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2月 13, 2021

《科學人》2020年11月號

 

上篇提到10月號是175周年特集。11月號不是專題,不過也有值得特別推介的好文章。

有幾篇繼續討論科工界的歧視。例如〈正視科學偏見〉指出科學家本身有盲點,科學並不是必然會自行修正,而是靠互相批判而改正,所以科學家必需檢視科學過程是否隱藏歧視。另一方面,Siri因為採用標準白人口音作分析材料,所以難以辨識少數族裔的口音。更恐怖的是〈史前農夫西進歐洲〉揭示考古證據裡農業傳到歐洲後產生階級和歧視,原住的狩獵採集民族甚至可能被當成奴隸殉葬。

到現代也不見得很好,〈人道救援,文化海嘯﹖〉描述印度洋尼古巴群島在2004年南亞大海嘯後接受外界援助,卻因為援助方不了解島民生活模式,不合「島情」的援助反而摧毀了島民的社會和生活基礎,令他們變成依賴外援生存,失去自尊。

當然也有好玩的文章。例如不只龍蝦,昆蟲、鳥類和靈長類都懂社交距離,你還有甚麼理由要堅持不戴口罩又開派對、跳大媽舞﹖

新的無線電望遠鏡拍攝到遠方恆星的拱星盤,直擊行星誕生過程。照片可清楚看到裡面有多少大行星,實在令人驚奇。

不過我最喜歡的是〈吃軟不吃硬,好牙演化來不及〉,這篇文或許解決了老媽提出的問題。老媽在香港聽見很多人要剝除智慧齒,感到很奇怪。她認為是香港人有問題,因為她在星加坡時很少聽見有這類問題。如果按照這篇文章的說法,恐怕現在星加坡也好不到哪裡去,因為所謂「爆牙」(暴牙)或智慧齒阻生,不是因為遺傳,而是因為飲食不同所導致。

作者指出,古人類頭骨很少會發現有蛀牙或智慧齒問題。因為人類祖先吃的東西較粗糙,而顎骨發育需要應力刺激。如果小時吃粗糙的食物,有足夠刺激,顎骨就會有足夠位置供牙齒生長。現代社會因為食物多精緻加工,刺激減少,於是顎骨變短,智慧齒不夠位置生出來,就會導致阻生和爆牙了。這一點已靠猴子實驗證實到。

另一方面,蛀牙變得嚴重的原因人人知曉,因為多吃糖,但原來少吃粗糙食物也有關係,因為粗糙食物可刮除牙菌膜。所以多吃柔軟食物,牙齒少了磨損,但同時容易聚積菌斑,於是容易蛀牙。而人類膳食柔軟多糖只是這幾百年的事,我們根本來不及演化適應。

作者認為這些研究有助牙醫發展新療法,幫助顎骨發育到所需的長度。
當然更簡單的是「多點咀嚼對健康有益」,想不到這點不只在腸胃科或者中醫的角度成立,連在牙科也成立。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