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2月 26, 2022

金錢心理學


Dan Ariely、Jeff Kreisler《金錢心理學》(Dollars and Sense : How We Misthink Money and How to Spend Smarter),李芳齡譯,台北﹕天下文化,2018

見到Dan Ariely應該就可以放心買,遇過大難的他,筆觸富幽默感。

方某由第一本《誰說人是理性的﹗》開始看,之後見到《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誠實的》都照樣跟進。行為經濟學研究說明傳統經濟學的「理性人假設」真的純粹是個假設,曾經令傳統經濟學界十分反感,但事實就是事實,不到你接不接受。如果說傳統經濟學界真的相信人類完全理性,也不公平。可是當經濟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些學者往往就會有意無意忘記了自己研究的基礎假設(理性人),真的只是個方便研究的假設(雖然很有用),而非事實。

本書延續先前各書的主題,但不針對傳統經濟學,而是針對讀者。去年講理財的書介,就是因為「理財很難」才有人會買。而本書則告訴大家,「為何」理財很難,因為「錢」本身是純理性的交易媒介,但用的人卻沒那麼理性,於是太多心理陷阱可以被覬覦閣下荷包的人利用了。

本書也是教理財,不過不是教你賺錢,而是教你省錢。要省錢,首先要了解自己,面對金錢時沒自己想像那麼理性。情緒會令我們亂花錢,但就連「太重視錢」也會影響我們怎樣用錢。

好消息是,我們知道別人如何利用我們的不理性吃我們的便宜,我們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不理性幫助自己理財。多思考機會成本、讓自己感受花錢的痛苦、客觀一點評價價值、預設退休金和收支預算,都可以讓自己理財更理性。(甚至是多開個戶口儲蓄,讓自己的日用戶口看來很窮也有幫助,難怪高負債率如美國的理財書會教人分四個桶儲蓄了。)

了解自己的不理性,才是理性之始。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moo.im/a/boBJPR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筆記,或挑骨頭﹕

#172第一章「有句話說,人生最棒的東西是「免費」的。或許吧,但免費往往使我們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付出代價。」

所以現在有句話「免費才是最貴」。

#223第二章「此刻就清楚意識到機會成本的存在;你認知到,前幾天的花費現在影響到你剩下可支出的錢。」

如果錢是無限多就沒有這問題,但同時價格會變成無限大(超通脹),因為商品服務是有限的。這也是共產主義大鑊飯的盲點。商品服務不靠價格分配就是靠官僚分配。

「本書作者丹和一名研究助理,前往一家豐田(Toyota)汽車經銷店進行調查訪談,詢問人們若購買一輛新車,他們得放棄什麼?幾乎沒有人回答得出來。」

因為答得出的人很可能不會買,如方某。

#273第三章「花錢找罪受」,廣東話會叫「貼錢買難受」。

#288「世界也經常試圖困惑、苦惱我們

應該是「試圖令我們困惑、苦惱」,借用英文文法術語就是不能當「及物動詞」用。困惑和苦惱沒受詞,你可以自己困惑苦惱,但不能把它直接當「動作」施加予別人身上。

#318第四章「蘇珊姑媽這類忠誠顧客痛恨這項新實務,他們不愛什麼「公正」的訂價策略,所以就不再到傑西潘尼購物了。他們抱怨自己被欺騙、被誤導、被真實成本背叛,他們不喜歡誠實的公正定價。」

因為每個人總喜歡佔人便宜的勝利感,哪怕那只是虛假的感覺(而真正佔便宜的是百貨公司)。

#400「國際牌(Panasonic)」香港叫「樂聲」。

#405「面對這類綁售,我們無法輕易評估每一項的價值,因為移除其中一項,就會改變整個價格結構。若每一樣食物的價格都是5美元,但合購只要12美元,哪一項的5美元其實是過高的價格呢?哪一項又是物超所值?還是三項都很划算?汽水值多少,一杯幾CC?還有,那個造型杯值多少呀?」

所以我只想吃包和蘋果批時乾脆不叫餐,因為反正不需要汽水就不需要理會「汽水值多少」的問題。

#430第五章「娛興節目」應為「餘興」。

#443「收入帳戶金額的增加,掩蓋過旅行經費帳戶金額的減少,導致所有的支出原則全部失效」

那就應該把收入計進預算中呀。(雖然演講收入不是穩定的經常收入,但既然他不時會去,大可先計算過去幾年的演講收入的平均數,當成來年預期的演講收入。這樣就知道旅行可以花多少錢。)

#492「當我們有不良的習慣(例如買彩券或香菸)時,通常會隨意設定一些規定,容許自己在何時可以購買,例如:「只在總獎金超過1億元時購買威力球。」當然,這樣的規定是傻氣的,不論總獎金累積多少,購買威力球都是一項壞決策

當然在統計上而言買彩票本身的預期值必然是負數,但這種規定也不見得毫無道理。因為買彩票基本上是為了「買個發達夢」,簡單說你可以當是為了發夢娛樂自己的花費。那麼如果中了獎也不會「發達」的話,還買彩票就連發夢的「功能」都沒了。文中的一億就是買者心目中「發達」的門檻。

我覺得簡單一點,可以拿自己的入息來計算甚麼是「發達」。把按年入息除了一般投資回報率(也是年率),你就知道應該拿多少錢,才能靠「收息」產生足以取代你現有入息的收入。你「至少」需要有這筆金額(可讓你不上班也能過生活),才算得上發達。那麼彩金較這筆錢少的彩票,根本就連讓你「夢想發達」的能力都沒有。

p.515「很多人選擇讓每筆薪資被扣過多的稅,刻意讓自己整年實領較少的薪資,以便在隔年4月15日獲得一筆猶如獎金般的退稅

就像《讓可愛的錢自動滾進來》的作者所言,退稅本身已經蝕息(政府拿了那筆錢半年耶),自動讓政府賺你那筆錢的息,是十足愚蠢的選擇。(這筆錢拿去買國債至少政府要向你付息呢﹗)

「在市區停車要繳費,還要繳交完全不公平的罰單

作者沒解釋,不大明白「不公平」是指哪方面。

#542第六章「我們認為,婚禮規劃應該列為第一次約會的必要活動,若一對戀人能夠通過這項考驗,就可以去看電影了。」

「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的極致。

#634「寶寶反斗城(Babies “R” Us)」

原來台灣也跟隨港譯。(「反斗」很明顯是廣東話)

#806第七章「當我們對價值有一些粗略概念時,定錨效應會比較小一點;當我們對價值完全沒有概念時,定錨效應就變得比較大──這點非常重要,值得銘記在心。若一開始,我們心中就有一個既定的價值和價格範圍,外人就比較難以用定錨來影響我們的價值評估。」

很簡單,因為你心中早就有個錨。

#936第八章「丹和傑夫偏好的另一種方法是,乾脆別去看我們的投資。若我們對不時的小波動很敏感,一個不錯的方法是做出長期的投資決策,然後堅持這項決策,別讓損失趨避傾向影響我們,進而做出魯莽的行動。我們盡量一年只檢視一次投資組合,因為我們認知到自己的不理性,我們知道,如果要和不理性直接對戰的話,輸的會是我們,所以就乾脆避免對戰。雖然這不是《孫子兵法》的絕招,但我們推薦這個戰術!」

其實孫子也告誡別打沒把握的仗吧﹖「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950「要放棄先前已經做出的投資很難,不再繼續下去真的很難。如果遭遇到這種市場競爭(或是要破解丹的競標賽局),訣竅就是:一開始就不要參與;如果真的參與了,在情況不利時,就應該收手。」

大時代》的「股票必勝法」﹕及早離去。
可見劇集創作也不是胡說八道。

#1067第九章「之所以會有這種較高的付費意願,是因為我們看得到餐廳人員投入的工夫──為我們點餐的服務生、在廚房工作的廚師、烹調出來的餐點、更換餐/桌巾、開酒等,我們覺得必須互惠給予回報。在一家餐廳吃完就拍拍屁股走人,不付半毛錢,不僅不誠實,也不公平。這種情境也顯示,公平性是雙向作用的。」

這觀察可能未適用於華人社會。束於教也。

#1075「假設有兩支傳統的發條機械錶,一支有透明外殼,眾人可以清楚看到裡頭複雜的齒輪轉動,我們會因為能夠看到它的運轉多麼費工夫,願意對這支錶支付更多錢嗎?大概不會(雖然我們從未實際做過這項實驗)。」

透明錶賣得貴呀。雖然恐怕是因為滿足了一些人(通常是男生)對機械運作的喜好,多於因為「見到齒輪轉動那麼辛苦值得貴一點」。

#1090「如果Uber、那位鎖匠、那間賣傘的店家,清楚解釋了隱藏在價格背後的工夫,或許就能使價格顯得較為公平一些。網飛可以向大眾解釋,串流的授權費很高,新收費方案可以降低只使用單一服務顧客的成本,而且網飛可以聚焦在改善每一種服務,同時會推出全新的節目……,但是他們沒有做出解釋。」

其實如果新方案真的是出於「為顧客著想」而非「賺多一點」,他們大可以同時保留舊方案讓顧客選擇呀。想保留多點彈性的顧客可繼續選舊有較貴的「全包」方案,想省錢的顧客就可選擇較便宜的新方案(但突然想要額外服務時就得付全費)。有選擇就皆大歡喜。

#1232第十章「在這項研究實驗中,每位參與者獲得一條巧克力,有些人被要求直接拆開吃,其他人則是被要求先用特定方式把巧克力弄碎了之後再吃。基本上,後者是在吃巧克力之前執行一種儀式,雖然不是很有意義的儀式,但還是一種儀式。……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先執行過儀式再吃的人,吃巧克力或胡蘿蔔時的享受程度更高。」

有不少朋友說捏碎「媽咪麵」更好吃,方某總是不以為然(我喜歡整塊的咬),或者也是因為「自己做了點事就更享受」的緣故﹖

#1261第十一章「理查.馮斯壯(Richard Von Strong)」

這是書中出現的假名,但譯得很妙,音義俱存。

#1400「歐普拉.溫芙蕾(Oprah Winfrey)」

你不覺得港譯「奧花.雲費」簡潔得多﹖

#1320「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層」

其實沒譯錯,只是沒涉獵解剖學的方某見到時無法理解為何一塊組織可以同時又在「背」又在「額」。這是因為解剖學名詞的定義使焉。

#1441第十二章「思考未來時,沒有情緒作祟,所以在面對這項食物選擇時,我們會考慮的是營養價值比較,想想何者更有益。但是,當我們面對的是現在選擇香蕉或巧克力蛋糕,可能就會這麼想:「現在,我比較想要吃蛋糕。」」

現在的香港網民大概會答﹕Why not both?

#1461「丹和喬治.羅溫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在2006年發表一篇研究報告指出,男性在性興奮時,會做他們在其他時候認為沒品或不道德的事。」

這段故事已寫在Dan Ariely的前著《誰說人是理性的﹗》。

#1461「二流音樂,角子機不斷發出的硬幣聲,不容易找到的出口或時鐘,免費雞尾酒,不斷注入的氧氣,這些全是賭場使用的分心工具。」

注入氧氣嚴格而言不會令人分心吧。氧氣只會令人更精神,應該是如果空氣悶熱、玩得不精神客人就會走﹖精神奕奕的人反而不會察覺自己玩了多久,而且更有鬥志要把輸了的錢贏回來(於是繼續輸)。

#1538第十三章「奢華手機品牌威圖(Vertu)的手機性能和服務,其實和大多數其他手機差不多,但不少人願意支付一到兩萬美元,購買象徵尊貴地位的威圖手機,拿來玩《憤怒鳥》。就是有人會這麼認為:「一定值得,否則怎麼會有人買」」

本地那個貴到出奇的果汁牌子還可以開連鎖店,不是更令人奇怪嗎﹖就是有甚麼人會買那麼貴的果汁﹖

#1581「別考慮事物與錢之間的取捨,改為考慮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取捨。若你對取捨考量感到滿意了,就下決定吧!否則,就再想一次、兩次或三次。」

「乜野係一次唔得﹖就兩次。」

#1615第十四章「不要」應為「不必要」。
#1896第十八章「切要」同樣應為「必要」。倉頡輸入的錯誤。

#1655「提倡自助的權威大喊:「相信你的直覺!」(這些權威還因此賺了不少錢。)但這往往不是好點子

戀愛亦然。

#1759「每當他必須接受這些注射治療時,就會款待自己租一部影片。他回到家,自行注射,然後遠在那些痛苦的副作用還沒發作之前,立刻觀看他滿心期待的影片。他把一件不舒服的事(注射藥物)和一件享樂的事(看電影)連結起來

有沒有想到《國產凌凌漆》的看A片取彈頭﹖

#1907第十八章「這不是說,應該從每個層面質疑每一項財務決策,就算我們真的能夠做到,這也是經濟上理性,但心理負擔太大了,實非明智之舉。此外,沒有人想變得畏畏縮縮、小氣巴拉,總是擔心害怕自己的決策。」

子曰﹕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也,寧固。

#1915「有愈來愈多的億萬富豪捐出財富,因為他們認知到給予的價值和極度富有的負作用。有愈來愈多的文獻,探討如何從消費中獲得更大的樂趣、意義和滿足感

荀子﹕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