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燈光非常昏暗,當然是為了保護文物,不過拍照就很難了。堅持不用閃光燈,所以下面的圖自然就難看了。
宣佈抗戰時的國民政府公告,那時還是愛寫這樣六字一句的﹕
這本小冊子的作者是「博古」,其實就是共產黨人囉。
既然是向廣東的革命博物館借展品,整個展覽自然也是強調共產黨的多,國民黨的少。
仍是中共找郭沫若辦的報紙《救亡日報》,不過引起在下注意的是……
(「獻金,獻金﹗﹗愛國的烈火,獻金的洪流﹗」)(課金的起源﹖)
鈔票、軍票之類見得多,債券較少展出。無論國府或日本的都寫了息率,不過戰後在大幅通漲下都沒甚麼用了吧﹖
國府債券書面上寫的是民國二十七年(1938)發行,打算到民國五十八年(1969)還清,指定每年平息六厘。計劃用三十年收拾抗戰殘局,不算過分,只是歷史沒有這樣的機會。國幣先因為惡性通漲一文不值,然後國府就連江山也丟了。
日本債券寫的是昭和十七年,沒有寫何時還清。只是寫面值金三十圓,但賣出價是二十圓,那十元差額應該就當利息。看起來利息很多(50%),但不知道還款期限就沒有意義了。
有幅照片是船員慰勞共軍游擊隊,沒甚麼奇怪。不過搞笑的是那艘船偏偏叫「日本皇后號」……
這張說明牌這樣寫﹕「廣州路德興號發給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的發貨單﹕廣州淪陷後,草資銀行全部撤離,橫濱正金銀行等日資銀行乘機壟斷淪陷區的金融業」
但右下角貼了張票,寫著「中華民國印花稅票」,左邊也是民國年號。或者是偽政府已經接管了市政﹖
又一張拍得不清楚的照,當時香港是連買柴也要配給的。
(所以據聞有人上山斬柴,日軍也嘗試阻止。)
這張未看說明牌,但見整張都是中文,沒理由「檢便」兩字就是日文,所以相信是檢查大便的證(這也要有證﹖)。因為當時霍亂流行嚴重。
前文述《默然捍衛—香港細菌學檢驗所百年史略》提過,香港淪陷時日軍的確因為霍亂流行而加強檢查,但身為英國人的醫務總監司徒永覺後來報告說,日本人的肛門抹棒檢查是亂來的,根本沒有保障細菌活性,以致驗了一萬人只發現一個陽性。就連日本人強制施打的霍亂疫苗也是品質惡劣,令民眾手臂受細菌感染發炎。
不過隨街捉人去驗肛門本身已經夠黑色幽默的了。
貼這幅純粹只因為這是日軍登陸青衣島部隊。
日本兵不只在太陽旗上題字,而且還把每一攻陷地方按日子排列成射線狀﹕
見到這頂帽有想起金剛嗎﹖(笑)
(網絡大典)
之前沒留意到的,是現在有些展櫃已經改用這種照明。大概是LED,而且光源也不在櫃裡(應該用了光纖),那就不會發熱了﹕
當然,就算展覽偏向共產黨,游擊隊也不是沒做好事的,拯救盟軍飛行員就是游擊隊看家本領。
戰後繳獲日軍指揮刀乙把當然值得威威,不過游擊隊連繳獲日軍漱口盅和米桶也當戰利品就未免有點小家……
(不知為何想起翻板大富翁那張「擊落米格機」,大富翁又不是戰爭遊戲,當棉被和買愛國獎券都很正常,但怎麼會去擊落米格機呢﹖)
日本於九月二日宣佈投降後,共產黨的確想要東莞、寶安、惠陽一帶日軍帶他們投降,展覽有一張游擊隊發出的指示,只是字跡太模糊就不貼了。
只是日軍沒理會他們而於九月十五日廣州投降(而負責的張發奎是國軍將領當然也就沒提了,於是上文下理看起來就像是日軍應該是收到共產黨的指示然後就投降了),香港的日軍則於九月十六日向夏愨投降(當然也沒有提中英瓜葛之下,夏愨是同時以「中國戰區總司令蔣介石代表」身份受降的)。
於是整段最後那句2014年定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就變得很突兀。為何2014年才定下來﹖為何香港現在不慶祝重光﹖館方似乎不認為小朋友會問這些問題。
---
最後一幅倒是跟這個展覽無關,而是在其他展廳碰巧見到的﹕
在維基百科有一個頗麻煩的譯名,就是准將,正式的對應頁面是Brigadier general。
由於維基百科不知何時開始在元維基限制了A語文的一個維基頁面只能譯成B語文的一個維基頁面,而不能共時有兩個譯名。這個規則是很奇怪的,因為兩種語文詞彙之間從來不是一對一的關係。於是英文Commodore就沒有中文維基頁可以對應,變成沒有譯名。但就正如這幅展板所示的,我們對Commodore的譯名,向來就是「海軍准將」。
當然,以維基那些人的性格,他們絕對可以拗Brigadier general跟commodore不同,正如英國自己也當這個職位(連同陸軍的brigadier)是校級而非將級。可是在NATO系統中,其實兩者都是當同等的一星級(OF6)。而日文維基則另設一個「代將」的頁面作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