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見到創不同(MAD)推出了一個新的計劃叫「實驗圖書館」,邀請公民參與研究本區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需要(這次以保安道公共圖書館為本),讓各界公民與圖書館館長互動,期望提出一些創新的圖書館服務,迎合民眾需要。
整個計劃要投入付出時間較多,而且要跟很多不相識的人傾談,自閉如方某不大勝任,所以沒有報名。不過今天有個公開講座,所以報了名去八卦一番。
身為「創不同」主席,黃英琦這人很有趣。她弟弟黃英豪就是全國政協,十分親共,她本人卻經常推動一些公民社會活動。零三七一後曾經有段時間當上灣仔區議會主席,跟幾位新晉議員(當中有些人現在被視為「左膠社運膠」)一起搞文化活動。幾年後就因為各人落選或沒參選,無以為繼。但她對於「搞文化」這回事還是沒死心,所以到現在還在搞。搞活公民社會對民主發展也是有好處的,值得支持。
這天康文署副署長吳志華博士也有份主講,他提到香港(包括公務員)專業化和制度化構成了「現代」的香港,可是面對強調多元、開放、創新的後現代社會,卻難以靈活應對。
新時代要考慮的價值有很多,他提到其中一個accessibility(易達性),不只是針對殘疾人士,而是不同種類的人。例如服務少數族裔,又或者藝術活動不只是服務懂得欣賞藝術的小眾,也要讓藝術水平較弱的大眾易於接觸。
新時代要考慮的價值有很多,他提到其中一個accessibility(易達性),不只是針對殘疾人士,而是不同種類的人。例如服務少數族裔,又或者藝術活動不只是服務懂得欣賞藝術的小眾,也要讓藝術水平較弱的大眾易於接觸。
至於由荷蘭請來協助訓練參與者的Wieteke VROUWE就介紹他們的經驗。
例如荷蘭的圖書館就在嘗試把分類號排列的書架改為按主題擺放(把圖書館搞成像誠品書店般已是後話),也預備了一些童書小書包讓家長借出,就算不懂選書的家長也可以很方便親子閱讀。
阿姆斯特丹的圖書館,因應荷蘭接收各族移民日多,認為圖書館應該滿足不同種族母語閱讀的需要,但政府經費又難以應付。於是他們發起向市民或遊客呼籲,請他們把外國語言的書籍捐出,收集了不少外語書籍以應移民需要。
還有因為預算不足,有些地方無法開設圖書館,於是也有市民自發接管圖書館,並利用捐贈、義工、租場、賣咖啡等措施維持經營。
紐約市在2011年也嘗試把書架pop-up到街上的公共空間,讓不同市民接觸書籍。
奧斯丁(德州那個﹖)於2013年也開始了Street Lit活動,向露宿者提供借書服務和文學工作坊。因為易惹人反感,他們很少走進圖書館,這些服務和工作坊可以讓他們有一般人的文化生活。
例如荷蘭的圖書館就在嘗試把分類號排列的書架改為按主題擺放(把圖書館搞成像誠品書店般已是後話),也預備了一些童書小書包讓家長借出,就算不懂選書的家長也可以很方便親子閱讀。
阿姆斯特丹的圖書館,因應荷蘭接收各族移民日多,認為圖書館應該滿足不同種族母語閱讀的需要,但政府經費又難以應付。於是他們發起向市民或遊客呼籲,請他們把外國語言的書籍捐出,收集了不少外語書籍以應移民需要。
還有因為預算不足,有些地方無法開設圖書館,於是也有市民自發接管圖書館,並利用捐贈、義工、租場、賣咖啡等措施維持經營。
紐約市在2011年也嘗試把書架pop-up到街上的公共空間,讓不同市民接觸書籍。
奧斯丁(德州那個﹖)於2013年也開始了Street Lit活動,向露宿者提供借書服務和文學工作坊。因為易惹人反感,他們很少走進圖書館,這些服務和工作坊可以讓他們有一般人的文化生活。
Wieteke所屬的智庫Kennisland是專門推動這些公民社會實驗的組織。她認為荷蘭人本來依賴福利國家的服務,很少表達自己想要甚麼。直到近年預算縮減,才開始了參與式社會(participation society)。他們強調是由下而上,聆聽當地居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故事,然後把它們串連起來,才可以看到有哪些地方可以推動創新方案。
例如他們發現,有很多老人躲在家裡不出門,原來因為他們住在公共房屋的二樓,反正就只有兩層自然沒有電梯,於是老人行動力退化後就發覺上落樓梯太辛苦,於是乾脆不外出。於是他們說服政府部門,容許這些公屋住戶自願交換單位,那麼老人家就可以換到地面單位居住。
例如他們發現,有很多老人躲在家裡不出門,原來因為他們住在公共房屋的二樓,反正就只有兩層自然沒有電梯,於是老人行動力退化後就發覺上落樓梯太辛苦,於是乾脆不外出。於是他們說服政府部門,容許這些公屋住戶自願交換單位,那麼老人家就可以換到地面單位居住。
(黃英琦也補充,一般人以為露宿者都是因為吸毒或失業所以流落街頭,但他們去年的訪問才發現,有老人因為只能支付唐樓五樓的租金,而自己已無法爬五層樓梯,所以乾脆睡在街頭。)(註﹕去年採訪露宿者計劃的網誌)
實驗圖書館活動也會以類似的方式推行,參與者九月至十一月收集不同使用者的故事,然後把它們整合再提出政策建議。有些曾與公共圖書館「交手」的參與者說館長有太多制肘難以鬆動去接受新做法,副署長認為要員工改變做法的確是困難,但高層支持這樣的做法。
(我倒認為最大的問題不一定是員工本身拒絕改變,而是因為公共服務一環扣一環,每個人都被其他同事制肘住,而那些其他同事也不一定是懶惰,而是他們又被其他因素制肘住,結果變成連環船解不開。在下就試過搞活動需要校工幫手,但書記說校工要輪流放假、當日又有其他工作,無法提供足夠數目的校工。不是我不想做、不是校工不願意幫忙、又不是書記不肯交人,而是現實資源限制(總沒理由要人家不放假回來幫你做)。所以高層說「支持」,其實最重要的是制度和資源上鬆動,讓員工有「贅餘」去做這些改變才成。)
實驗圖書館活動也會以類似的方式推行,參與者九月至十一月收集不同使用者的故事,然後把它們整合再提出政策建議。有些曾與公共圖書館「交手」的參與者說館長有太多制肘難以鬆動去接受新做法,副署長認為要員工改變做法的確是困難,但高層支持這樣的做法。
(我倒認為最大的問題不一定是員工本身拒絕改變,而是因為公共服務一環扣一環,每個人都被其他同事制肘住,而那些其他同事也不一定是懶惰,而是他們又被其他因素制肘住,結果變成連環船解不開。在下就試過搞活動需要校工幫手,但書記說校工要輪流放假、當日又有其他工作,無法提供足夠數目的校工。不是我不想做、不是校工不願意幫忙、又不是書記不肯交人,而是現實資源限制(總沒理由要人家不放假回來幫你做)。所以高層說「支持」,其實最重要的是制度和資源上鬆動,讓員工有「贅餘」去做這些改變才成。)
2 則留言:
勘誤:「校工願意幫忙」→「校工》不《願意幫忙」?
校工是願意幫忙,或者按前後句式寫「不是校工不願意幫忙」會一致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