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9月 04, 2021

炒冷飯系列﹕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

(有另一篇是為圖書館主任協會寫的書介,舊文見這裡)

Stephen D. Krashen《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The power of read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earch),台北﹕心理,2009

上次說過,曾想這本書是否應該放在圖書館,但想來應該只有我一個看,所以就自奉了。

雖然如此,這本書其實跟學校的教學很有關係。我覺得甚至應該給所有校長和語文科老師看,也許我應該補買一本放在圖書館,但最後也許還是封塵。

為求簡單,方某歸結為閱讀計劃二十三條﹕

1. 堂上自由閱讀的效果,優於(或至少不差於)接受傳統語文教育的學生。但自由閱讀肯定比傳統教學愉快得多,所以值得推廣。不過,靠自由閱讀學習拼字或文法不會完全準確,所以直接教學可以予以彌補。自由閱讀並不取代語文課,但可以互相搭配。

2. 堂上自由閱讀不單只對母語,對第二語言學習也有幫助。而且培養母語的識字力對增進英語識字力也很有幫助。所以閱讀母語作品對外語學習也有幫助

3. 就算是暑期讀一些通俗小說,對小朋友的語文能力都有幫助。研究中(Kim, 2003)暑假多閱讀一本書,閱讀理解能力會增加0.03個標準差。

4. 認識作家名字的多寡,與識字能力有關連。

5. 閱讀小說有助學習生字(可按上文下理猜),效果比單教生字好得多。

6. 越常讀到拼錯的字,拼字能力下降越多。

(方某推論﹕如是者老師的拼字能力應該不斷下降 ,除非他不停閱讀「正常」的書刊而非只讀學生作文。)

7. 閱讀對寫作的影響多於作文,寫作的量不會影響寫作質素,反覆練習只不過是「考試」而已。所以讀得好的人通常也寫得好。但寫作可以激刺我們思考更透徹

8. 小朋友在生活環境接觸越多書,就會越多閱讀。學校圖書館館藏越多、開放時間越長、有計劃地帶學生參觀圖書館,都會提高借書率。住處接近公共圖書館的小朋友也較多閱讀。「討厭閱讀的人,只是沒機會接觸到書而已」。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通常較易接觸大量書籍。

9. 圖書館有舒適的閱讀環境、准許在床上閱讀的孩子,較多喜歡閱讀。

10. 學生大部分的讀物,是來自圖書館。圖書館的品質(藏書與館員)都與閱讀成就相關

11. 有人唸書給他聽的孩子—甚至是大學生—會較喜歡看書。(證明當年我在晨讀課做的沒錯,只是未能驗證效果)

12. 閱讀興趣可能只是一次圖書館參觀、或者遇上某本喜歡的書,就突然開始

13. 見到其他人閱讀會令孩子較愛閱讀。但孩子要有充足的閱讀時間。

14. 學生比較喜歡平裝書。(正常的結果。因為精裝書較重,不方便攜帶,而且看起來太「隆重」。但圖書館考慮穩固,會偏向買精裝。)

15. 輕鬆的讀物可幫助所有人開始閱讀。

16. 看漫畫書跟反社會行為並無關聯,亦沒有證據支持看漫畫會阻礙閱讀發展。而且漫畫書的文字也可能很複雜。喜歡看漫畫的人讀書比較多。

(方按﹕這結果可能只因為漫畫資訊密度低於一本書,我花半個月才看完一本書,但一日就可以看十幾廿本漫畫。)

17. 讀愛情小說也可以幫助成人學習第二語言

18. 閱讀雜誌也可以增進閱讀。

19. 可是,只讀輕鬆的讀物並不足夠。輕鬆讀物只是帶領人們去更深的閱讀

20. 給閱讀的孩子獎勵,有如告訴孩子閱讀不愉快、或者沒有獎品就不值得閱讀。閱讀是不需要獎賞的。(這點宜乎讓所有校長知道)

21. 看電視對閱讀和語言學習「負面影響」的假設, 大多不受研究支持。只有看電視「過多」才有負面影響。(大概每天兩小時以上、四小時以上就會變得明顯。)

22. 看電視並不取代閱讀。但電視節目並不提供高質素的語言,連兒童書的字句都比電視節目裡的複雜。

23. 結論﹕提升考試成績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學生愛上閱讀

初讀這本書的時候,因為是跳著讀(尤其先讀了圖書館那節),所以看來覺得語文老師不會喜歡這本書的建議。如果自由閱讀好過正規語文課,那麼語文老師豈不是要失業﹖

其實不然,除了閱讀所學的拼字和文法需要正規教學「補漏」之外,語文老師對文學作品的認識亦無法取代(當然,有些老師自己也不看書的話,就無話可說)。選取適合學生的讀物就已是一種功夫,這點就是圖書館老師也無法完全取代的。

雖然研究對象是書刊閱讀,但我想看電影也有類似功效的。只是可能像電視節目,電影的用字沒有那麼複雜,只能讓學生學會基礎的用詞而已。

從香港人的角度看,老師堂上讓學生閱讀,似乎是偷懶(總之不在「教東西」就是偷懶)。但如果全港學校每日都讓學生閱讀一小時,比語文老師用那個小時來「教書」,學生得益會更多

香港人就像荀子那句批評﹕「敝於用而不知文」。

他們也不懂得欣賞「空」(註),只懂把東西塞滿。於是就像神話裡南北二帝「好心」為混沌鑿竅一樣,把混沌活活鑿死了。

現在我們對待學生,也是一樣。

---

筆記,或挑骨頭﹕

P.21 「遭透了」應為「糟透了」

p.23 「我是本地大英協會圖書館的一員」應為「英國文化協會」。

p.111 有一堆有趣的研究,說閱讀能力較好的九年級學生較喜歡讀「複雜的小說」,較差的則偏好科學、嚐好、藝術、音樂、歷史類書籍。到高中結束時(另一研究結果)卻幾乎相反,運動體育、愛情故事和學校故事與閱讀理解能力有負相關,歷史、傳記、技術科學、哲學、宗教類書籍則為正相關。

方某向來對小說興趣不大,多看後述類型的書,這算是甚麼意思﹖

p.143 「第三,猜測因樂趣而閱讀的習慣可以轉移到閱讀不同語言的材料是有道理的。一個喜歡以第一語言閱讀的人,也會喜歡以第二語言閱讀(Camiciottoli, 2001)。」

不必然。方某就一直都不喜歡讀英文,而且讀得很慢、腦力也無法集中,跟讀中文書的情況是天壤之別。(現在讀英文文章如果不是功課要求,就是找資料時沒有滿意的中文資料才讀英文的。而且還沒試過讀完一本英文書。)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方某接受傳統英文教學,無法令在下讀到有興趣的東西(中學那些所謂 Extensive Reading Scheme 的材料對方某而言同樣討厭),所以對英文反而更抗拒。如果小學時就讓我在堂上選英文書讀(當然你要有科學書、社會書、歷史書給我才成,小說免談),可能我會較習慣讀英文書也說不定。畢竟不讀英文書確實是有損失的(總是要等翻譯),但現在連中文書也讀不完的我,當然也就沒多餘時間精力再去故意讀英文書了。

p.143 「支持的證據來自於以第一語言培養識字力與教學科內容(subject content material)的雙語學程。研究顯示,這類雙語學程教英語的效果,比起整天都是全英語的學程毫不遜色,甚至更好。(參考文獻請參見 Willig, 1985; Greene, 1997。Oller & Eilers, 2002 有新近最完整的研究)」

對著那些老是說「用英文教其他學科有助學英文」的人啊,拿起這本書摑他們一巴掌吧﹗﹗﹗

---

(註﹕除了蒼井空,雖然緊隨的後半句仍然成立)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