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三, 4月 08, 2020

2020年4月號聯合報及2020年4月至6月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二零年第二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各公共博物館現行關閉,重開日期未定。香港博物館節於16-17/5舉行,詳情請留意各博物館網頁公佈。醫學博物館重新日期亦請留意館方網頁公佈。部分博物館節目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講座將於網上進行,敬請留意。
2. 雋語錄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不管怎樣,總是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盡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違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和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和坦率﹔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
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德蘭修女—一條簡單的道路》
3. 生物學志—揭書看疫病 (方潤)
時疫流行,為大家介紹一些跟疫症有關的書。 
William McNeill的《瘟疫與人》(台北﹕天下)讀得頗早,但現在有新版也不難買到。作者是有名史家,將疾病和宏觀大歷史結合討論,與傳統歷史聚焦於統治者和制度的不同。例如蒙古帝國和鼠疫的關係、衛生進步和城市化的關係也是很有趣的視角。 
Jared Diamond《槍炮、病菌與鋼鐵》(台北﹕時報)也是名著,受前書影響,作者以「大陸軸線」解釋大歷史。認為大陸軸線令歐亞大陸的物種容易交流,間接促進文明建立和疫症產生,於是令歐亞大陸在歷史上佔了便宜。這個理論頗受反對,但勝在簡單而且深刻。 
對這兩本著本而言,Alfred Crosby的《哥倫布大交換》(台北﹕貓頭鷹)在生態史觀方面可謂開山祖師。 
Mary Dobson《疫病史》(台北﹕合記)和Frederick Cartwright等《疾病改變歷史》(香港﹕三聯)都是專題介紹疫病和歷史關係的著作。分別是前者介紹種類較多、比較易讀,後者集中介紹十種就詳細一點。 
寗方剛《八卦醫學史》(台北﹕漫遊者)和何乃強《皇家有病知多少》(北京﹕九州)都是講「疾病與歷史中的個人」,只是前者講中外、後者專講中國。 
鍾金湯等《引領微生物學的先驅》(台北﹕商務)介紹二十位微生物學家,引起我興趣的卻是一個大馬華人伍連德。前陣子大陸網站有篇文章介紹他在清末東三省鼠疫的表現。當年的大清尚比今日天朝開放,能不嘆乎﹖ 
應該有不少人認識高耀潔醫生,她的《中國愛滋病禍》(香港﹕天地)就記載了她如何揭發河南賣血導致愛滋疫情。她因此得罪政府,最後被迫流亡美國。如果中國人還不醒覺瞞疫根本是制度問題而非個人問題,中國是不會有光明的未來。 
羅婉嫻《香港西醫發展史》(香港﹕中華)是少有的專門著作。香港醫學博物館的《杏林鴻爪》又展示了一些與早期醫學發展相關的藏品,例如老鼠箱。 
劉潤和《香港市議會史》(香港﹕康文署)是兩個市政局臨死前遺留下來的紀錄,讓我們了解市政局既始於疫、又終於疫的荒謬,和官民共治的重要性。 
莊玉惜的《有廁出租》(香港﹕商務)卻大爆官商勾結的「臭史」,政府如果透過外判公廁服務、甚至發牌讓人開私家公廁,逃避公共衛生責任。而這點跟現在的「地產霸權」,竟若合符節,百年不變。 
清水茜《工作細胞》系列(東立)當然是很受青少年歡迎,虛構得來又帶有生物學知識的漫畫。反之畑中正一《流行病毒如何讓人致命﹖》(台中﹕晨星)就是通俗科學讀本。 
Gerald Callahan《感染》(台北﹕原水)和Alanna Collen《我們只有10%是人類》(台北﹕三采)與一般講病菌很恐怖的書不同,旨在解釋微生物和感染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而Sharon Moalem等的《最衰者生存》(天下)更以遺傳角度,看我們今天的疾病,過去對我們的祖先曾經有何用處,令Sick者生存至今。由此可見,演化並無完全可言。Lynn Margulis等的《演化之舞》(天下)則更進一步,告訴我們細菌不只對人體,甚至對地球史也十分重要。 
香港醫療輔助隊長官聯會的《戰勝傳染病》(香港﹕萬里)告訴大家家居防疫的有效方法。C.J. Peters等《病毒最前線》(台北﹕先覺)、Joseph McCormick等《第四級病毒》(台北﹕商周)、Richard Preston《伊波拉浩劫》(商周)是病毒專家在疫症現場奮戰紀錄。Nathalia Holt《戰勝愛滋》(貓頭鷹)則是前線醫生和科學家開發愛滋療法的故事。 
(本文介紹各書將於博客詳細介紹,每星期逐篇推出,看倌可留意。)

---

今季wishlist﹕

展覽﹕
科學館﹕機械人的五百年
歷史博物館﹕「工」不可沒—香港工業傳奇
藝術館新展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