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日, 5月 13, 2018

科學和政治、有機鹵和智力

港台31有個《零距離科學》的特輯,似乎因為BBC和國家地理的片大多被明珠台買了,所以他們經常買歐陸電視台(通常是德國或法國)的科學節目來播。但這些節目的立場有時跟我們認識的科學界主流看法會有差異,有些人認為這就是因為科學界被商界操縱,亦有些人反過來嘲笑他們是不懂科學的「左膠」。

歐美傳媒從業者多左傾(歐陸左傾的更多),應屬事實(你看他們跟侵侵關係有多差就知)。傳媒很多時候不懂科學胡說八道,也是事實。但這不代表他們的紀錄片也是不合理。

用實際例子討論會比較公道,碰巧不久前港台重播〈大腦危機〉那一集,聲稱人造化學品如農藥和阻燃劑影響智能,引起一些科學版友反響。我們可以用較為立體(而非只是恥笑左膠)的角度去分析。

1. 雖然受訪學者指出農藥和阻燃劑這些「有機鹵」化合物會導致智能下跌。科學界其實未能真正確立阻燃劑/農藥和智能下降有因果關係。製作人拿動物實驗或者一些小規模母嬰相關性研究,單方面說成有因果關係(佢地甚至沒提過學界有爭議),是一下子飛躍到結論(跳step)。

2. 我們先不討論「智力測驗分數下跌」是否等於「智能下降」這個麻煩問題。(其實不一定,正如近代兒童IQ分數上升就等於人類聰明了﹖)

受訪學者指出北歐各國新兵智力測驗分數於1990達到高峰然後下跌,於是歸咎人造化學品。這是另一跳step之處。因為農藥早在二戰後已廣泛使用,阻燃劑七十年代亦已普遍使用。那麼受影響的一代應該早在九十年代之前已經出現,而不是等到九十年代才見到。反之,如果1990年後的新兵才出現問題(假設他們十八至二十歲吧﹖),真兇就有可能不是超過二十年前已開始廣泛使用的東西。

如果1990後的「智力測驗成績下降」要成為「化學品導致智力下降」的證據,至少應該先要確立到和這些國家的農藥/阻燃劑使用量的相關性。(例如越早廣泛使用這類化學品、或者使用越多這類化學品的國家,智力下降出現得最快、或者下降幅度最大。)

3. 可是,批評節目製作組在科學上跳step,和政府應否採取措施(preventive measures)是兩回事。政府不需要完全確立因果關係才行動,否則就會太遲。只要證據看來有足夠可疑的話就應該動手。
(正如醫生也無法肯定你高血脂高膽固醇就「一定」會心臟病發,唯一可以肯定的時候,就是你「已經」心臟病發之後。)

雖然高劑量的動物實驗結果未必能推及到人類接觸的低劑量,或者小規模人類研究反映的相關可能不準確,但既然有理由相信可能有影響,為安全計自然應該先立法規管。而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和EPA(環保局)都被政界(在商界控制下)施加很多限制,令他們幾乎要等到出了事才能規管新化學物質,亦係事實。

4. 其實受訪學者在節目最後還提出了另一個進路,就是更有辦法立即介入的是碘攝入量。如果「有機鹵使用和智力測驗成績下降相關」主要發生於碘攝入量較低的國家,製作組亦沒有提出碘攝入量較高的地區(如英國、中國和日本)有類似現象(香港也曾有市民攝入碘量是否足夠的爭議,但暫時沒聽見有學者指香港學童智能下降),那麼就如受訪學者所指,攝入足夠的碘可能中和有機鹵化合物的影響(如果真的有關係的話,反正理論上就是因為有機鹵化合物形狀類似甲狀腺素所以造成影響)。

食鹽加碘花不了多少錢,也沒甚麼副作用。除非是某些天然食物碘含量已經很高的地區,否則單是食鹽加碘不大可能會導致碘質過多。在跟商界為規管化學品拉鋸之前,這似乎是「應該做、值得做、快啲做」的一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