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Lewis《第五風暴﹕一個失控政府,一場全球災難》(The Fifth Risk),卓妙容、吳凱琳、沈大白譯,台北﹕早安財經文化,2019
就是上次買《假裝是個好爸爸》時,找到這本我很有興趣的書。
上次介紹(碰巧也是Michael的)Michael Sandel新書《成功的反思》,就提到最近看的書當中有不少(還包括《在家不要談政治》、《自由的窄廊》和這本),都是在回應「侵總統上台」這件事,很多人在反思民主社會為何選出一個反民主的政客。本書的角度稍有不同,不是討論「為何」(如《成功的反思》、《自由的窄廊》),也不是討論「如何」(如《在家不要談政治》),而是借「侵總統上台」討論「美國政府」這回事。
因為作者發現,為何很多人會投票支持一個「令人很爽但不適合當總統的人」,是因為大家都沒想過「美國政府」是甚麼一回事。他們不知美國政府是幹甚麼的(甚至連國會議員和智庫中人也不了解),於是隨便選個喜歡的就好。作者也發現,相對於本地出生的美國人對公務員興趣缺缺,移民通常更有興趣當公務員,因為他們在原居國見識過「政府失能」有多麻煩,而本地人就「身在福中不知福」對政府無感。
這樣說來,美國倒也像老子口中「太上不知有之……百姓皆為我自然」的社會。可惜的是,現代民主社會已經不容選民「棄聖絕智」,沒人關心的政府,最終會被人敗壞。所以作者借「侵總統接任」的混亂,介紹三個政府部門對美國人的重要性。作者認為,美國政府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服務國民」,而是「為國民迴避風險」。而侵總統的漫不經心(或胡亂操作),會嚴重削弱政府這方面的功能,為國民帶來莫大的風險(本書就是討論這些風險)。
更大的問題是,跟很多其他國家不同,美國是超級強國,政府要管的事特別多而且雜。例如農業部的業務繁雜到連部內員工也難以完全了解,以至「猜猜這件事是否農業部管」變成員工之間的遊戲。作者半開玩笑的說很多部門(例如本書介紹的能源部、商務部)管的東西都「名實不副」,單看名稱很難「顧名思義」想到它們管甚麼。所以公眾更難了解這些「無以名狀」的政府工作有何重要,作者要寫本書去解釋。
也因為原來「美國政府幹甚麼」是很多美國人不了解而又對民主延續極為重要的事,奧巴馬夫婦買下本書版權改拍成Netflix紀錄片(還找上《阿當話你知》的Adam Conover當主持)。
不過,雖然指出侵總統有多不堪,看倌可別以為作者就是「彈共和黨讚民主黨」。作者引述受訪者的說法,在準備交接方面,侵總統固然不堪,但奧巴馬上任時也不怎麼樣。甚至乎後來「奧巴馬醫保」推行不順,也是任人不當造成。反而是自由派心目中「邪惡」的小布殊交棒給奧巴馬時做得很好(也許是因為共和黨保守派執政經驗豐富),於是到奧巴馬要交棒給侵,也效法小布殊,盡早做好準備,希望讓侵總統團隊順利接手。
怎料幾個部門員工異口同聲的是,他們準備了一大堆文件和簡報,竟然等到侵就任典禮快到了,都沒人來了解。甚至乎舊官員要跟隨奧巴馬落任,也沒有提名新官員來接手,侵也沒有邀請舊人留任,結果重要公務也沒人跟進。
為何會搞得那麼亂,部分原因是侵本來就沒想過會當選,所以根本不想花錢去準備交接。而他又沒有任何執政經驗(奧巴馬也是,所以起初交接得不太好,但他至少當過參議員)、沒有班底,他也不願相信較有經驗的保守派,所以身邊除了家人就是一批激進但不懂執政的「騎呢怪」。
作者所指的「The fifth risk」,源於能源部第一位「風險長」(Chief Risk Officer)所作的介紹,風險長向作者歸納出能源部要面對的五大危機。核襲擊這類明顯的危機雖是其一,也很重要,但至少還不難想像。「第五危機」是更難想像的「系統危機」,關乎政府持續研究和管控危機的能力,詳情留待看倌自己參詳。但也正因為難以想像,所以更不為外人重視,在侵總統交接失手、亂砍預算下,為政府政策的「可持續性」帶來重大危機。而這種危機,就像我們不重視健康會產生暗病,變成不知何時爆炸的計時炸彈一樣。今天覺得砍了也沒所謂的業務,若干年後就會隨時變成致命一擊。而正如作者所言,選民不明白這些事有多重要,才是導致選出這樣的總統的原因。
當然,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靠「啟蒙」式的教育是否就能夠解決這問題,就不令人樂觀了。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moo.im/a/ouENUY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筆記,或挑骨頭﹕
#28推薦序﹕「尤其,他以意識形態掛帥,混亂的政權交接,習慣用短線思考來面對長期問題,把整個美國(以及全世界)推向「第五風暴」──一種隨時可能爆發的新型態危機。」
別忘記政客本來就短視,即是說即是他比本來已經短視的政客更短視。當然民粹領袖這種特質會很受歡迎,因為快意恩仇迎合本來同樣短視的民眾。
#68-91前言﹕「因為早在二○○五年,克利斯帝還在紐澤西當檢察官時,庫胥納的爸爸查爾斯(Charles Kushner)就因為逃稅,遭到克利斯帝起訴並坐牢。……很顯然,這件事庫胥納一直記恨在心。川普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他與梅蘭妮結婚時,克利斯帝還是座上賓;庫胥納與伊凡卡結婚時,川普也硬要克利斯帝出席。「我參加他們的婚禮會很尷尬吧!」克利斯帝說,但川普回答道:「婚禮是我出的錢,我才不管他怎麼想。」」
連自己女婿和親家面子也不理的人。
#111﹕「克利斯帝繼續帶領這個小組。他試著更低調,但效果不大,三不五時總會有媒體報導他募了多少錢,而川普只要看到這些新聞就會再度很不爽。在川普看來,任何人捐給他的政治獻金,都是他的錢。對他而言,還沒勝選就要為交接做準備根本是沒有必要的一件事。「克利斯帝,」川普說:「以你我兩人的聰明才智,只要早一點從勝選慶功宴上離開,給我們兩個鐘頭,就能搞定交接的事。」」
所以你明白為何會傳出,他借打官司推翻選舉結果籌款但錢用在自己身上的新聞,因為他真的當那些錢是自己的。
前文提到單是白宮已經要任命五百個職位,他又真的自大到認為自己可以兩小時就搞妥。(如果真的兩個小時搞妥名單才更值得大家害怕吧)
#133﹕「國家健康研究院」應為「國家衛生研究院」,這裡Health不會譯健康。
(中文維基不知為何有人改成把英文名直譯為「國家衛生院」,這其實是研究機構,叫「衛生院」人家會誤以為是醫療院所來的。)
「許多重大貢獻都是出自第一代移民之手,而且這些移民的母國通常政府治理非常糟糕。也就是說,那些曾經目睹政府失能的人,更明白政府的重要性,以及身為公務員的意義。相反的,從未見過政府崩壞的人,往往不懂得珍惜「沒崩壞的政府」。」
簡單說,美國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為甚麼政治那麼爛因為你只想到自己)
#162﹕「對克利斯帝而言,他第一次感覺麻煩大了,是因為庫胥納。因為他聽到庫胥納說,川普採取的是「非正統選舉策略」,所以他不打算照過去的慣例交接。另一個讓他感到情況不妙的人,是彭斯。」
奇在彭斯應該已是侵團隊中最有實際政治經驗的人了。
#182﹕「克利斯帝知道,這是川普的行事風格:他總是避免親自開除別人。這個在電視上飾演「Mr. You’re Fired」的主角,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另一種人。」
怪癖。
#295第一部﹕「其實,核能武器只是整個科學大計畫(研究的項目包山包海)的副產品。「我們的核武科學家都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是核武科學家,」能源部負責核武部門的副處長瑪德琳.克瑞登(Madelyn Creedon)說,她曾經向川普陣營的人簡報,「但是他們不明白,他們問:難道不能從小培養核武科學家、讓孩子從小立志當核武科學家嗎?我說,嗯,不行。」」
很多人都不明白科學是甚麼一回事,就當是工程般可以有特定方向。
#307﹕「我去了一趟能源部。那是一棟位在「國家購物中心」旁邊的長方形高腳水泥建築」
National Mall是國家廣場,不是怎麼商場啦。
#321﹕「後來在面對國會審查能源部長任命案的聽證會上,他坦承自己原先其實不知道能源部到底肩負什麼樣的任務,因此他很後悔曾經說過那樣的話。……自從提名獲得參議院通過以來,裴瑞的角色非常詭異。對外,他總是正面肯定能源部的各項計畫,對內,他卻一再砍預算、中止這些計畫。」
所以其實他沒後悔。
#329﹕「「你可以發現川普時代與歐巴馬時代有一個明顯的差異。」另一位官員說:「他們不把專業放在眼裡,很沒禮貌。他們似乎對公務人員懷著某種敵意,也不願意分享資訊,也因為缺乏溝通,很多事都無法推動,所有政策都停擺。」」
不出奇,因為奧巴馬是精英主義者,侵團隊是反精英的自命精英。
#341﹕「這也許是美國歷史上,觀察聯邦政府最有意思的期間,因為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時候像現在這樣一事無成。」
他有建邊境圍牆,但這從來不是對國家最重要的事,而重要的事他不了解也不理專家。
#378﹕「能源部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都是高手,這裡的文化有點像軍隊。」
也不出奇,核計劃本來就是軍隊管理,科學家執行,兩者都講求效率。
#378-392﹕「由於桶子裡的核廢料放射性高且不穩定,因此必須摻入貓大便(信不信由你)。根據能源部一位前官員說,二○一四年有一家在洛阿拉莫斯(Los Alamos)的承包商誤將「有機」貓大便當成「無機」貓大便放入桶中,結果造成桶子在坑洞裡爆炸,將核廢料噴得到處都是。」
我想了一會兒貓大便怎可能還分有機無機,之後再查確認應是「貓砂」(這倒分有機無機)。因為英文真的叫cat litter所以譯錯了。
#403﹕「B—戰機」沒說清楚是「B甚麼」,只是泛指轟炸機吧。(因為美軍轟炸機型號都是B開頭)
#431-456﹕「當時的跡象顯示北韓發動攻擊的風險正在提高,那些掉到海裡的北韓飛彈不是什麼瘋子的可笑行為,那是軍事演練。」
從國安角度而言,重點不是北韓「會不會」發動攻擊,而是他們「可以」發動攻擊。
#456﹕「換個方式說,所謂「伊朗核武風險」,其實並不是伊朗會偷偷研發或取得核子武器,而是美國總統搞不清楚自己國家的核能科學家其實有能力完全掌握伊朗不可能取得核武的情報,然後愚蠢地退出與伊朗之間的協議。這,正是川普做的事。」
看前文,這裡應是「有能力完全掌握令伊朗不可能取得核武的情報」。
當然對侵粉來說就是既然可以阻止他們取得核武,何必還要協議。問題是伊朗核計劃本身就可觸發大戰。
#482﹕「奧瑞岡州」應為「俄勒岡州」。
#496﹕「為能源部調查這起事件的塔拉克.沙賀(Tarak Shah)說」前面是譯「沙」的。
#508﹕「這也正是為什麼莫尼茲要求能源部的人認真「想像」那些「意料之外的風險」。例如,他們曾經假想過一場對於美國東岸電力供應網的攻擊,迫使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必須遷徙到中西部。」
這其實也是軍隊參謀部做預案時要做的事。
#538﹕「一九四三年初,華盛頓東部一片相當於半個羅德島大的地區,居民被美國軍方要求撤離,因為美軍打算在這裡生產核子武器所需要的大量鈽元素。」
「華盛頓州」啦。一來軍方不會在首都搞核工廠,二來整個華盛頓特區都沒那麼大啦。
#558﹕「從一九四三年起,這一帶就禁止打獵,因此隨處可見各種動物──鵝、鴨子、獅子、兔子、駝鹿、麋鹿等。」
美洲獅﹖
#558﹕「馬里蘭大學歷史學家凱特.布朗(Kate Brown)在她震撼世人的著作《鈽托邦》(Plutopia)中,比較了漢福特與蘇聯的核武基地奧焦爾斯克(Ozersk),結果發現美國人對輻射線危害的認識,甚至還不如蘇聯。在蘇聯,至少政府知道真相,也知道如何守住祕密,但美國基本上是避而不談這件事。」
#569﹕「由於這座工廠是當地居民的衣食父母,因此爆料的員工往往被居民排擠。「愈接近危險的人,往往愈抗拒理解危險。」布朗在她的書裡說。」
有沒有想起黃子華論回歸(愛滋論)﹖
#578-589﹕「莫尼茲發現,其實根本沒有多少人想弄清楚漢福特面臨哪些威脅:承包商怕萬一出問題,自己得負責任;負責監督整個過程的能源部員工,同樣怕給自己惹麻煩;至於那些仰賴聯邦政府每年三十億美元預算的居民,也不想知道這麼多。唯一想弄清楚這片土地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人,是原住民部落。但究竟核廢料帶來什麼後果,至今仍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這一點,正中川普政府下懷。如果你一心只想極大化自己的短期利益、不在乎長期而言必須付出的代價,那麼最好的策略就是完全不去理會什麼是長期代價。如果你想跟棘手的難題保持距離,最好的策略就是不要去知道難題有多麼棘手。無知有時候是件好事,而知識有時候是種負擔──知識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對一個凡事想便宜行事的人而言,知識是一種麻煩。」
跟「不理政治」一樣,為何有人無知反智﹖因為他根本不想知,知了沒好處所以不想知。
#595﹕「剛成立時,負責帶領這個單位的人名叫亞倫.馬君達(Arun Majumdar)。他在印度成長……當他被邀請擔任ARPA─E負責人時,他向學校請長假搬到華府。「這個國家待我如己出,」他說:「因此當有人說國家需要我,我無法拒絕。」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把ARPA─E設在能源部大樓附近的另一個小辦公室。「能源部的風水實在很糟。」他說。」
原來印度人也愛講風水。
#595﹕「支助」應為「資助」,經常在拼音輸入搞錯的詞。
#641第二部﹕「有一天他參加哈佛兩位最知名教授的辯論,一位是鼎鼎大名的哲學家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另一位是當時擔任小布希總統經濟顧問的經濟學家格雷格.曼基(Greg Mankiw)。「有位聽眾起身提問,『如果你是商店老闆,在卡崔納颶風過後,你應該提高手電筒價格嗎?』曼基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應該。」」
市場原教旨以為提升價格可促進市場效率,其實必需品漲價只是促進搶錢效率,因為根本沒人可以選擇不用。
#664﹕「許多員工是在農場或農場附近長大,在他們眼中,農業部是個務實的單位,自認跨黨派,比較沒有鮮明的意識形態。」
既然農業區是共和黨票倉,許多農場子弟的部門如何沒明顯的意識形態﹖
#693﹕「結果,那天光是介紹農業部旗下的科學研究單位,就花了一個小時。一位前白宮資深官員說:「多數的聯邦政府單位不會舉行這種簡報,他們這麼做,只是為了作秀,川普派這些人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告訴大眾他們有在認真交接。」」
前面不是也有部門辦簡報﹖抑或是說不做研究單位的簡報。
#729﹕「美國境內廣達一.九三公頃的森林和草原」應為一.九三「億」公頃。
#755-767﹕「二○一五年,補充營養援助計畫總計撥款達七百億美元,舞弊案件僅占五%。」
其實5%即是二十人有一個,已經不低吧﹖
#767﹕「有些地方比較容易發生詐騙事件,「在南達科塔與北達科塔這兩州,居民簡直是模範生,」康加農說:「但是,邁阿密州或是俄亥俄州的哥倫布市,就完全相反。」」
很明顯邁阿密不是一個州,而是屬於佛羅里達州。
#819﹕「首先,每一餐平均的補助金額,其實僅有區區一.四美元。其次,八七%的補助金是發放給有小孩、殘障人士或老人的家庭,「這些人本來就沒有工作能力。」」
正如香港的綜援,拿騙取綜援的人為理由去開刀,最後受害的也是老弱傷殘。
#865﹕「南北戰爭中期,林肯認為必須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因此將農場過剩的人力,轉去從事其他工作──這正是當年成立農業部的緣由,換言之,農業部就像是一個由政府成立的大型科學實驗室。」應為「以便」。
#894﹕「被迫撲的雞隻只有數千萬隻,而非上億隻」應為「撲殺」。
#991﹕「美國資本市場一直有個現象,就是資金無法流向小型城鎮。」
舉世皆然。
#1000﹕「愈是居住於農村地區的美國人,愈需要依賴聯邦政府的補助;而愈是居住於農村地區的美國人,就愈有可能投票給川普。所以你可能會認為,川普上任之後會盡一切所能,重視「農村發展」這個小方格。結果?並沒有。例如,川普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根據美國農業聯合協會(Federation American Farm Bureau)估計,美國農民每年大約將因此損失四十四億美元。」
也不只是這一項了。
#1042第三部﹕「很多人(包括很多知識分子在內)直到現在都以為各種氣象資料是來自電視上的氣象頻道,或是手機裡的應用程式。曾有國會議員當面問她,大家都在用手機上的AccuWeather氣象服務,憑什麼納稅人還要花錢養美國國家氣象局?」
後面提及,就是有些以販賣天氣預報為業的人,阻撓氣象局直接向國民發佈預報的後果(否則誰會給錢他們買﹖)。美國人以為事事可靠自由市場解決,氣象預報就是血腥的反例。
(他們只容許氣象局發放緊急警報,但就連搞手機app給國民接收警報也不准。一個平時大家沒聽聞的部門,緊急時誰會聽它的﹖跟香港天文台積極直接面對市民相比,更顯荒謬。)
#1106﹕「測試飛行員」是 test pilot 的直譯,一般會叫「試飛員」。
#1322﹕「「商務部是最受大家誤解的部門,因為每個人都以為它和做生意有關,」歐巴馬政府前任商務部代理部長、現任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校長莉貝卡.布蘭克(Rebecca Blank)說:「它提供的『公共財』(public goods)的確對企業幫助很大,但並不等於它直接負責主管商務活動。每一個來接任的部長,剛開始都以為商務部就是做生意的。事實上,貿易大約只占商務部業務的百分之十。」」
其實作者整本書都是在講,美國人看著幾個政府部門的名稱顧名思義,其實都是不大美麗的誤會。
#1253﹕「在地球上大部分的氣候狀態並未受到監測」應是「天氣狀態」。天氣(weather)和氣候(climate)是兩回事。
#1264﹕「「系集預測」(ensemble forecasting)」在香港叫「集成預報」。
#1288﹕「這時已經成了馬里蘭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的帕蒂爾,參加了一個由「威脅降低管理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舉行的座談會。這個隸屬美國國防部的機構,負責保衛美國對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攻擊。」
這不像中文,叫「降低國防威脅局」還好一點。
#1380﹕「就讓商務部長繼續假裝他是貿易部長好了。」
但美國已另外有個貿易代表。
#1520﹕「「我們的問題是:警察武力不當使用的原因是什麼?」結果,綜合美國十大城的警方資料,來自數個美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一般人看不到的行為模式:一個剛處理過讓人情緒激動的案件(如自殺、虐待兒童、家暴案等)的警官,比較容易不當使用武力。換言之,之所以不當使用武力,也許問題並非他「就是個壞警察」那麼簡單,也許和警察當時的心理狀態有直接的關係。「派遣中心沒有給他們時間平復情緒就又叫他們出任務,」帕蒂爾說:「只要讓他們稍微休息一下,也許他們的處理方式便會大大的不同。」」
香港不要說這類分析,就連開放數據也未做好。(當然侵總統上台後令開放政策倒退,又是後話)
#1558﹕「「我們擁有的資料愈多,愈能精確計算出某一類的天災將來發生的機率,」弗萊柏說:「但是,AccuWeather 和TWC等商業氣象公司,並不樂意看到我們取得氣象資料,所以最後我們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達成協議,我們不會去拿『今天』的天氣資料,只會取用歷史資料。」」
跟前面說法有點不同(說TWC願意無償整理和發佈氣象局數據),大概TWC也想從處理數據中得到好處。
#1573﹕「這是弗萊柏創業路上的轉捩點。他發現受到天氣影響最深且最樂於掏出錢來買天氣險的一群人其實是農民。」
畢竟農民真的看天吃飯。
#1635﹕「舉例來說,交通意外死亡率飆升,為什麼?交通部目前就有豐富的數據等待著被分析。過去三十年來,美國因車禍死亡的人數不斷遞減,如今卻急遽飆升,平均每天有一百人因車禍死亡。」
一般都是譯運輸部。
#1677﹕「「明明知道需要不只一枚人造衛星,卻還是只買一枚,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這種做法更愚蠢的事了。」她說。她認為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應該為接下來所需要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枚衛星提前做好準備,擬定好預算,而且這一來還能發揮規模效益,可以降低某些較為複雜零件的成本。問題只是出在政府,可以日後才付的錢往往不願意今天就給。總之,最後她想到了方法說服國會,讓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一次就爭取到好幾枚人造衛星的預算。」
學校也是這樣,因為學校撥款來自政府,也是跟政府規矩。例如雜誌一次訂兩年明明便宜一點(我自己就是這樣訂),但仍然要逐年訂。
#1696﹕「當我告訴你風速將達五百毫巴,你很可能完全無感」
我不大想到原文怎樣寫,因為「毫巴」是氣壓單位而非風速單位,何況颱風氣壓也不會那麼低。
#1757﹕「那些明明該找掩護卻沒有找掩護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相信自己住的房子過去從來沒有被龍捲風掃過、龍捲風才不會剛好就掃到自已的社區、警報聽了這麼多年也從來沒有真的發生什麼災害」
聽起來就像那個子宮頸癌篩查廣告(「沒理由找上我喔」)。
#1798﹕「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正式聘請克洛柯擔任史上、也是唯一一位社會科學研究員。」應為「史上第一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