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追讀舊雜誌,科學人12月號也有肺炎特輯(本年2月號也有,上星期介紹國家地理中文版11月號甚至是整期專刊)。首篇討論台灣製疫苗因為法律制度而落後於人的問題。
〈新冠怪夢擾人眠〉介紹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似乎因為疫情WFH令很多人多了時間睡覺(這其實是好事),於是就多了發夢(前幾天方某才又發了怪夢),有些夢可能是因應疫情壓力而來(方某的似乎不是),但也可能只是純粹因為「睡多了」。
這期特輯的重點似乎是「假資訊」,連續以幾篇文章討論,有很多內容其實是反思。例如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有色人種也懷疑疫苗,是因為歷史上白人主導的醫療體系忽略他們甚至剝削他們,造成了不信任。社交群體演算法有份鼓勵製造假資訊,他們卻一直迴避責任。早在去年二月的模擬戰中就有編輯嘗試玩總統大選假新聞(我有興趣知道他們如何分勝負,但文章太短沒提及),他們早就知道玩假新聞為何有效,但到了真的總統大選仍沒方法應付。這似乎也是讀完整個假資訊特輯的感覺﹕知道問題很嚴重、知道既有的fact check作用不大,但甚麼方法有效﹖不知道。
另一篇講述愛滋病研究和治療經驗,對現今疫情有何重要。除了奠定技術基礎外,另一教訓就是研究基金往往因為疫情減退而削減,令研發難以持續。另外相比起政客,美國軍隊反而很「務實」地面對疫情。而在列根年代,當總統不願應對(愛滋)疫情時,國會的黨友還夠膽出面反對,現在卻有很多人懾於民粹總統的淫威。更可悲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他提到現在美國抗疫負責人佛奇,當時也有份推動愛滋研究)提及,他們十一月到中國大陸開會後,之後(大概十二月﹖)就收到中國同事表達有可怕病毒疫情爆發的消息。可惜的是,這一點並沒有引起那個總統的關注和反應。
還有一篇文章討論用哪些數字取代單一的GDP量尺,其實對很多唯金錢是視的人是當頭棒喝,在此不贅。
最後一篇有趣文章討論智人的自我馴化,有趣在當人類自我馴化變得「更友善」只限於「自己人」,同樣會帶來(對外人的)攻擊性。而這點又跟俗稱「抱抱賀爾蒙」的催產素有關,在大鼠身上也證實到。更有趣的是,人類的「自己友」觀念極具彈性,所以才會有民族主義誕生(這是近代開始的觀念,中國傳統是地域主義,「同鄉」多少還能透過各自親友牽扯到一點真實關係,但「民族」卻是一批天南地北、本來沒實際關係的人產生了共同體概念),而同時可以彈性到利用「群體間不會造成威脅的接觸」來消除隔閡。
這點呼應了新加坡政府堅持組屋要有種族配額的政策(方某有篇2012舊文討論過這點),政府政策「迫使」不同種族住在同一幢大廈(當然不像某國迫少數民族接納一個外人住在家裡,這是製造威脅感多於消除威脅感)、同一學校讀書、同一部隊服役,讓不同種族的人「朝見口晚見面」,鼓勵日常溝通,可減少對異族的刻板印象,降低種族衝突的誘因。當然,這絕對要配合其他種族平等政策,和真正尊重各族文化的施政。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不完全成功(正在讀一本討論這些政策的書,遲點再介紹),但至少會比某強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