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4月 20, 2024

昆蟲Q&A


朱耀沂作、盧耽插畫《昆蟲Q&A》,台北﹕天下文化,2010

方某並不喜歡昆蟲,尤其是蟑螂。
這點跟很多人一樣。我們讀高考生物時也會學到﹕昆蟲屬於節肢動物(蝦蟹亦同),跟我們這些脊椎動物(魚蛙蜥鳥貓狗猴與之焉)的身體架構剛好相反,我們是「肉包骨」(內骨骼),牠們是「骨包肉」(外骨骼)。節肢動物無論形象還是生活型態,對我們而言都是很難理解的,易令人恐懼。正如李逆熵先生講科幻時也提及過,所以用牠們作異形的原形最好。(咦最近香港好像又有很多蛋﹖)

如果看倌望過方某的書目,講生物的書當然不少,但講昆蟲的就只有幾本。而且當中還有一半是市政局香港昆蟲/害蟲圖錄,只是買來當參考用。在下讀起來很享受的,大概只有《探索昆蟲微小腦》和《法醫昆蟲學》。

這本就是在讀墨的紅利兌換版面見到,覺得頗有趣,所以就免費換來看看。本書並不是市政局那類昆蟲手冊,而是台灣昆蟲學專家整理大家有興趣的各類問題自問自答。各種你想過和沒想過的問題都有,算是頗開眼界,全彩的繪圖也能幫助讀者掌握概念。

昆蟲並沒有因此變得可愛,但至少會容易理解一點。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s://moo.im/a/79dAIR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筆記,或挑骨頭﹕

p.21和p.22倒裝了,結果討論昆蟲如何分類的p.22和p.23中間插了p.21的「世界上有多少種昆蟲﹖」
不知是原裝紙本已有還是電子版獨有的錯誤。

p.99 說古蜻蜓沒有原本以為翼展數公尺那麼誇張,但其實就算只有60-70公分已經很驚人了。(如果你見到有隻翼展60公分的昆蟲不會嚇死﹖)
反而文中提及恐龍也曾經被認為是於二疊紀末期絕跡,似乎搞錯了﹖因為侏羅紀和白堊紀應該是很出名的恐龍時代呀。

p.107 「雖然祖先型白蟻早在約3億年前就出現,但完全社會性白蟻的化石在約6500萬年前迎生代第三紀的地層中才發現,如此白蟻為了完成高度社會性竟花了2億多年的時間。」

或者是先前缺乏需要(不需要那麼大社群就可以生存),又或者社會性的出現本來就不容易。

p.130-131 有趣在原來蠶絲是由馬氏管製造出來,因為沒有讀昆蟲學所以不知道。如果你知道馬氏管跟人類腎臟中的馬氏體都是以同一人命名的排泄器官組織,那麼後面提到蠶蛹從繭中拿出來還可成蟲,但吐絲口燒掉就會絲腺爆裂或全體變黑而死,那就不奇怪了。因為蠶絲本來就是排泄物,只是這種排泄物非常受人類歡迎,甚至曾經是中國獨家出口的奢侈品。

p.138 原來有些飄洋過海的蝴蝶會貼在海面休息,只是這樣沒有被浪吃掉算是奇事。(或者在大洋中的波浪因為波長很長,所以小蝴蝶在上面根本不會像海邊有碎浪捲至吧﹖)

p.144 隱翅蟲會跑進屋然後在人身上留下毒液,在香港似乎沒怎樣聽過。是香港很少這種蟲﹖還是牠們不大會在市區出現﹖
而能夠控制毒屁噴射方向的食蝸步行蟲,似乎連蠟筆小新也會羨慕﹖

p.160 虎頭蜂的毒針會自動攻擊,就算死了也會。這點倒應該警告大家。

p.162-163 蜜蜂的工蜂都是由內勤開始,隨著老化逐漸向外轉移,跟人類相似。花糖也會經過濃縮成為蜂蜜。

p.170 聖誕老人的馴鹿之所以紅鼻,可能是因為被馴鹿蠅寄生,算是十分獵奇兼剎風景。(笑)

p.172 其實不太明白為何「蚊子吸進不同血型的血,會不會死掉」會成為問題。畢竟我們吃豬紅也沒死掉呀。蚊吸血跟人吃豬紅一樣,都是吃進肚子裡,不是直接進入血液(否則人血入蚊血或者豬血入人血就危險得多吧)。就算不同血型的血混在一起,免疫反應令血球凝集好了,也是一樣被腸胃消化了啦。

p.173 原來「紅蟲」是搖蚊的孑孓。

p.204 昆蟲的保育跟大型動物(尤其鳥類、哺乳類)不同,保護棲地遠比禁捕重要。因為反正只要有良好的棲地,你很難把昆蟲捉得光。(看看家中清除蟑螂有多難就明白,只要有食物和居所,牠們可以永續下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