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日, 1月 26, 2020

有關《選擇》

首先利申,方某人由中學起就是《選擇》長期訂戶,消委會大概應該給我一個忠實客戶獎。
熟悉方某的朋友大概會覺得奇怪,平素「姑寒鐸」不多買東西的人,看《選擇》幹甚麼﹖當然除了覺得沒哪本雜誌比它便宜,自然也是認為有點參考作用。

不過現實中很多人都對消委會和這本雜誌很不滿意,所以似乎也可以討論一下自己的看法。

1. 介紹的產品通常都已經斷貨

這是「歷史悠久」的批評,我讀中學時,老媽的工友已經這樣說。說介紹的那些都是舊貨,「唔通買左之後你話唔好我丟左佢咩」。

需知道消委會做測試,只能在市面購買樣本,沒有法律要廠商輸入商品前給樣本他們的(事實上他們也不會測試「所有」商品),這樣到測試完成後,自然已變舊貨。
其實這一點近年已略有改善,因為跟各國消費者組織合作,「夾錢」做測試,所以得到結果較以往快。刊出時雖非最新品,但也不至於舊到你不想買。

另一點就是,其實《選擇》測試的重點並不是「某型號最好」(因為評分準則不可能適合所有人,這點可承接下文的批評),而且消委會也不可能指定「某型號最好」(因為會被其他廠商批評)。《選擇》通常只會說某些型號在某些方面表現最好,另一些就是另一方面好,消費者可按自己著重的功能去選擇。

另一方面,就是我看選擇的目的,並不是當成「購物指南」拿著去買上面標示「最好」或「最便宜」的那件(這是那些工友想要的東西),而是看看究竟購這類商品究竟有哪些要素要留意。那些評分準則你不一定要照跟,但了解這些要素,自己購物時就知道要留意甚麼東西,而不是只看廠商那些很炫的聲稱。

例如在下容易手震,買相機時就要留意有沒有「光學防手震」而不只是「電子防手震」,如果只見到「防手震」就買,未必買到適合自己的相機。這一點,就算雜誌裡面介紹的型號已舊,買新型號時也是有用的。

2. 評分準則並不符合需要

這點近幾年都見到有朋友提出,例如最新的直立吸塵機測試,朋友認為選購Dyson的人並不是為了那些測試項目。那些人關心的事(例如設計之類)並沒有反映在測試中。

這點在下認為是值得向消委會反映的,雖然如設計這類較主觀的要求難以測試,但還有其他消費者需求,應該不是他們引用的那些國際/國家標準可以包括。畢竟那些標準大多是針對安全和主要性能,這些當然是非常重要,但消費者現在已不「只」是追求安全和主要性能。

(燦神﹕百貨應百客,記住這句話)

另一方面,在下認為很多時候是傳媒報導的問題。回到直立吸塵機測試,有些朋友見到傳媒報導「Dyson只能用七分鐘」就覺得測試很無聊,其實如果有閱讀雜誌的話,就會發現報告的整體評分仍是以Dyson為最高。只是如果你著重持久力,就未必適合買Dyson了(報告另外測試了吸力維持度,有些牌子可用時間較長,但不如Dyson可以維持吸力相若,所以持久也未必有用)。最後報告被傳媒各取所需,搞些juicy標題,就易令人誤會。

多年前《選擇》雜誌讓讀者填意見表,我就建議他們多添加測試的具體做法,之後描述測試的內容的確增加了(雖然我認為可以再多一點)。知道具體做法,讀者更能判斷究竟該測試的方式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更能判斷應參考多少。

3. 建議滑稽

也是最新例子,自然就是「建議燒味走汁」被認為脫離現實。大家甚至再拿名字冗長的「降低食物中的鹽和糖委員會」出來嘲笑。

當然這點在下同樣認為是「標題黨」的問題,因為報告裡其實有更重要(但悶又不juicy)的論點。例如相對於「走汁」,其實報告中更重要的建議是(前引新聞也找另一營養師提到的)「醬汁另上」,這樣消費者就可以自己控制。報告亦有各種燒味鈉含量比較,有些燒味(如燒肉、鹵水鵝)的鈉含量各樣本間相距甚遠(反之像紅腸各處都差不多鹹),顯示各店配方可以差很遠。換言之含鈉量較高樣本的店舖,大有改進配方降低鈉含量的空間。這些其實應該是那個「鹽和糖委員會」可以跟進的,例如向店家大力宣傳減鹽配方,或者幫店家宣傳「低鹽燒味」。但傳媒不會拿這些當標題,因為不驚人也不好笑。有斯讀者,有斯傳媒。

有些像「食雞走皮」這類,在大家聽來當然是廢話或笑話(在下也不會全走,只會咬走最多脂肪的部分),算是難以避免的「廢話」。就是那些醫生總是告訴你(例如減肥就要少吸收多運動),但沒多個人會做到的事。只能說是他們就算明知被人笑也不能不說的吧。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