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7月 23, 2022

炒冷飯系列之左手右手

談書和談知識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可以不斷連結伸延開去
兩星期前介紹地址的書,因為主題瑣細,令人想起以前介紹過講塵的書。而介紹講塵的書,內容又涉及另一本講不對稱的好書(原文貼於2008-2-10)。不如就乾脆連炒兩星期冷飯。

何況教電腦LOGO時,總有初中生分不清楚 LT (Left Turn)和 RT (Right Turn)孰左孰右。在下就引本書內容告訴他們,由於右優者佔多數,所以古時「左」是被歧視的(其實至今亦然,只是程度問題)。你看英文 Right 還有「正確」之意,就知道一定是指多人用的「右」而不會是「左」。你明白歷史,就會自動分到左右。

Chris McManus《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Right hand, Left hand: the origins of asymmetry in Brains, Bodies, Atoms and Cultures),台北﹕商周,2005

如果單看廣告就買東西的話,會被騙的。書也是一樣。

在《科學人》見到這本書的介紹,最吸引我的倒不是「手」,而是「不對稱」。因為介紹提到宇稱不守恆,我以為這本書是介紹粒子物理的。
怎料倫弟替我買來後一看,才發現並非如此。本書確實討論了很多「不對稱」的事,但粒子物理只是一小部分,光學異構物、發育、器官、到文化的不對稱都有討論。而且篇幅最多的仍是文化和歷史。

儘管如此,本書還是對歷史和科學裡各種「左/右」課題作了一次有趣的整理。
不知道慣用右手的人,對於這種以「左/右」為題材的書有多大興趣﹔但我敢肯定,所有愛讀書的左撇子,應該都會對這本書感興趣。
因為本書會牽起很多左撇子的「集體回憶」。

身為「少數民族」,身處於一個以右手為主的世界中,左撇子總是有點不方便。
在現代社會,左撇子大抵上不至於被壓制,但日常生活的不便,或多或少總會有。因為設計建築、工具的人大多是用右手的,他們沒想過用左手的人,就正如他們難以想像失明、聾啞人士、或者輪椅使用者的需要一樣。

不知道十幾歲以下的左撇子有何遭遇,但再大一點的(如方某)幾乎都要面對一個不喜歡左撇子的社會。
在餐桌上用左手,總有碰到旁人的危險—尤其在香港這種桌小人多的用餐環境。(所以方某吃飯時,很多時候都要縮成一團,還是免不了會碰到別人。)
寫字時用左手,更是不正規的行為,是不應該的。方某書體難看至極,甚至被歸咎於使用左手的緣故。(儘管我有一個小學同學,同樣用左手,但書法很漂亮)
上幼兒園時,甚至有個主任想迫方某用右手,只是固執如我堅持不就範。
總體而言,是你用左手,所以「不合群」。

在以前的社會,左撇子帶來的「問題」就更大了。也許是怕「不合群」或「不幸」,所以有很多社教化的方法。
比較輕微的,左撇子會被嘲笑。(亞利桑那州莫哈維族)
一般而言,用左手的小朋友會被懲罰。(中國、日本、英國、歐洲國家等等……)
制度化的,會禁止左撇子出任某些職位。(例如猶太祭司、非洲某些部落的酋長)
技術化的,會乾脆把小朋友的左手挷起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荷屬東印度群島—即印尼)
最殘忍的,甚至把小朋友的左手埋在熱水坑中,燙熟了就不得不用右手了。(南非祖魯族)
在各社會中,左撇子則被「污名」(stigma)。

都是少數,都感同身受少數被歧視之苦。

這大概是身為左撇子的諾韻小姐和在下,同樣討厭死光社的原因之一﹖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15.23)

作者提及西方語文中對「左/右」的歧視。
例如表示左邊的「sinister」同時代表「邪惡」、「不祥」(這與罪惡的「sin」應屬同源)﹔「left」亦是「leave」(離開、遺留)的過去式。
而右方的「right」同時有「正確」、「權利」的意思﹔「dexter」則有「幸運」之意。

或者我們可以作點補充,因為連作者不熟悉的中國語文,都是一樣。
例如「右」衍生出「庇蔭」之意的「佑」、「祐」﹔同/近音字還有「寬恕」的「宥」。
而「左」卻衍生出「次要」意思的「佐」﹔同/近音字還有「障礙」的「阻」和「咒罵」的「詛」。再者,「左」本身就有「違背」(相左)、「不恰當」(旁門左道)等意思。
(「右」的同/近音字當中,我想不出甚麼負面意思的字﹔反之「左」的同/近音字也想不到甚麼好意思的。)

這種歧視不限於東西兩方,就算遠在非洲,都有類似的「左/右」分野。
歧視對西方語言的影響更甚於中國﹕作者指出對古印歐語(印歐語系包括由印度到西歐各民族的語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出「右」的起源字,但「左」卻無法重建。因為「左」被視為禁忌語,所以在各民族歷史中選取了不同的替代指謂。

(情況就有如中文的粗口字因為難登大雅之堂,少有書面記載,所以不同時代有很多不同的寫法,彼此沒有傳承關係。「門字五傑」只是近現代的重新創作。)

另一方面,據稱左撇子比較聰明、有創意。在下也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讚賞」,大概是當成「你不幸係左優」的補償。可是作者說這也沒有根據。(似乎就跟「基佬比較有藝術品味」的傳聞一樣,都是一種歧視的反射。因為認為這些人是「非我族類」,所以才產生一些獵奇式的幻想。)

讀完本書後,我倒覺得﹕如果左撇子真的比較聰明有創意的話,那是因為他們生在一個右撇子為主的世界,從小不得不學習使用不適合自己使用的工具,所以訓練成比較多變,也說不定。右撇子活得很舒服,但就沒有接受這種訓練(磨練﹖)的機會了。

作者是書末,引用了一句詩歌﹕

「這世界微小而巨大﹗」

(AUTOS / o cosmos o micros o megas!)

(THIS / the world the small the great!)

對於一本意欲連結微觀(宇稱)與宏觀(人和文化)不對稱的書,這句無疑是很恰當的結尾(尤其當你無法證實任何關聯的時候)。

我卻會覺得,世界「既對稱又不對稱」(或者,「大體對稱但不完全對稱」)的吊詭特性,正是對人類道德的最大挑戰。
因為對稱,才有兩極﹔因為不對稱,才有多數/少數之分。(如果像太極陰陽般平衡,就沒有主次了)

作者的「C 基因假說」(C for chance)討論 C 基因為何保留下來,也許就是因為 C 基因令大腦功能區重組(等於把大腦重新駁線),雖然冒著產生障礙之險(見下面筆記),但也產生了變化,令個體的大腦運作模式與眾不同(天才固然是不同,言語障礙也是不同)。

相比千篇一律的 D 基因大腦(D for dextral),C 基因帶來的變異對人類的演化是有益的(認識演化者當知個體完全一樣的害處),所以 C 基因才可以生存至今。

在下曾經說過,真正的道德必須是「演化上能穩定存續的策略」,否則今天的道德就會變成明天的不道德。不能面對「既對稱又不對稱」的,不能算是有道德的人。

問題並不在於「世上有人與眾不同」,
而是「你能否接受世上有人與你不同」。

因為不論是右旋忍冬或左旋牽牛(p.78),我們都是世上唯一的花

---

伸延閱讀﹕給討厭長篇大論的人,簡單圖文爆笑版左撇子血淚史

田宮知佳《衰神左撇子》,台北﹕小知堂,2006

諾韻小姐與方某人聯合推薦。

---

筆記或骨頭﹕

p.110 描述的「左右文字和小點」的辨識測驗,「左」比「右」快。

是否因為人們習慣從左向右讀的緣故﹖

p.174 「克氏溫標」(或開氏溫標)的「K」字前面是不需要加小圓圈的。
英文也是會說「XX Kelvin」而非「XX degrees of Kelvin」。

p.190「另外有許多理論都考慮地球本身的不對性」應為「不對稱」。

p.202 「1839年時達爾文尚未成名。三年前,也就是1836年10月,他才剛完成小獵犬號的五年探險之旅。在那次旅程中,他體悟出天擇與演化的觀念,並以此為基礎,完成了《物種原始》。」

嚴格而言,1839年時達爾文還在寫筆記,很遲後才出版《物種原始》。

p.218 「所有從遺傳角度探討偏手性的理論模式都必須說明何以同卵雙胞胎會有不一致的表現。」

作者提出了一個頗有趣的假說,即「D/C 基因假說」。(但現時還未找到真正的偏手性基因)

p.236 「強納生.奧斯朋尼醫生(Dr. Jonathan Osborne)」

我猜那個「e」應該不發音的吧﹖怎麼會有「尼」字﹖

p.249 「這類「非現實句」(counterfactual)問題」

似乎譯成「反現實」比較明確﹖

p.251 「小說家狄更斯……到了1807年6月8日,他右腦的損害得到致命性的確認……隔天晚上六點過後,他就病逝了。」

姑勿論那個多餘的「性」,1807年應為1870年。
(倫弟補充﹕原文年份無誤。應是翻譯出錯。)

p.264 表8.2上的數字,應為百分比(%)。

p.267 「然而要確定語言區究竟位於哪個半腦非常困難,半個世紀以來,唯一一個可靠的方法,是由一名年輕的日本神經外科醫生瓦達(Juhn Atsushi Wada)發展出來的。」

我很懷疑 Wada 這個日本姓怎麼會是「瓦達」。
如果查「Wada test」,中文的確譯為「瓦達試驗」或「韋達試驗」。
但如果單查「Wada」日文結果的話,則結果是日本姓氏「和田」,那就合理得多了。
同樣去查「Atsushi」,結果是名字「淳」、「敦」或「篤」。
如果尊重當事人姓氏的話,似乎改為「和田試驗」比較正確。

p.267 「重積性癲癇」(status epilepticus)

另一正式譯名應為「癲癇持續狀態」,我記得朗文那本《內科學手冊》也是這樣譯的。
但網上也查到「癲癇重積狀態」的譯法。

p.279-280 在二十世紀初,右利夫妻比左利夫妻多出34%的子代。
儘管統計數據不支持社會對左撇子有「直接的社會壓力」強迫轉用右手,但這結果是由「間接的社會壓力」造成。

「與直接的社會壓力相比,間接的社會壓力則作用於無形。可能是少許的流言、一些刻意中傷的譏刺話語,或是偶爾的嘲諷,只要在某些時機聽到這些,就會讓人們覺得自己被排斥、被孤立或是被藐視,演變到最後,這些人甚至可能被排除在擇偶名單外。在前現代、前科技時代的小型社會中,這種壓力的效應可能相當大,尤其是在多數人的嫁娶對象都是方圓數十里內街坊鄰居的社會。間接社會壓力並不會讓人無法找到伴侶或生育後代,但有可能延緩這個過程﹔通常晚婚的人,孩子的數目也較少。這類效應在過去的作用可能較大,因為那時家庭人口比較多,而且生育管理成效不彰。」

p.282 「羅馬與居爾特(Celtic)文物」

通常會譯為「凱爾特」。

p.293 「在坦尚尼亞歐杜瓦伊峽谷(Olduvai Gorge)發現」

通常譯成「奧杜韋峽谷」。

p.294-295 作者以電腦操作比喻,解釋大腦兩半球特化、由其中一邊作主導的原因。

因為大腦半球之間的胼胝體傳輸效率不夠高,就正如我們不希望靠56k電話線輸送大檔案一樣。所以同一類功能的區域,放在同一側運作比較好(如果分開兩邊放,資料需要來回傳輸就會令反應變慢,這是致命的)。縱使兩邊都有相同的功能區,但為免互相衝突,也有必須讓其中一邊作主導(master),而另一邊作隨從(slave)。

p.303 「水蒸氣則隨機移動,分子快速地飛動著,根本不可能產生任何結構性的組織。」

那麼氣象學中的「氣團」(air mass)呢﹖
微觀與宏觀之別。

p.304 大腦功能區過度重新分配,可能解釋了為何讀寫障礙患者中左撇子較多的原因。
因為原本放在同一側更方便運作的(語言相關)功能區,因為重新分配而打散了。

p.310 「緩慢地沿著雀兒喜(Chelsea)河岸走進城裡」
我想香港人會比較想他譯成「車路士」。

p.336 「……只能用右手拿(除非雙方球員拿球棒的姿勢一樣,否則不會發生恃強凌弱的情況)。」

不會﹖

p.340 新紐爾良貝斯手,是指 Bess 吧﹖

p. 345 「資訊理論(information theory)」,即「訊息論」。

p.351 譯註「她的諸多作者都是以業餘神探彼特.溫西爵爺為主角。」

應為「作品」

p.424 「喬治六世的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據說也是左利者,而她雖用右手寫字,但卻以右手畫畫。」

這段說話無法理解,相信應是「以左手畫畫」。

(倫弟補充﹕原文無誤 "George VI's own great-grandmother, Queen Victoria, was also said to be left-handed, and although she wrote with her right hand she painted with her left." (p.353-354))

p.467 圖15.1對上下兩幅圖的說明其實倒轉了,如果不更正的話,p.466 的內容將無法理解。

(倫弟補充﹕無誤,15.1a 係動作一致 (左手拎桶);15.1b 就係對稱 (鏡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