再計分。
擁有某公司最多股票的玩家,可獲得股票上計分表顯示的首位分數。第二多的得到次位分數,餘此類推。無該公司股票者無得分,如果持有該公司股票數量排名於計分表外者亦無得分。(每間公司的計分表都有不同,大體是股票數目越多者,提供之分數越高。排名少者兩位,多者五位。換言之排名第六者肯定無分。)
如果玩家擁有某公司的股票數目相同,則以擁有最小編號股票者居先。(因其為首先投資者)
4. 本版亦設有「完成最多路線卡」的15分額外獎分,如有玩家打和則同時得分。未完成路線卡數目並不影響計算此獎分。
5. 二人版特別規則﹕增設一個虛擬玩家
5.1. 每當玩家領取股票時,亦同時為虛擬玩家選取一張股票(同樣為其完成路線所提供者)。虛擬玩家的股票同樣面朝下放置在一處,順取得次序疊上。
5.2 遊戲結束後,計算股票分數之前,先洗勻虛擬玩家的股票,點算數目,然後揭開一半的股票(roundup—凡奇零進一)。
5.3 計算股票排名時,需把虛擬玩家揭開的股票計算在內。但虛擬玩家本身不需計算分數。
-------------------(我是英倫和賓州的分隔線)-------------------
相對而言,作為主打的英倫版則複雜得多。
英倫版供二至四人局。三人或四人局中所有雙重路線都可同時使用,二人局中則只能使用其中一條,如果其中一條已被建成,則其他人不能再用。
有別於一般版本每人使用全數45卡火車,英倫版則只用35卡。原版的火車卡亦不使用,因為本版自設一套,並有六張額外火車頭卡牌。
英倫版地圖也比較複雜,除了有很多渡輪航線(需要與火車頭標誌數目相同的火車頭卡牌才能開通),地圖亦分開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威爾斯、和法國。建設鐵路也有地域限制(後面卡牌會提及)。
(BGG)
1. 火車頭卡牌
1.1 遊戲開始時,每位玩家除了原有派發四張火車卡外,可額外得到一張火車頭卡牌。
1.2 任何四張卡牌可以當一張火車頭卡牌(百搭)使用。
1.3 就算有三張火車頭卡牌同時於領牌區出現,亦不需(依原規則)棄牌重抽。
2. 本版有57張路線卡。開局時每位玩家抽五張,揀選後最少需保留三張。遊戲中途再抽路線卡的話,抽三張,最少保留一張。
路線卡的棄牌,無論是開局時或遊戲中途的棄牌,都如原版一樣,放回路線卡庫底部。
3. 本版最特別之處,是技術卡﹕
(BGG)
開局時,玩家完全沒有任何特殊技術。他們只能建設兩格以內的路線,而且只限建設英格蘭境內的路線,水路(渡輪航線)亦不能使用。
(唯一例外為「修咸頓至紐約」,無論任何時候、沒有任何技術卡,都可使用。)
玩家每一回合,在進行其他動作之前,他可以選擇放棄手上的百搭(火車頭卡牌)以換取技術卡。任何四張卡牌可當百搭使用之規則此時同樣適用(如果有「增強器 / Booster」卡的話則只需三張)。
基本技術卡﹕
興建某一路線可能需要多於一張技術卡的功能。
3.1 威爾斯特許 / Wales Concession (共四張)
代價﹕一張百搭
功能﹕可興建前往威爾斯五大城市之路線。
3.2 愛爾蘭/法國特許 / Ireland / France Concession (共四張)
代價﹕一張百搭
功能﹕可興建前往愛爾蘭十大城市或前往法國之路線。
3.3 蘇格蘭特許 / Scotland Concession (共四張)
代價﹕一張百搭
功能﹕可興建前往蘇格蘭十大城市之路線。
3.4 自動加煤機 / Mechanical Stoker (共四張)
代價﹕一張百搭
功能﹕可以興建三格長的路線。
3.5 過熱蒸汽鍋爐 / Superheated Steam Boiler (共四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可以興建四、五、六格的路線。(但玩家仍需有「自動加煤機」方可興建三格長的路線)
3.6 螺旋槳 / Propellers (共四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可以興建渡輪航線。
3.7 增強器 / Booster (共四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只需三張任何卡牌就可以當一張百搭使用。(原本要四張)
3.8 鍋爐套襯 / Boiler Lagging (共四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完成每條路線可獲額外加1分。
3.9 蒸汽渦輪 / Steam Turbines (共四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完成每條渡輪航線可獲額外加2分。(若同時有「鍋爐套襯」則可加3分。)
3.10 雙聯機車 / Double Heading (共四張)
代價﹕四張百搭
功能﹕遊戲結束時,每張完成的路線卡可獲額外加2分。
3.11 路權 / Right of Way (一張)
代價﹕四張百搭
功能﹕可在另一玩家已興建的路線上興建鐵路。使用此卡時,玩家仍需打出正確數目的卡牌才可興建路線,然後把自己的火車放在另一玩家(在路線上)的火車旁邊即可。
玩家取得此卡後必須立即興建所需路線,然後把此卡歸還桌上,留待另一玩家取用。
註﹕很多時候玩家都需要多張技術卡才能興建路線,例如﹕
a. 玩家想興建Stranraer(蘇格蘭)至倫敦德里Londonderry(愛爾蘭)的路線,就需要有「蘇格蘭特許」、「愛爾蘭特許」、「自動加煤機」和「螺旋槳」。
b. 玩家想興建紐卡素Newcastle(英格蘭)至愛丁堡Edinburgh(蘇格蘭)的路線,就需要有「蘇格蘭特許」和「自動加煤機」。
進階技術卡﹕
可提供更富競爭的體驗,這些卡的數目均屬有限。
3.12 熱壓縮機 / Thermocompressor (一張)
代價﹕一張百搭
功能﹕可以一回合內興建兩條路線,用後需歸還此卡。
3.13 水車 / Water Tenders (共兩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原規則在抽牌時可選擇從牌庫抽兩張牌(亦可以從已揭開的牌中取兩張、或者從揭開的牌中取一張並於牌庫中抽一張),有此卡後可選擇從牌庫抽三張。
3.14 風險合約 / Risky Contracts (一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假如遊戲結束時完成了最多路線卡的話,可獲額外20分。否則扣20分。
(本卡只可於火車卡牌尚未重新洗勻之前購買。假如火車卡牌已經重洗,則此卡不再供購買,需收回盒內。)
3.15 均衡樑 / Equalising Beam (一張)
代價﹕兩張百搭
功能﹕假如遊戲結束時擁有最長路線的話,可獲額外15分。否則扣15分。
(本卡只可於火車卡牌尚未重新洗勻之前購買。假如火車卡牌已經重洗,則此卡不再供購買,需收回盒內。)
3.16 柴油動力 / Diesel Power (一張)
代價﹕三張百搭
功能﹕興建鐵路線時可以少用一張卡牌。但你仍需至少用一張卡牌,而且興建渡輪航線時不能以此少用一張火車頭卡牌。
4. 計分方面,英倫版不設完全最多路線或最長鐵路的獎分。
作者特別提醒﹕有些玩家喜歡遊戲結束才一併計分(方按﹕因為中途計有些人很容易遺漏)
,但這版本不能這樣做,因為有些中途打出的技術卡會影響計分,所以不可能玩完才計。如果真的害怕計漏分的話,作者建議指定一位玩家負責計分,又或者至少由他負責留意其他玩家是否有計分。

星期日, 11月 20, 2016

文抄公國之七—明夷待訪錄原君編

八三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選舉結果已上載至校友會網頁,感謝會員支持。
《校友校董章則》修正案繼續諮詢中,歡迎校友瀏覽及提供意見。

----------------------------------(我是校友會的分隔線)----------------------------------

昨日其實有兩個組織都開大會撞期,只因為另一邊有職員主持,校友會比較需要在下,所以選擇去校友會那邊。另一邊找老媽代為出席,頂多搞了一個下午,我在校友會卻由下午搞到深夜十一時多。

想起另一邊廂,有位朋友被另一位相識批評胡亂參選沽名釣譽。朋友本心如何非在下能斷,但我猜要沽名釣譽應該有更簡單的方法,用不著如此事倍功半。同一場選舉,如果本陣營不足人數的話在下也願意參與,但既然向來都有足夠人數,在下也樂得袖手旁觀。

(縱使於同一陣營中)選舉競爭之傾軋,大抵都是因為人們通常只著重權利,而忽視隨之而來之責任。如果像敝校友會般,徒有勤勞付出而無名利可圖,則自然無人來爭。如果我們把所有職位都視為責任,則自然體會到「君子無所爭」之道理。

想起黃宗羲論君王之原始,正是套用責任說解釋儒家對遠古「禪讓」之說。當然把禪讓當成無私相讓,大有溢美之嫌,但以責任說解釋確實利落。值得向不熟悉的看倍介紹一下。

----------------------------------(我是黃宗羲的分隔線)----------------------------------

明夷待訪錄.原君》—黃宗羲 (方某試譯)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此其人之勤勞必千萬於天下之人。夫以千萬倍之勤勞,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去之而不欲入者,許由、務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堯、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豈古之人有所異哉?好逸惡勞,亦猶夫人之情也
(自有人類以來,人們都只是各自維護私利。關乎公眾利益的事沒有人去興辦,禍及公眾之事亦無人去除。終於有理想的人出現,行事不顧一己私利,而使大眾得到公利﹔不怕一己受害,而為大眾除公害。這樣的理想人物,必然比所有其他人都更為辛勞。他付出了千萬倍的辛勞,自己卻不能獨享好處,平常人心理當然不願背起這樣的重擔。所以遠古的人,有像許由務光般有君主也不願當的,有像般當上君主之後又讓給別人的,也有像般當上了又撇不掉的。難道是因為古人性情與今人相異嗎﹖非也,只是一般人好逸惡勞的正常心態罷了。)
後之為人君者不然,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於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以天下之害盡歸於人,亦無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始而慙焉,久而安焉,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傳之子孫,受享無窮。漢高帝所謂「某業所就,孰與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覺溢之於辭矣。此無他,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鳴呼!豈設君之道固如是乎!
(後世為人君主者心態就很不同了,他們以為所有權力都歸予自己,就算把天下利益盡歸自己、天下禍害都推給別人,也沒所謂。要天下所有人都不敢維護私利,把君主一己私利說成是最大的公共利益。起初還有點慚愧,後來就當成應份了。把天下視為一盤大生意,傳給子孫享受無窮。漢高祖劉邦曾被父親責備不務正業,當上皇帝後就說「我的產業與兄長相比,誰比較多﹖」,這種把做皇帝當成追逐利益之心理,充分表現在言辭上了。很簡單,古代「天下」才是主,君主只是客,君主畢生經營,都是為了天下。現在以君主為主,天下為客,就算搞得天下無處安寧,都只是為了君主。所以未能得到君位,就要令天下人肝腦塗地、子女離散,都只是為了成就我一人產業,這樣不是慘無人道嗎﹖他們就說「我只是為子孫創業罷了」,既得君位,就剝削百姓到骨髓般深、令百姓子女離散,都只是為我一人肆意享樂,還視為理所當然,就「這是我產業的報酬呀」。於是天下最大的公害,就只不過是君主本人罷了。倒不如一開始就無君無主,人們各自照顧私利,還好一點。唉﹗難道這是設置「君主」一職的原意麼﹗)
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至桀、紂之暴,猶謂湯、武不當誅之,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豈天地之大,於兆人萬姓之中,獨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聖人也,孟子之言聖人之言也。後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窺伺者,皆不便於其言,至廢孟子而不立,非導源於小儒乎!
(古代天下人都愛戴君主,把他們當成父親、當成上天,真的沒錯。今日天下人都怨惡君主,把他們當成賊人仇家、說他們只是不得民心的獨裁者,亦很正確。後世小儒還歪曲儒家原意,說君臣關係遍及天下不得逃避,就算像這樣的暴君,還說商湯周武王不應誅殺他們,還妄說要像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才算忠臣。就好像暴君令天下百姓流的血、削的肉,就像隻死老鼠一樣不值一文。難道天地之間有那麼多人、那麼多姓氏,上天就只偏私一個人、一個姓﹖所以周武王是聖人,孟子說武王誅紂只是殺個獨夫不算弒君,才是聖人之言。後代君主,想假借父親和上天的假象,讓人不敢爭其位,但又不便說得太露骨,於是下令把孟子牌位逐出孔廟,不就是因為那些小儒麼﹖)
雖然,使後之為君者,果能保此產業,傳之無窮,亦無怪乎其私之也。既以產業視之,人之欲得產業,誰不如我?攝緘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勝天下欲得之者之衆,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昔人願世世無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創業時,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廢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唐、虞之世,人人能讓,許由、務光非絕塵也。不明乎為君之職分,則市井之間,人人可欲,許由、務光所以曠後世而不聞也。然君之職分難明,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雖愚者亦明之矣。
(可是,後世為君主者,又真的能保住「天下」這個產業傳之無窮,那就難怪他們會把天下視為私產了。既然當成家產,別人難道又不像我一樣想得到這筆家產﹖就算用繩索綁住、用鎖鎖上,君主一人的才智總難敵天下那麼多想奪取君位的人,快的自己生前已被奪、慢的不過幾世子孫之後,總有一天會被人搶奪殺戮﹗前人說寧願生生世世不生於帝王家,崇禎帝也跟公主說「誰叫你生於我家﹖」的確慘痛啊﹗回想創業時欲奪天下之心,怎會不覺得沮喪﹗所以,如果明白君主的職責,就像堯、舜的時代一樣,人人都能把君位讓出,許由、務光也不是空前絕後的孤例了。不明白君主的職責,就算市井之徒,個個都想當君主,許由、務光這類例子自然不再見到了。雖然君主職責難明,但肆意享樂必然招致無窮悲劇,就算蠢人也能明白吧。)

星期五, 11月 18, 2016

八三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諸獨根源皆中共

八三校友會周年會員大會將於星期六晚上舉行,敬請留意。
可參閱當日議程會務報告

當日除了會員大會暨聚餐外,亦將舉行幹事換屆選舉及校友校董選舉。
因應保良局要求屬校每年選舉校董,幹事會現正就修改《校友校董章則》作諮詢,把提名有效期由兩年改為一年。由於未能趕及於是次選舉前完成修章程序,故預先宣佈追溯條文。如修改通過,效力將追溯至是次選舉,以便是次選舉產生之校董可順利獲得保良局之承認。

---------------------------------------(我是中共播獨的分隔線)---------------------------------------

(明報刊登了程翔這篇文章,對於中史讀不夠的香港人非常重要。所以在此不避諱原文照錄。
正如方某以往所言,搞散中國的,其實就是共產黨自己。就算不用任何陰謀論,單是共產黨的施政方式已經足夠做到了。)

諸獨根源皆中共〉(文:程翔)(20161113明報)

人大常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飛上周(11月7日)在記者招待會上怒氣冲冲地譴責「港獨」分裂國家,他說:「搞分裂國家的這種嚴重違反憲法」的活動,「就是站到了當年法西斯的立場上去」。看到李飛先生真情畢露的控訴,我想請他先息怒,好好思考兩個問題,或許可以讓他冷靜下來。

第一,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青年新政兩名候任立法會議員的「辱華」言行惹出來的禍。這件事,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卻有點像1933年德國「國會縱火案」,有人通過它來坐實「國家安全」危機,為《基本法》23條鳴鑼開道;也不排除有人為自己的政治前途,炮製出一場鬧劇以證明「港獨」形勢嚴峻,不是「疾風知勁草」的人無法應對。

鄭永健案是「國會縱火案」翻版?

香港人這種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最近審結的「鄭永健案」為「國會縱火案」觀點提供了重要的「環境證供」。案情顯示,中共統戰部(屬哪一級別的則不詳)有「李總」、「張總」兩人,透過梁振英以前的特首競選辦公室工作人員高凌翔[1]約見網台主持鄭永健,要他接觸本土派並引誘他們到特定的區議會選區(共約40個)競選,目的是攤薄泛民候選人的票源,為建制派候選人保駕護航。凡答應出選的,不管能否選得上,每人都可獲港幣15萬元的資助,如果是挑戰「雙料」議員的,更可獲25萬,但條件是要取得200票。我們知道,區議會選舉的法定最高競選費用是港幣4.8萬元[2],中共統戰部開出的這個資助額是法定的三倍,其賄選、「收𡃁」(即收買嘍囉)的意圖昭然若揭。而與統戰部「接觸」的本土組織中,赫然就有「本土民主前線」及「青年新政」。另外根據《成報》9月3日報道,「青年新政」成員最早是參加「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創辦的「香港社區網絡」,是在這個組織活動期間「種下『青年新政』的種子」[3]。這些客觀的事實,令很多香港人對一些本土組織存有戒心。此案提供了一個接近「人贓並獲」的例子,說明中共在操控本土組織。

統戰部是中共的組織,難道它不知道中共「反分裂」的「官方立場」嗎?為什麼還要違背中央立場去支助「港獨」?高凌翔是典型梁粉,難道她不知道梁振英是信誓旦旦(至少表面上)地反「港獨」嗎?為什麼她要介紹鄭永健去替「港獨」分子牽線拿統戰部的錢?這些不合理的地方,令人無法排除「國會縱火案」的可能。

所以,李飛先生在盛怒之餘,應該敦促中共交代事件的真相,禁止中共統戰部這種亂港行為。

第二,李主任的盛怒我們可以理解,但請李主任將心比心,假如我們用同樣的愛國家、愛民族的出發點來審視中共的言行,我們也同樣會產生對中共的盛怒。

搞分裂國家 沒人能超越中共

中國近代史上,李飛所指的「搞分裂國家這種嚴重違反憲法」的人,沒有人能夠超過中國共產黨。中共從建黨的第一天開始,就是有理論、有綱領、有組織、有行動,並且勾結外國勢力來分裂中國,弱化中央政府以達到其奪取政權的目的。

從理論看,中共黨魁毛澤東早就主張把中國分為27個國家。從1920年6月到10月,毛澤東在《大公報》發表了一系列共8篇主張「湖南獨立」的文章,在其中一篇《湖南建設問題的根本問題:湖南共和國》,更明確主張中國應分裂為27國。

從綱領看,中共1921年建黨,第二年立即發表分裂中國的綱領。1922年召開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和《關於國際帝國主義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決議案》,公然主張蒙、疆、藏獨立

從行動看,中共通過武裝割據來分裂中國。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召開,會議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正式宣布建立第二個中國。毛澤東在1931年12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布告》清楚表明「從今日起,中華領土之內,已經有兩個絕對不相同的國家;一個是所謂中華民國……另一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4]。該「憲法」甚至說「中國境內的各少數民族和各個地區的人民都能夠脫離中國、獨立建國」(第14條)。

它勾結外國勢力。中共的建黨,本身是作為蘇聯「第三國際中國支部」這一性質來成立的,所以直接聽命於莫斯科,也仰給於蘇聯。從中共建黨之初直接拿蘇聯盧布的津貼[5],到國共內戰時期獲蘇聯大批軍火支援的歷史事實[6],在在說明中共是勾結外國勢力來分裂中國的。
它幫助其主子入侵中國。1929年蘇聯借口「中東路事件」,武裝入侵中國,佔領東北。這是辛亥革命以來第一個入侵中國的敵人。中共在外敵入侵時,不但不譴責入侵者,反而號召中國人要「武裝保衛蘇聯」。即使遠在香港,中共也在此開展「武裝保衛蘇聯」的宣傳,令香港的親共群眾難以理解[7]。

中共護蘇 促成日本侵華

蘇聯入侵後,掠奪了戰略要地黑瞎子島(幾經談判至今天只歸還一半),在我東北勢力大增,而我則東北邊防盡毁。在此形勢下,日本一方面擔心蘇聯勢力擴張,另方面也趁我國防虛弱有機可乘,遂悍然在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所以,蘇聯入侵中國,毁我國防,令日本乘虛而入。因此,中共「武裝保衛蘇聯」的宣傳,則間接促成日本發動侵華戰爭[8]。

這五個方面說明中共從建黨開始,就甘願作為蘇聯的走狗,幫助蘇聯執行分裂中國的戰略。面對這樣的歷史事實,中國人應不應該憤怒?

疆蒙藏台獨 皆中共種下惡果

事實上,今天危害着中國的疆、蒙、藏、台「獨立運動」,無一不是中共早期為配合蘇聯分裂中國而種下的惡果。請看以下事實:

一,1928年策動台灣獨立
1928年4月15日,台灣共產黨在上海法租界成立,中共代表彭榮列席指導。成立大會上所制定的組織大綱與政治大綱,其決議事項多獲得彭榮首肯。決議案中號召「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台灣民族獨立,建設台灣共和國」[9]。1936年7月16日,毛澤東在延安會見斯諾(Edgar Snow)時,表達支持朝鮮獨立的方針,並說「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台灣」[10]。

二,1935年策動西藏獨立
1935年10月中共紅軍在西康綏靖城(今四川阿壩金川)幫助藏獨勢力建立了格勒得沙共和國。1936年5月5日又在西康甘孜(今四川境內)建立了波巴人民共和國。由中共撰寫的《波巴人民共和國成立宣言》說:「我們波巴全國人民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甘孜盛大的開過了……我們就向全世界全中國宣布波巴人民共和國於1936年5月1日正式建立。所有藏康青的領土應永遠歸波巴自己管理……並決定從公曆1936年起改元為波巴人民共和國元年。」這個宣言表達了中共對西藏的兩個立場:首先,中共將西藏視為獨立的國家;其次,宣言「所有藏康青的領土應永遠歸波巴自己管理」表明中共完全接受西藏人對西藏範圍的認知或主張,即西藏人認為「青康藏」等「藏人居住區」等同於「西藏」的認知[11]。

三,1935年策動內蒙古獨立
1935年12月20日中共以毛澤東之名發表《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內蒙古人民宣言》,表示「內蒙古民族可以隨心所欲地組織起來,它有權按自主的原則,建立自己的政府,有權與其他的民族結成聯邦的關係,也有權完全分立起來。1936年5月,毛澤東向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人發出電報,表明支持蒙古人建立自己獨立國家的立場[12]。

四,1945年配合蘇聯策動外蒙古獨立
自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蘇聯一直有意策動外蒙古獨立,肢解中國。第二次大戰結束前夕召開的雅爾塔會議,英美為說服蘇聯出兵東北而背着中國與蘇聯達成協議,用支持外蒙古獨立來交換蘇聯出兵。當時蔣介石也希望這個妥協能換取蘇聯承諾不再支持中共,所以也勉強同意外蒙古獨立。
外蒙獨立雖說與中共無關(因為它那時尚未掌握政權),但中共卻是可恥地配合着蘇聯肢解中國。當大多數國人都反對蔣介石允許外蒙獨立的決定時,蘇聯就唆使中共發動輿論攻勢以配合蘇聯的行動,這個過程可從當年斯大林和毛澤東之間幾封電報看出(見《斯大林與毛澤東關於外蒙古問題的電報資料(1945年)》),這幾封電報可以說明,中共是完全無條件配合蘇聯肢解中國的。篇幅關係,筆者無法在此詳細引述,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原文[13]。

五,1946年配合蘇聯策動新疆獨立
蘇聯成功策動外蒙古獨立後,擬在新疆照辦煮碗。1944至1945年間,蘇聯在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山地區策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分離主義運動,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中共稱之為「三區革命」),目的是為了推翻新疆省政權,代之以由蘇聯控制的傀儡政府,使之「外蒙古化」。在蘇聯唆使下,中共積極支持「三區革命」,派鄧力群入疆負責現場指導並保持與延安的電台聯繫。在中共支持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存在了整整5年,它所建立的國統、國旗也被現在「東突厥伊斯蘭運動」分子所沿用

一己之私 背信棄義 在港重演

從上面簡單的歷史回顧,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獨立運動」,都是中共種下的惡果。其中有兩點同今天香港的狀况很相似:

一,當年中共為一己之私(奪取政權),不惜到處播下分離主義種子,危害中華民族的利益。今天也是有人為一己之私,不惜策動香港「獨立」。中共統戰部資助「港獨」團體的情况,同當年中共「幫助」少數民族地區「獨立」何其相似!所以我說:諸獨根源皆中共。

二,當中共成功奪取政權後,不但馬上違背了對少數民族的承諾,而且殘酷打擊要求履行承諾的活動。這種背信棄義令少數民族十分失望,從而誘發當代的獨立運動。今天,香港「獨立」運動之所以興起,不也是由於中共背信棄義嗎?30年前的香港年輕人敢衝破當時社會很尷尬的悶局(雖不想回歸,卻難以啟齒),大膽喊出「民主回歸」的口號;而30年後的年輕人卻喊出「獨立建國」的口號。何解?道理很簡單:回歸20年來,中共對港政策違背了它在《基本法》裏對香港人作出的承諾。既然民主回歸失敗,獨立建國就成為另一個選項

這兩點相似之處,就很值得李飛先生好好去反省。

參考資料﹕
[1]她是超級「梁粉」,其fb顯示她過去4年都有到禮賓府參加梁振英的宴會,並陳列兩人4年來的合照。
[2]見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二零一一年區議會選舉候選人財政資助額及選舉開支限額檢討》(立法會CB(2)1064/10-11(03)號文件)
[3]《成報》9月3日頭版文章:〈中聯辦梁振英禍港 炮製激進政團鞏固利益 捧青年新政扮港獨〉。「香港社區網絡」當天下午發表聲明,指劉迺強2014年10月辭任所有會務,該會與青年新政沒有任何連繫。
[4]見《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下冊.第202頁
[5]見裴毅然(上海財經大學文學院教授)著:〈中共初期經濟來源〉,載《二十一世紀雙月刊》2011年6月總第125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media/articles/c125-201103003.pdf)
[6]見楊奎松〈關於解放戰爭中的蘇聯軍事援助問題〉,載《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另外「騰訊歷史」〈解放戰爭蘇聯交給中共多少武器〉(http://view.news.qq.com/zt2012/wqyz/index.htm)
[7] 見江關生:《中共在香港》(上)
[8] 見王玉祥:〈試論「中東路事件」與「九‧一八」事變〉,《史學月刊》1997年10期
[9] 見蕭欣義:〈國共長期倡導台灣獨立的史實〉第四章〈中共曾經長期倡導台獨〉,原載《台獨》月刊第111期/5.28.1981
[10]見Edgar Snow:Red Star Over China(New York: Random House, 1948),第88至89頁
[11]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紅軍長征途中曾經建立的兩個「共和國」〉,2007年5月8日
[12]見〈《對內蒙古人民宣言》的發表〉,載「內蒙古新聞網」,2015年7月27日
[13]上述電報均摘見:〈斯大林與毛澤東關於外蒙古問題的電報資料(1945年)〉——摘自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斯大林年譜》及1979年版《斯大林文集》
文﹕程翔

星期六, 11月 12, 2016

與親建制同工論愛國與港獨

因為引用區家麟篇文,同親建制同工拗起港獨同愛國既問題。佢既意見係典型藍絲意見,無足道也。倒是自己的回應,覺得可以整理一下留個記錄。
1. 論梁游宣誓事件
如果港獨真係冇可能,共產黨就唔會暴跳如雷。唔通我同你講要香港仔獨立你又嬲一餐﹖冇人會理「香港仔獨立」,因為知道冇可能。佢要打港獨,就係因為驚有可能。
N年前我已經介紹過呢本書,一個唔會支持港獨既大中華左翼寫既。而佢正正話你知,共產黨係好忌憚香港既獨立能量。呢度講既獨立唔係搞港獨,而係獨立於共產黨、不受大陸控制既能量﹕
香港的殖民地幽靈—從殖民地經驗看今天的香港處境》劉紹麟,香港﹕守沖社,2005
成本書分析左好多中港矛盾成為死症既深層因素。真正好睇,真心推介。
話「廢青」冇家冇國冇民族自己大晒,有邊個夠共產黨冇家冇國冇民族自己大晒﹖(要子女批鬥父母,係咪冇家﹖分裂中華民國,係咪冇國﹖大革中華文化之命,係咪冇民族﹖連活佛都要敬拜毛澤東,係咪自己大晒﹖)有邊個夠共產黨恐怖﹖
共產黨我地都對左咁多年啦。相對黎講,呢班細路都只係小學雞。
你問我鍾唔鍾意班小學雞﹖唔鍾意架。
熱普城果班我更憎,點解﹖就係因為佢地D思維模式似共產黨。
越係要打壓,班年輕人越係會支持港獨。大家都做呢行,唔會唔知道年輕人有叛逆心理架﹖
所以西環果班友好「成功」架。明明回歸時都冇人搞港獨,佢地就日鬧夜鬧,連班話要民主中國既大中華泛民都話係港獨。結果班細路聽得多,就一不做二不休,反正係咪都畀你話港獨,不如乾脆就搞港獨。
如果話港獨運動裡面邊個係鬼,梁游二人係咪鬼我暫時唔知,但最大既鬼肯定就係共產黨。
2. 論仇恨蒙蔽人心
仇恨蒙蔽人心﹖係架,但係成個大環境係邊個造成﹖邊個有權可以控制成個大環境﹖
早年中港有衝突,大陸傳媒都是「河蟹」處理。後來就轉為不停宣傳香港人歧視大陸人(佢地有幾霸道又唔提)、香港受了國家很多恩惠之類(拜託買水還貴過新加坡向大馬買,恩惠﹖),這些中共控制的傳媒究竟想在大陸民眾心中播下甚麼種子﹖是誰不想中港矛盾衝突降溫﹖
一隻手掌拍不響的。尤其對面那隻還要大到天殘掌一般。
我成日同人講,要保護本土,矛頭對準政權就好,唔好玩族群政治,將某D大陸人既問題當成所有大陸人既本質。呢種諗法,依家叫「左膠」,因為大家相信大陸既人畀黨媒民族主義大國崛起洗晒腦冇得救,不如一刀兩斷算數。
見到中港人民互相仇恨,背後玩弄仇恨玩分而治之既人最高興,因為咁樣中港人民就冇可能再好似1989年咁團結對抗政權了。
3. 論反中憤青乃失敗者、背靠祖國
你覺得啫。呢D人我識一班平日返工既、公務員都有,大把人人工高過我,仲有人結婚生埋仔。講失敗我應該失敗過佢地。(你話唔好非黑即白嘛 :P )
如果你叫佢地「唔鍾意共產黨咪移民囉」,我估佢地會答你「睇我地唔順眼咪移民囉」。
如果你諗「點解我要走﹖」佢地諗法一樣。
冇得背靠祖國實死﹖李光耀當年都咁諗既,佢都覺得新加坡獨立冇左馬來西亞做腹地死硬,所以被迫獨立果陣佢上電視台講講下流晒眼淚。結果,依家獨立五十周年。佢死埋新加坡都未死。
事實係,香港之所以變東方之珠,唔係因為畀「祖國」統治。偏偏就係因為唔畀祖國統治,先可以做到中國同世界既橋樑。香港不嬲都係食呢條水,而唔係靠「祖國」照顧。
中國收番一個國際港口之後會變咩樣﹖其實民國時代已經有例子,果個叫威海衛。依家除左讀中史仲有邊個記得威海衛﹖
另一好書推介﹕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香港﹕天窗,2015
所以,要香港好中國好,歷史話畀你聽最好就係共產黨唔好統治香港。咁香港人反而會更加愛中國(好似英殖時代咁)。香港自認係中國一部分當然冇問題,但當中國伸手黎搞香港果陣,香港就會好似威海衛咁慢慢死,正如依家。
4. 論民主、獨立與愛國
香港係中國一部分,係咪事實,視乎乜野時間。秦漢之前就唔係,如果講粵人漢化就到宋明都未認真係。割讓英國果百幾年亦唔係。
當然「現在」香港係中國一部分。如果果班人唔承認呢個事實,邊會有人叫港獨﹖直頭好似台獨班友咁,話「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早已獨立」啦。
喺一個民主國家,要求獨立絕對唔係乜野叛國行為(起兵叛亂先算)(方按﹕就算香港現行法例甚至當年廿三條草案都係一樣原理)蘇格蘭魁北克都公投過(最後唔獨)。加泰隆尼亞話公投,西班牙政府唔承認,但亦冇話要拉要鎖。
就算美國都有堆地方有人成日出黎遊行話要獨(如夏威夷,甚至德州,南方亦有大把人唔服南北戰爭打輸,日日掛南方叛變既「美利堅邦聯」旗幟出黎),政府都冇理。
甚至佛羅里達州Key West群島曾經嫌「路障太多」於是封鎖道路宣佈獨立,亦冇兵出警察去拉人。而係州政府同居民開會傾,最後傾掂數重開道路。依家佢地仲會慶祝自己既「獨立日」。冇人會大吵大鬧話佢地唔愛美國。
當然最新仲有加州人不忿侵侵勝選,重提獨立運動。我們可沒聽見奧巴馬—甚至那個狂人侵侵—跑出來說甚麼「那些是不愛美國的美奸,絕不容許分裂美國國土」。
因為民主國家,國家既認受係靠人民自行認同。人民唔認同你,你根本冇資格統治佢地。
而中國就唔係一個現代化正常國家,佢只係一個「黨國」(民國解嚴之前亦一樣),國家係屬於「黨」,唔屬於你同我。你同我都只係「臣民」唔係「公民」(因為身為國民根本冇公民權利)。佢聲稱代表你同我,但其實冇呢個權去代表,因為我地冇授權畀佢。就算你想支持佢,都冇機會授權佢。

講到尾,所謂「港獨」成風,都只不過係出自香港很多人不欲中共統治的希望。發現「民主拒共」失敗之後,於是出現更激進的反應而已。我敢斷言,假如中共不收回香港、甚至就算只是像回歸初年般保持克制的話,港獨只會是幾個人飯後吹水的題目,根本炒不起來的。
中共本身亦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就算當年要求民主普選的是一班愛國愛到跑在政府前頭搞保釣的大中華泛民,都已經屈你係「港獨」。就算藏區想學香港一國兩制,佢都話係藏獨。因為對中共而言,唔受佢管等於獨立。哪怕佢會管死香港,佢都唔會放手畀你自己管自己。呢個係獨裁政權既本質,同香港產生衝突亦係其本質所註定。
一個只屬於「黨」擁有既國,要求人地「愛國」,仲話唔想受佢管既人係「叛國」,只係笑話。
如果咁都得,李嘉誠都可以要求我地「愛長實」,唔想幫襯佢既人就係「叛和黃」了。 XDD
要追究唔愛國,去追究毛澤東先啦。毛澤東本人話湖南要獨立、仲話中國「最好分為二十七國」(唔信自己去搵下)。國民黨至少都肯搞國民大會普選,共產黨就起兵背叛中華民國。最大既叛國團伙你都唔敢叫佢收檔,淨係敢鬧果兩條冇人冇物既死靚仔死靚妹,學咩人講愛國﹖呢D叫欺善怕惡啫﹗

星期日, 11月 06, 2016

學生的義工活動

今天陪學生去探訪獨居老人。以方某這種不擅交際的「獨家村」,跟陌生人寒暄顯然是生手工作。
(方某協助各種組織也是義務工作,但這跟一般人聽見「社會服務」想到陪伴老弱傷殘那類活動分別很大。)
理論上「學生義工」可以包括很多工作。最常見的是校內服務,例如領袖生、圖書館管理員、各類學生組織的幹事之類。校外服務向來也有不少,例如賣旗、校外制服團隊、或者社區服務之類。
以往這些義工絕大多數是「志願役」,亦有部分學校會指定學生參與某些活動(例如大型慈善團體轄下的學校,某些年級的學生可能會被校方指定協助賣旗,方某也試過),但後者涉及的時間和次數通常很少。一般的義工服務都只會是部分學生參與。
可是,教育改革下催生的新高中學制(怎樣看都像是想用傳統資助學校的蔗渣價錢,煮出國際學校的燒鵝味道),加入了一個叫「其他學習經歷」(OLE)的要求。OLE要求甚多(詳情請參閱網頁說明),於是學校就跟著加插安排不同活動讓學生滿足要求(例如有門叫「藝術發展」,因此學校要為學生開藝術發展班)。所以這幾年學校搞活動的負擔相當重,那些主管同事也相當忙。
而其中一個要求就是「社會服務」,學校於是又要為全體高中學生安排做義工。這一點不單止讓學校人仰馬翻,其實連那些福利機構也相當頭痛。曾經有機構主管在教師發展日表白過,就是一到假期「一團團」學生去老人院「探訪」,就連老人家要連環接待(或應酬)他們也很累。(這句我說的﹕)這樣像是關懷老人,還是虐老﹖
說到這裡,或者有些看倌以為在下要炮轟教改「強迫學生做義工」。不過在下想到的是另一層面的問題﹕究竟怎樣的義務工作才對學生和社會都有益﹖
--------------------------(我是迫人做義工的分隔線)--------------------------
有學生探訪後回報提及,有位長者相當cynical——這個詞譯成「憤世嫉俗」似乎不很傳神,應該更接近「懷疑論」,不過並非對理論和客觀事實的懷疑,而是對世道人心的懷疑——他認為沒有人真誠關心他,學生都是被學校迫來的、社工都只是為飯碗關心他。
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觀察合理,至少有部分的學生是抱著被迫的心情去做義工、也有部分社工純粹把「關心別人」當成返工出糧做場戲。不過要把這種觀察概括所有人,未免亦不公平。
一般人想到「強迫學生做義工」都會覺得很荒謬,因為「義工」英文是volunteer,顧名思義就是「志願者」。強迫又怎能叫volunteer﹖(所以連教育局亦稱之「社會服務」而非「義工」,倒不能說他們名實不副。)
正如自願參軍的叫「志願役」,被徵兵的那些叫「義務役」。由這個角度看,中文把volunteer叫「義務工作」似乎是個容易令人混淆的翻譯。因為「義務」在中文一般是指責任,與權利相對。傳統中文的「義」亦是指「應為之事」,不做的話就是道德上有虧。Volunteer雖然也合「義」(所謂義助),卻是各人自願承擔,並非人人應為。你也不會因為不當義工而於德有虧或者遭社會譴責之類。
可是,如果我們回到教育場景,強迫學生去做一些我們認為「好」的事,卻未必不對。
孟子主張性善,認為人人發揮天性即可為善。荀子卻主張性惡,認為人性本惡,必須教育才能達善。所謂「其善者偽也」,並非指人行善乃虛偽,而是指行善需要「人為」努力並非天然而成。
這種「人為」的努力,即為教育。我們要孩子自小去完廁所要洗手、見人要講早晨、受人恩惠要講「多謝/唔該」,其實都是旨在形成習慣,希望他們學會注重衛生、關懷別人、為別人的付出感恩。這些其實就像宗教或世俗的儀式一樣,表面上只是不斷重複,但背後其實是為了建立習慣,讓人逐漸學會行善。
當然,誰都知道會出問題。就是宗教很容易變成教條主義,日常禮儀也是一樣,很多時候我們只做了社會要求的儀式,卻忘記了背後追求的美德。簡言之就是虛應故事。(畢竟一般人其實很難廿四小時同樣「真心」,要做到「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是君子行仁之至境,可當成目標但不能當成現實。所以亦不必求全責備,否則就有道德塔利班之嫌矣。)
但反過來說,是否斷言「一切發自內心」拋棄所有儀式就好﹖其實亦不然,一個自小沒人教他講「多謝」的小孩,會懂得感謝別人對他的付出嗎﹖也可能會,正如方某和方媽媽不時順道幫人開門開電梯門,有些人卻連「唔該」都冇聲。我能斷言他真的不懂欣賞別人的幫助嗎﹖我不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沒家教,沒人教他人家幫你應該要道謝(這樣說不是希罕他一聲多謝,說他沒家教純屬事實判斷)。就算你心裡有欣賞,但沒人知道你的欣賞,那麼其實跟不欣賞沒有實質分別。人際交流是雙向的,必然是要雙方都感受到,才有作用。
(舉個例,方某說自己很愛一個女孩子,但亞斯伯格的在下卻沒有表達出那種愛意。那麼對方認為我其實不怎麼愛她,難道我可以怪她麼﹖)
(後話﹕所以愛情教育其實是很重要的。)
正如一個鄉下人在街上大便,也不必然是他心裡毫不關注衛生,只是沒人教過他隨地大便就是不衛生。大便要去廁所、去完要洗手,是要教育的。(你看清潔香港運動搞了幾十年還有那麼多本地人隨地吐痰,就知道誨人不易,必須反覆教育和懲罰並行)
同樣地,對他人的關心和感恩之心,也是要教育的。除了要培養他們萌生關心和感恩之外,也要教他社會普遍接受的關心和感恩方式。這樣他們才能恰當地表達、融入社會。
教條主義的問題,不在於儀式本身。而是教育只顧重複儀式,忽略了培養背後想要的精神。
回想曾在secrets見到有學生罵前老頂每天在校門向人講早晨、又要人家回句早晨,(大意)「好恨聽人講早晨咩﹖﹗」也有學生跟我說過她在頒獎時老是在提醒學生要講多謝,覺得「叫人多謝自己」好奇怪。
心想,你會這樣問,即是你不明白為何要講早晨/多謝,亦因此人家才要迫你囉。(當然你也可以說是老頂的「失敗」,我不知道她有沒有當眾解釋過為何要這樣做。當然明理人可以理解這樣做的原因,但世上總有些人不明理的,所以才要教嘛。)
--------------------------(我是「如何做義工」的分隔線)--------------------------
扯得太遠,回到做義工。
老實說,我覺得指定時數要人做社會服務,聽起來是很荒謬的(諷刺的是教局網頁要求「重質不重量」)。不過純粹講「要學生做社會服務」,卻不一定是荒謬的事。如果我們明白「迫學生上體育課」是為了培養運動習慣(當然有多成功就另一回事),那麼「迫學生做社會服務」其實也是一種培養。
問題不是在於「有」強迫性的培養,而是在於我們不能「只靠」強迫去培養,而且也要講究培養的方法。
回想之前,有兩次帶學生去參觀嚴重殘障學校(就像《一公升眼淚》的那種)(第二次連人家的老師都認得我了 :P ),形式是跟學生家長對談。同事當然有準備,預先請學生擬訂問題,屆時拿出來每人問一條之類。之後也有進課室幫手餵飯之類的活動。
了解殘障學童和家長的困難當然是好事,他們也可以從中見到社會的另一面。不過我卻覺得個別學生質素很影響活動效果。有些學生就算在班房裡吱吱喳喳,但面對陌生人卻會害怕。而且他們未必覺得這些問題很有意義(反正就是老師要他問嘛),最後問起來感覺就很「行貨」。至少連在下那麼冷淡的人,也不覺得某些學生是「關心」這件事的,如果我是受訪家長或者會覺得難受。(其實不是那些學生對學童無心,我見到他們目擊學童實況也會感覺震撼和同情,但他們問問題時就是看來很事不關己……)
這不能說這是學生的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親和力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投入任何話題(至少方某不能)。只要不是對著人家的苦難嬉皮笑臉,某些環節投入不到其實是活動設計有不足,未能配合所有學生的程度和成長需要。(這也不能說是同事的錯。其實我們的學術課程又何嘗不是這樣﹖人力物力就只有那麼多,怎樣切合每個人的情況﹖)
這次跟隨學生去探訪獨居老人,我反而覺得是更好的形式。
最好的一點,就是機構本身有一張問卷,學生可以按此詢問長者近況,留意他們是否有跌倒、有沒有腦退化跡象、使用哪些社區服務、家居是否有其他危險或者有需要未能滿足之類……都是事後供機構分析有哪些長者需要進一步跟進的。好的地方不是有張「即食問卷」,而是這張問卷是一種「有意義的工作」。你去問殘障學童家長問題,除了之後分享發表之外就沒甚麼實質用途,那麼部分學生就很難投入(他們未必認同這是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但學生都清楚這份問卷對長者和機構有幫助,於是整件事就「有意義」了,他們會比較上心、比較投入去做。而且有問卷做底,也不怕對著長者沒話題了,說自己幫機構做記錄問下去就好。
當然,心眼壞一點看,其實機構應該一向有跟進這批長者。所以問卷就算問漏了一兩題,後果也未必嚴重,所以交給學生做也可以。但這種「有意義又不太沉重」的小任務,對學生來說是很好的事,有助他們投入狀況。
另一個優點,就是機構安排了長者義工陪伴學生分組上門拜訪。當然這對於機構來說也是必須的,畢竟學生並不熟悉程序、也未必能夠跟長者打開話題(例如方某對陌生人就不大熱絡)。所以有經驗的長者義工可以跟學生分享經驗、可以示範怎樣跟長者打開話題、甚至可以教他們當義工需要遵守的原則。(例如我跟隨的那組學生,就遇上行動不便的長者要求代為購物,長者義工立即婉拒,請他致電社工表達,亦可以代為轉達。但義工本身不便與對象有錢銀瓜葛,亦不宜事事應承。如果不是有經驗的義工帶路,學生又怎知道如何應對﹖)
相對而言,我覺得學生在這種活動更為投入,或多或少跟長者有點「有意義」的溝通。
我想,安排這些活動的目標,不在於要他們日後人人都去做義工,而是培養他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待人接物需要留意的地方——尤其當這些人跟你很不同的時候,你需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我倒相信這次活動有助達到這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