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7月 01, 2023

寶寶眼中的媽媽圖鑑


權廷玟《寶寶眼中的媽媽圖鑑》,尹嘉玄譯,台北﹕大塊,2022

很有趣的主題。描述嬰兒的書有很多,但很少嘗試用嬰兒角度看大人。

當然,正經而言,嬰兒的大腦和認知功能還未發展,其實很難有甚麼「看法」(甚至連記憶也不全)。但我們代入嬰兒去角度去回看大人的模樣和行為,可以很有童趣之餘,也提供反思機會。

例如一開首就是「媽媽和我一起,誕生了」。

雖然我們日常都會說是媽媽誕下嬰兒,但「媽媽」定義上又的確是有兒女的人,所以未誕下嬰兒之前,根本沒有人是「媽媽」。誕下嬰兒的其實是一個女人,她在這一刻才變成「媽媽」。
這一段旨在提醒讀者﹕沒人天生是媽媽。你的媽媽和每個媽媽一樣,經歷過由一般女人變成媽媽的過程。

從大人角度看,嬰兒每天長時間睡眠(幸運的話,我那個不是),但又經常在大人熟睡的時候醒來。從嬰兒角度看,就會變成「每次我見到她都是在昏睡,她是不是不舒服」的狀況,言之成理。
甚至小朋友迷路了也可以變成「只要我一個不留神,她(媽媽)就會自己走掉」的反向笑料。

在嬰兒角度看,媽媽是集齊各種特異功能的超人,這些側畫也是「為母則強」的寫照。

當然我們也可以反問﹕那麼爸爸呢﹖
對於這幾代香港人而言,爸爸通常未必有媽媽那麼多「特異功能」,但至少應該也有份照顧嬰兒,也是經常在面前出現的角色。(當然出鏡更多的可能是外傭姐姐。)
相比美國人寫了本《假裝是個好爸爸》,這本書裡面為何只有媽媽、甚至有外婆(書裡叫阿嫲,不知道台灣人怎樣用,但阿嫲在廣東話專指祖母—父親的母親),但完全見不到爸爸出現﹖
是作者有特別背景不想寫爸爸﹖另外寫一本專講爸爸﹖抑或想指韓國爸爸太大男人沒理會嬰兒﹖還是韓國爸爸工作太忙,根本沒時間見到嬰兒﹖我就不太猜到作者的用意了。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s://moo.im/a/78uzRZ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