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來《科學人》很多篇幅都用來討論疫情,《國家地理》也差不多。11月號是年度專刊,全本講疫情,甚至本年1月號、2月號都是分別以疫情和病毒作封面。(但在下還在追讀一月的雜誌)
11月號年度專刊介紹了不同地方的抗疫情況,例如肯亞、印尼的窮人和約旦的難民如何面對疫症。〈抗疫100天〉則以幾幅圖表總結疫情和疫苗開發時程。
(來源)
〈必須相信科學〉討論科學知識不停更新時造成的認知混亂,樂觀面和悲觀面。有趣的是,正如下一篇提及《科學人》2020年12月號介紹愛滋病疫情經驗的文章,美國的學者和科普作者對美國抗疫領頭人佛奇(香港隨大陸稱福奇)的評價,比香港網民好(看一些朋友口吻似乎乾脆把他當政客看),雖然他們也同時批評官方一開始對戴口罩的訊息混亂。或許是因為這人跟反科學的侵總統不咬弦,而且侵總統要用他抗疫又不時批評其意見的緣故﹖
(當然,他們當時為了讓醫護有口罩用而不建議大眾戴口罩,其實也是一種操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開誠佈公,告訴大家口罩可能有用、但對飛沫傳播的疾病洗手最重要,而且在有足夠外科口罩供應之前,應優先保留給醫護人員。一旦操弄公眾期望,誠信很容易受質疑,之後再講甚麼人家都未必聽進去。)
另一篇〈切莫浪費此刻〉講的是環境保護,疫情令碳排放稍有回落,當然與科學界建議的差很遠。我們還需要更多政策介入去降低碳排放,避免最差情況出現。
(來源)
〈疫情的代價﹕貧窮蔓延全球〉如題所示,用幾幅圖表展示疫情對扶貧努力造成的打擊。能夠遙距WHF(在家工作)的大多是收入較高的工作,很多基層工人往往必須在現場工作,一旦遇上封城停業之類就會三餐不繼。(就是因為香港高官離地不恤民情,才出現禁止午市堂食後市民要蹲在路邊開餐的慘況,最後措施也不得不匆匆取消。)
更慘的是,各國為了振興經濟而放鬆銀根大印銀紙,往往都流入資產炒賣。能夠買金股磚頭的人,往往已是富人或中產。窮人在資產膨脹中工資不增反跌,追不上資產增值,生活只會更艱難。
〈病毒與社會動盪如何考驗人性〉引用了樂施會的數字﹕
「全球有近半數人口過著貧困的生活。世界前2153位富豪的財產總和,超過了46億人的財產總和。新冠病毒會如何加劇這駭人的不公尚未明朗,但樂施會在7月時估算,在今年年底前,每天會有多達1萬2000人死於和病毒有關的飢餓。這個數字可能比直接死於病毒的人數還要多。」(p.127)
另一段告訴你不肯戴口罩、咳嗽噴嚏又不肯遮掩口鼻的人有多可惡﹕
「已婚的哈葛羅夫是六個孩子的父親,在底特律市擔任公車司機。在這座有將近兩成居民仰賴大眾運輸的城市,他的工作是必要工作。3月衫,哈葛羅夫開始感到憂慮,他擔心這份工作已經變成太危險。
他說,就在一名中年婦女上了他的車,站在他身後不斷咳嗽且完全沒有遮住嘴巴後,他最恐怖的惡夢成真了。
哈葛羅夫在3月21日的一則臉書貼文中對這位不知名的婦女發洩怒氣,他在影片裡說﹕『我覺得被侵犯了。我為這件事發生時也在車上的乘客感到他們被侵犯了。』
貼出這段影片的11天後,哈葛羅夫在底特律一間醫院的加護病房過世了。他是大流行時期的第一線工作人員,承擔了一份危險工作的風險。」(p.127)
覺得那些嘲笑別人戴口罩、或者聲稱武漢肺炎和流感差不多的人(包括那個侵總統)只是愛惜自由沒甚麼問題﹖只因為自由屬於你,死的卻不是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