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3月 23, 2019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


地板會被書壓垮嗎﹖》西牟田靖著,劉向潔譯,台北﹕行人文化,2018

這篇比較不像讀後感,而是自說自話。

買這本書倒有點奇怪,是因為未遇到書之前已經有人問過這個問題,於是見到這本書很自然就會買。不過問的不是其他人,而是老媽。

因為我在舊居是睡在一張特別訂造的「高床」上(沒有暖枕),床底是儲物櫃,已有部分書塞在裡面,但還是不夠。於是有批書堆在床上陪我入睡(就算有女朋友肯坐上來也沒位了,好一個毒男,嗚嗚),差不多佔了三份一的闊度。這張床的材料質素其實頗差,只是好在放那麼多書也沒塌掉還算紮實。

幾年前搬屋,現在的新樓都有大窗台,人們通常都會訂製大床善用窗台空間,甚至整塊地板變成儲物空間抬高床墊到窗台高度。可是我們決定買預設大小的床不再訂製,另外也不想學其他人把床放到窗台上(因為一旦颱風過境,睡在一塊「嘭嘭聲」的玻璃旁邊很難睡得著)。那麼窗台位置是否浪費了﹖不會,因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所有書都堆上去算了」。

搬屋時去實惠買了十二個紅A大膠箱(特意找紅A的,料不夠靚的膠箱承受不到書重,疊起就會變形),其中四個照放入床底(比以前散放更方便抽出來),其餘八個就疊在窗台上放書。另外買了個實木書櫃(一定要實木,夾板放多了書就會彎曲)放常用參考書。
搬屋時把書按照賴永祥十大類分在膠箱裡了,但因為太耗時,結果幾年後還有一些書未分好。但窗台2X4的膠箱大陣已放了不少書。(所以現在女朋友有位置了,只是毒男仍然沒女朋友,嗚嗚X2。)

老媽得知大計後就質疑﹕這樣窗台不會倒塌的嗎﹖
我反駁道,人家設計大窗台就預期你睡在上面,大肥人睡上去都沒問題,書沒理由不成吧﹖

不過某天帶學生參觀書店,見到這本書的主題,不由得再想一想。畢竟人只是晚上才睡上去,但書全天廿四小時放著不動。而且書也的確可以重到壓死人,那麼書又會否重到真的把窗台壓垮﹖

當然,書中主要是指日本常見的木建築,作者訪問的日本建築師認為鋼筋混凝土沒那麼容易被書壓垮的。書中提供日本木建築法律上的承重上限是180 kg/m^2,鋼筋混凝土的商用建築為300 kg/m^2、圖書館為600 kg/m^2 (p.31, p.44)。

那麼窗台承重又有多少﹖在下試過問朋友,但似乎沒有誰告訴我答案,網上找也不容易(畢竟我沒讀過工程也不懂去哪裡找)。似乎只找到百度有篇討論,有人指窗台一般承重約250 kg。

敝房間窗台伸出屋外的部分為 500 mm X 2750 mm = 0.5 m X 2.75 m = 1.375 m^2。如果按照百度見到的數字,應該可以承重343.75 kg。因為分開八個大膠箱,所以每個膠箱平均可以裝載42.97 kg。

問題是我搬屋後未能完全更新藏書目錄(圖書館員為家中藏書編目錄,應該跟汽車維修員隨身有士巴拿一樣理所當然﹖),記下所有書籍的位置。只是把不打算放在書櫃當常用參考的書都按大類分到膠櫃中(另外還有四個在床底,一個在房中、另一個在廳還未能執拾)。窗台上唯一完成更新記錄的應該是500(社會科學類),這兩個膠箱未裝滿,已有160本書。我就估計裝滿不超過200本好了。除後即是每本書可以平均重 429.7 g。

按照另一些書商提供的估計概算,一本平裝書平均重 400 g,即是現在的載重應沒超出承重。但也已經差不遠,因為如果兩個膠箱載200本書,假設每本平均400 g的話,八個膠箱合共就是320 kg。換言之再加一個膠箱的書,都有可能超重。
(當然就算對樓宇不超重,對我也已經太重了,要拿出下面那排膠箱的書也不容易。只能先把上面膠箱的書搬出來,令上面膠箱重量輕到我可以搬走,然後才可以打開下面膠箱拿書。要拿起幾十公斤重的膠箱,我是沒可能做到的。大概是除非在窗台上方裝可以承重的路軌吊車﹖)

方宅的窗台倒塌危機似乎不會出現了。回到本書,卻真正有藏書多到樓層倒塌的事。
當然那都是木建築,而且事主似乎是斂物狂多於書癡,不過卻仍然有「真.書癡」令木地台爆裂或者彎曲要緊急修補的種種事件。

作者之所以用這個主題寫作,其實本身也是受害者之一。雖然他最終避過了地板塌陷,卻陷入了更悲慘的「家變」。為了藏書鬧家變,相信也是很多愛書人的痛。(雖然香港男人似乎為了收藏模型跟家人吵架的多,為藏書吵架的好像不大聽見﹖)

日本人面對藏書問題,似乎比香港人有更多方法。日本非都市區的地價較便宜,有些人乾脆自建書庫,只要放在鄉下就行了(雖然這樣就不能隨時讀到了)。香港人死後藏書似乎都會被賣掉或丟掉,日本人大概也差不多,但如果是名人的話,自己家鄉的院校機構出面接收這批書成立研究室也不無可能。甚至有位名人死後,很多受過他啟發的人特地來做義工,為他的藏書分門別類。也有人一邊從商賺錢、一邊收藏漫畫,最後乾脆自建大樓,地下做生意,樓上分別是住宅和漫畫圖書館,死後直接捐給大學接收營運。

除了紙本書,在這個年代電子書當然也是方案之一。可是對愛書人而言(尤其是我們這些老人家),紙本書的觸感和空間感仍然非電子書所能代替(其實不少人都提及過,因為紙本書有空間感,自己讀到哪裡比較有印象,電子書就一個檔案icon反而無法產生印象)。而且把紙本書掃描成電子本,往往就要把書裁切,整本書被「屠宰」拆散亦非大部分愛書人心理上可以接受到的(情況就像愛狗人無法接受別人屠狗吃狗肉)。更大問題是,如果想借電子書解決「現有紙本書」的擠迫問題,即是要做格式轉換(紙本轉電子),又牽涉到版權問題,作者也表明日本未有很好的解決方案。結果作者只能把一些資料性書籍轉成電子書,其他藏書仍是此路不通。

就像作者的「家變」,其實如果只有一人居住,環境有多擠迫也沒人理會的(充其量像方某般,其他人沒法上我的床,嗚嗚X3)。但無論是家人或室友,就算是不同房,只要是同住,藏書就很易變成問題。因為書總會逐漸增加,只要自律不足,就會慢慢「佔領」屋裡的不同地方,直到最後對方忍受不了跟你割蓆為止。兩個都是愛書人,不代表雙方對環境擠迫的忍耐力相同,甚至有可能出現藏書互相「爭位」的情況。恐怕只有像書中提及的大文豪般,除了有極具耐性的女伴,還有錢到可以自己蓋平房,特地預備一間大書房給自己擠爆它,避免影響家人起居,才解決得到了。

地板未必會被書壓垮,但只顧躲在書中探索更大世界的書癡,卻有可能把自己和伴侶現實世界的生活壓垮了。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