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日, 4月 06, 2014

如何製作電視天氣節目

星期六參加天文台之友的節目,去參觀天文台的電視天氣節目製作室。

由於主持人說不方便公開照片,所以尊重主人家就沒法給大家「有圖有真相」了(儘管我不明白這個傳媒出出入入的地方有甚麼秘密可言)。下面有兩張拍不到錄影廠的相片,其餘只能以文字描述。

1. 百週年大樓六樓錄影廠的面積出奇地小,難怪活動只供十幾人參加。因為這十幾人站進去已經迫滿。想在藍幕前「扮天氣先生/小姐」的人十分勉強,因為很容易就 有人站到鏡頭前面……大家可以想像除了藍幕外四周站十幾人就爆滿的地方有多大。如果把藍幕當課室黑板,錄影廠大概只放得下一張教師桌,再加六至八張學生桌而已。

在錄影廠正前方有個小控制室,右手邊還有間放電腦的小房。加起來也是很小的地方。有人問有沒有備用錄影廠……政府部門怎會有這種餘裕﹖不被審計署踢上報紙頭條才奇怪。

2. 大家有看報紙的話,應該有留意之前有段報導,說天文台的天氣節目主持人停止收取電視台報酬。這是歷史問題,當年天文台人員的工作範圍不包括上電視報天氣,所以參與人員被視為自願接受電視台的「外快」工作。

後來審計署批評,說提供天氣資訊應是天文台的職責,應該納入常規工作之中。於是天文台便把員工「送外賣」上電視台報天氣,變成在天文台內自製節目給電視台轉播,取消了額外獲酬的安排。

在電視台紛紛搬離廣播道「五台山」四散後,新安排亦比較合理。不單止讓員工不用「四圍撲」,而且避免在不同電視台說的內容有細微分別(正常人說話也不會次次完全一模一樣,總會或多或少有分別),讓人質疑。

(在高登見到有 人質疑現在多了新人報天氣,是因為舊人的公務員合約改不到「受酬」安排,所以才推新人去做。我想這不太準確,因為主持人說招收作天氣節目主持者,在天文台 最少要工作幾年,熟悉了香港四季天氣變化才可勝任。當中不少人—包括主持人自己—在天文台工作了十年八載,而審計署批評天文台員工「受酬」只不過是 2010年的事。可見在審計署批評之前,主持「年輕化」已早有準備。
當然,你還是可以說,輪值晨早報天氣畢竟也是辛苦的工作,「老臣子」想推辭讓小將上陣也不出奇。既然已經升了級,部門沒命令自己去做,又不是特別熱愛上鏡的話,何必辛苦自己﹖宋文娟小姐升了職還活躍於鏡頭前,可能因為她現正負責傳媒及公眾推廣的部門。公務員通常幾年一調,只有一些特別專長的同事才長年不調的,所以日後宋小姐輪調到其他部門,也未必會在鏡頭前亮相啦。)

3. 錄影室的入口有張大海報,說明天氣節目的製作流程﹕
說高效率倒也不假,因為他們其實是「一腳踢」(one-man-band)。每天負責「上鏡」的同事向預報員取得最新資料後,撰稿、找資料圖像、製作簡報、化妝、拍攝、上載都只能靠自己一個完成。
天文台於平日每天早晚兩次拍攝天氣節目,星期六早上一次。早上那次尤其趕急,因為要趕在大家起床前上載節目。主持人說他五時半就已經回到天文台,跟 預報員拿資料後準備簡報,到六時半就要拍攝節目。初期的節目是直播,後來改為錄播,但因為太趕急所以跟直播其實分別不大,頂多只有一兩次「NG」的空間。

各大電視台已直接連線到天文台,主持人一邊錄節目就一邊上載給電視台。最後主持人會通知電視台哪一個才是「出街」的正式版本,電視台自行剪接後就會在六時五 十分後播出(加不加字幕視乎電視台自己的需要和人手,天文台版本無字幕)。看倌可以想像只有不足二十分鐘的錄製時間有多急,而主持人笑言,通常你越急的時候,器材就越有可能出故障。 :P
(雖然主持人說為了讓大家起床就看到,不過方某工作關係出門特早,所以通常未見到他們就要出門了。)

向電視台上載節目後,天文台還有自己的 youtube 頻道,讓市民可以自己上網隨時收看。所以他們還要把節目從廣播格式轉為 youtube 接受的格式,再上載上網。

所有這些工作,都是一人完成。

4. 既然拍攝晨早天氣節目那麼辛苦,有沒有試過當值的「天氣先生/小姐」失蹤,令節目不能正常播放﹖

主持人說應該沒有。記憶中只試過有一次,某位當日要輪值負責天氣節目的人,因為先前兩星期都在外地工幹,沒留意更表不知道剛回港就要上鏡,於是失場。當日臨急找人補上了。

第一代主持人之一莫慶炎先生,已經升任高級科學主任並退出「上鏡」工作,但因為在天文台內有宿舍,所以成為「指定候補」。萬一負責主持人沒法回來,就由他擔綱粉墨登場。

5. 除了自製天氣節目,這個錄影廠亦供天文台新聞發佈會使用。例如前幾天落雹、或者颱風過境之類,就會在這裡見傳媒。由於現場已有攝錄機,所以電視台記者可以把聲畫即時傳回電視台,電台記者也可以在機器插線直接收聲帶去處理。只有一些網台或者有視像服務的報館(如生果報或方向報)要自攜器材來攝錄。

大 家可以想像那麼小的房間站滿電子傳媒記者有多迫,那麼報館記者又如何﹖由於報館工作不及電台電視台即時,而且天文台現在向網上發放消息已十分方便,所以現在報館記者多半不會直接上天文台採訪,只會從網上拿天文台的新聞稿算數。除非是碰巧有記者經過附近,又是重大新聞,才會派人上來。如果真的有大量報館記 者需要採訪,就會在電子傳媒發佈會後,再開一場給他們拍照交差(因為主要資料還是靠那份網上拿到的新聞稿)。

6. 錄影廠內有很多貼上各大電視台標誌的錄影機和反光板之類。因為一開始時器材是由他們提供的,那些都是標清時代的器材,現在換了高清器材電視台就用不著,只 留在這裡當後備用。天文台現在用一部自購的高清攝錄機兼字幕機,各台都用這部機的訊號。除非這部壞了才會用原本留下的標清後備機器。

雖然說這部高清攝錄機兼有字幕功能,不過天文台的主持人平日是不用字幕機的。因為依賴字幕機會令反應不自然,而且跟電視台主播每天面對自己不熟悉的新事不同,天文台的人員是氣象專業人士,對天氣資料較熟悉,所以不用字幕機也可以應付。

除了自備器材外,前陣子天文台也邀請了羅啟新等DJ協助培訓,讓他們掌握正確發音和運用聲線吸引觀眾的方法。

7. 天氣節目把主持人投射在天氣資訊前面的原理,是利用一大塊藍幕(有參與者背靠那塊藍幕就被主持人制止,因為刮花了會令畫面「唔靚」。事實上經他一背靠的確在藍幕上刮了一道白痕,之後大概要找人來擦掉),讓主持人站在前面說話。只要電腦把所有藍色的部分都當成電腦畫面,套上電腦中的簡報資訊就成了。

主持人說外國多用綠幕,對金髮人士較適合。我輩多黑髮,藍幕效果比較好。綠幕有個好處就是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出現這種顏色,比較難「撞色」,藍幕就會比較容易撞。
不過我發覺,就算參加者當中有人穿了藍色衣服,大部分人站在幕前都沒問題。只有一個人出現「透明人間」效果,其餘藍衣人只有衣服上非常接近藍幕顏色的部分條紋出現透明效果,並不明顯。可見現在電腦技術的進步。

8. 既然只是對著藍幕憑空指劃,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報導天氣時,他們能夠指向正確的地點呢﹖

部分原因當然是工多藝熟,反正香港天氣報告就是說那幾處地方,多做了自然習慣。
另一原因是,其實錄影廠裡藍幕前面,前、左、右三方都有大量電視屏幕。無論你面向那一邊,其實眼尾都可以望到自己手指在地圖上的哪個位置。

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話,通常介紹本地天氣時,主持人就會站在畫面右邊。當報導颱風消息時,因為颱風多從東邊(地圖的右邊)的太平洋襲來,所以就轉為站在左邊指劃。

錄影廠的地上有兩個用膠紙貼成的窄長方框,標示了主持人可以站立的位置。已經因為用兩間電視台的攝錄機所以才有兩個框(其中一個紅色框還貼上TVB字樣),現在因為改用自備器材,所以其實只用其中一個框的「部分」,主持人大概只有兩三個身位的左右移動空間。

為何只能用上「部分」﹖因為現在大部分舊式電視還是用4:3的窄方框,而非新電視的16:9寬方框。藍幕前對面小控制室的電視屏幕,就在16:9的視訊中用白框標示了4:3的影像界線。(所以當主持人正面對著攝錄+字幕機說話時,眼角其實還是可以望到自己的動作和位置。)

為了遷就4:3舊電視觀眾的需要,主持人的活動範圍就限於那兩三個身位之內,否則舊電視的觀眾就會見到「主持人消失了」。
主持人甚至也不能前後移動,因為攝錄機的焦點已經預先調校了(記得現場不會有人幫你轉焦,這裡不是電視台也養不起製作人員),天花板的燈光同樣預先調校過,只有留在地下那個窄框裡面才有理想效果。

主持人播出一段自己主持的前日片段作示範,畫面左右兩邊的美術框,其實就是16:9才見到,4:3見不到的部分。
(你見到左下角的天文台標誌,和右邊主持人的手臂,其實已是4:3畫面所能顯示的極限。所有左右超出這兩邊的資訊,4:3屏幕前的觀眾都不會見到。)

順帶一提,高清鏡頭下化妝尤其難,尤其是對於這些非專業上鏡、又只能自己化妝的天文台員工。今天帶我們參觀的學術主任黃德勤先生,基本上是任何人見到他都 會高呼「真人不同上鏡」,這天的參觀者沒人認得出他就是鏡頭前的那位。(可見認不出他也不是在下認人能力特差之過 :P )
黃先生說因為自己鬚根很多、怎樣剃都除不掉(現場就見得到,其實他真人比上鏡感覺略為年輕一點,但因為多鬚根看來有點「欷歔」XD),所以會搽較深色的粉底遮蓋。加上自己的膚色本來就較深,所以上鏡的膚色就顯得更黑了。
可以當後話的是,這樣的參觀自然有讓大家「扮天氣先生/小姐」的環節(對很多參觀者而言甚至可能是主要環節 :P )。在下當然也會請人幫忙拍一張,不過原來在下比大部分主持人都長得高,所以站在方框裡會「太高」,要站在方框後一兩步的位置才可以讓自己合理地留在鏡頭裡。
不過這張照片連向來不重視外表的自己都覺得難看,所以就跟當天見到年輕眼鏡娘一樣,只能「沒圖沒真相」了。
8. 李逆熵就曾提及,電視台還是喜歡用美女天氣小姐吸引觀眾,所以直到現在傍晚新聞仍是以天氣小姐掛帥。(天氣小姐也跑出不少名人,動漫迷當中最出名就是梁少霞黃婉曼自然也上了位,還有去了寫小說和錄節目的左撇子諾韻。)

可是近年天氣小姐也不只讀天氣稿和天氣圖,也加了一些時令氣候的內容,這些是否天文台供稿的呢﹖主持人說沒有,那是天氣小姐自己的工作,不過據知電視台會找有氣象知識的人當天氣節目顧問,所以內容應該已有人檢查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