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 Orlean《親愛的圖書館》(The Library Book),宋瑛堂譯,台北﹕時報,2021
這並不是單一主題的作品。本書因為洛杉磯中央圖書館大火而寫,似乎會像妙探尋兇﹖但也不全然,作者中途就筆鋒一轉,去講洛杉磯央圖的歷史,中間出現過或重大或奇趣的人和事。討論大火經過、尋兇經過和疑兇後事的內容就在館史之中穿插。
別忘記,洛杉磯位處西岸,發展史沒有東岸名城那麼長,文教亦然。洛杉磯央圖算是後發,但也收集了很多重要的藏品,對荷里活發展蓬勃的電影公司找資料尤其重要(雖然它們經常沒還書)。所以這幢歷史不算太悠久(到現在還未滿百年)的圖書館慘遭祝融,仍然造成極嚴重的損失。作者用了很詳盡的篇幅、迫真地描述火苗逐漸壯大、藏書焚毀的過程,愛書人讀到必然同感恐怖和心痛。館員尤其對自己朝夕照料的館藏深有感情,所以面對火燒圖書館失聲痛哭,甚至身心受創累及婚姻,亦不奇怪。
在建築時看來很先進、不怕火的設計,幾十年後已經落伍,到真正火災時反而加劇火勢。這點並不出奇(反正號稱不會沉的鐵達尼號首航即沉更諷刺)。更不出奇而又令人握腕的是,館員早就知道館內危機滿佈,卻一直無法得到足夠政治支持去改變。而民間對改建案亦爭議不休,消防隱患報告甚至被當成是官方推動改建的陰謀。結果反對改建一方成功,但他們想保護的舊館被焚毀。
為何那麼嚴重的大火,我們好像都沒印象﹖也不出奇。因為就在這宗大火的前幾天,發生了更恐怖的事﹕切爾諾貝爾核災。結果除了洛杉磯當地、和急欲轉移公眾視線的蘇聯《真理報》外,全世界視線都聚焦在核災難,自然也就沒多少其他地方的人關心這場文化災劫。
真正奇怪的,反而是這宗「縱火案」的疑兇。館內明明遍佈消防隱患,調查員卻找不到自然起火源頭,於是一口咬定是縱火。而警方偏偏又找到一個自認縱火的人。
作者用了一些篇幅介紹這位疑犯,是個做事不認真但有點魅力,發明星夢的年輕人。由於為人太不認真和太沉迷戲劇性的生活,所以經常講大話引人注意,以致聽到他說自己縱火的朋友也不相信。發現探員在監視自己,他反而非常高興,大概是覺得自己終於像明星有人跟了。
急於向市民交待的警方見有人自認縱火,自然正中下懷。可是這人又不斷翻供。由於連講大話也不認真,所以無論認罪或不認罪的供詞,都是漏洞百出。以致作者今天重看供詞,也無法判斷究竟他有沒有做過。(他的朋友一致相信他沒做過。或容我想得負面一點﹕也許是因為這人實在太不認真、一事無成,誰找他做事都會出亂子,朋友大概認為他根本沒能力縱火吧﹖)
美國雖多冤獄,但洛杉磯畢竟是大城市和自由派大本營。警方手上並無確鑿證據,疑犯本人的供詞又不足採信,無法真正起訴,整件事最後不了了之。但這人的麻煩並未終結,一直被外界當成疑犯看待,最後還死於絕症。而他對自己染病的原因,仍是大話連篇,可謂貫徹始終。(當然在最後一點上講大話,反而接近人之常情。)
洛杉磯中央圖書館大火本身就是一場悲劇,而整件事又牽連到一個性行滑稽的悲劇人物,可謂不幸中的巧合。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如果閣下有興趣讀電子書,經本文連結 http://moo.im/a/45iuEM 購買,本人將獲得平台回饋。當然看倌不一定要經這條連結買的。)
---
筆記,或挑骨頭﹕
#207 第一章「殺時間客」
「打發時間的人」有沒有其他譯法﹖
#218 「我們家的書架不擠,只擺著幾套百科全書(不容易向圖書館借,在家常用,而且急用時順手可得)」
一般人家裡只需要一套,而非「幾套」百科全書吧﹖
雖然坊間不少人都是跟隨口語寫「順手」,但書面語似乎應該是「信手」(如「信手拈來」)。
#228 「當時的我想被書包圍,想堆書成圖騰,以象徵我造訪過的各種文句。我一進駐自己的公寓,馬上找書架靠牆而立,買精裝本填滿空間。」
傻的嗎﹖除非你錢和空間都太多、而且不愛讀書,否則有必要買「精裝本」才填得滿書架﹖
#236 「時光被捕捉,被收藏,而且所有圖書館中,不只是我的時光,我的人生,天下所有人的時光也殊途同歸。」
我和我的唐山﹖在下曾改寫過﹕
「無疑,書山是屬於我的。如果說,十年前,那個腳踏皮鞋,身穿白衫灰褲,整日奔波在那個亂葬崗中的十幾歲年輕人,還沒有意識到,生活已經把一片滿佈灰塵的土地交給了他,那麼,今天,當我再次站在書山之前,我才意識到,我和我的書山已經無法分開了。」
同頁「圖書館是匯聚作品與尋覓作品者的蓄水池,讀者能藉此一窺永生的真面貌;在圖書館裡,我們能不死不滅。」
這言不當,除了人會死,書也會毀。
#242 「依據杜威十進分類法的301.4129781(瓊安娜.L.史卓頓〔Joanna L. Stratton〕的《拓荒女》,往旁邊走幾步,來到306.7662(唐諾.F.羅伊特〔Donald F. Reuter〕的《同志雷達》,然後是301.45096(《歐巴馬的夢想之路》),最後來到301.55(強.隆森〔Jon Ronson〕的《超異能部隊》〔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中間那本《同志雷達》是放錯的呀。
#276 「美國史上最大的圖書館火災被車諾比核災搶盡鋒頭了。館內大火焚書的期間,多數民眾更關注自己是否即將目睹世界末日。」
為何這宗圖書館大火大家都沒印象﹖因為除非你是洛杉磯人,否則這件事不幸地碰巧被更嚴重而且危及全球的切爾諾貝爾核災完全蓋過了。
#288 編按3「根據國內採用的分類法,索書號為785.28。」
為何不直接說是賴永祥分類法或者中文圖書分類法﹖
#330 第二章「非正式縮寫為ALA的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一向建議不用灑水器,因為水對書籍的損害比火更厲害。」
非正式﹖沒聽過另一個縮寫呀﹖他們連網址都是 www.ala.org 呀。
#334 「多年來,央圖頻頻被舉報消防缺失。那一天,有待解決的缺失共有二十項,多數是「功能性」的缺失,包括出口被物品阻擋、燈泡無罩、電線破皮、缺乏防火門,其中並無建築結構方面的問題。消防局常常檢查出新的缺失。部分古蹟維護人士懷疑,有人刻意誇大這些消防缺失,意圖強化鏟館改建的論調。」
你可以不信,結果就是乾脆整幢燒掉。陰謀論麻煩在這裡,它會窒礙一切本來有益的行動。
「伊莉莎白.提歐曼就讀圖書館學研究所時,曾寫過一篇報告,羅列央圖的毛病,並指出,央圖嚴重過度壅塞沒錯,但消防與安全問題叢生,更加令人怵目驚心。她這篇報告得到A。」
最慘的是你明知有甚麼問題,但阻止不到。而這人還要是館長。
#371 「一坐進駕駛座,開收音機,打開熱狗包裝紙,才聽見新聞報導央圖失火,他馬上把熱狗扔出車窗外,快馬加鞭趕回央圖。」
其實就算趕時間也不用這樣浪費食物吧﹖反正回到圖書館一邊看情況一邊吃也可以。
#389 「氣呼呼地發火,見書就啃噬,儼然是一頭猛嚼脆餅當點心的怪獸。」
她是指Cookie Monster?
#437 第三章「不慎上錯書架而被燒到的書籍──究竟有哪些,永遠不得而知,因為無從判斷哪些書上錯架。」
正是如此,所以為何要所有書籍位置正確,至少你知道受影響的是哪些書。
「總而言之,在中央圖書館被焚毀的書籍總計四十萬冊,另有七十萬本因煙燻或著潮而嚴重受損,其中許多是又溼又焦。全毀半毀的數量相當於十五座普通分館的館藏總和,損失在全美國公立圖書館史上高居首位。」
量尚如此,質更過之。
#448 「館藏存放何處,總館長瓊斯決定不對外公開,因為萬一這場火警有人蓄意縱火,歹徒可能再次對搬家書動歪腦筋。」
還以為《圖書館戰爭》才要有這種考慮。
#459 「火警發生後不久,車諾比核災新聞占領全球報紙,唯獨蘇聯傳聲筒《真理報》例外。《真理報》兩三筆帶過核災消息,卻深入報導央圖大火。核災渡過驚心動魄的頭一週,美國報紙回頭追央圖大火」
自己有壞事時就去強調別國(尤其敵國)的壞事來轉移視線,果然都是強國作風。
#476 「所有入口全上鎖,圍上禁止通行的警示布條。」
膠條吧﹖
#554 第四章「像他這種似非而是的朋友,經常有借沒還,卻肯在朋友窮到沒衣服可穿時脫衣服濟助友人。」
似乎是故意寫似非而是,因為覺得他真的夠朋友。
「可惜他為人不牢靠,把所有人都氣瘋了。」
倒會令人想起某一兩個喜歡裝可愛的學生。
#605 第五章「書是有靈性的」
中國古人倒也相信這樣,所以才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神哭」。而且不只書,中國古人認為所有寫了字的紙都一樣,不能隨便丟棄。以前讀魯金(梁濤)《九龍城寨史話》(三聯,1991)就載城中有「敬惜字紙亭」專門收集焚化寫了字的紙。
#607 「因為我擔心精裝版燒太久,煙會驚動鄰居。加州人常對小得不能再小的火大驚小怪」
山火多嘛。
#660 第六章「書讀了又讀,讀了再讀,然後呢,又能怎樣?」
以有涯隨無涯
#678 「公立圖書館的開放性質是日漸稀有的商品。誠摯歡迎所有人光臨又不收費的場所愈來愈少了。由於圖書館極力堅持廣納全民,館內外許多政策全取決於定案後是否令少數人望而卻步。」
正是,正如香港的公共空間往往都被包在商場裡了。
新加坡把圖書館放在商場中又是否好辦法﹖
#709-721 「藏書能透露這一區的屬性。央圖的漫畫部不算小,但和小東京分館的漫畫部相比是小巫見大巫。這一區居民有許多幼童,因此分館的童書部廣袤,英日語藏書兼具。……來到童書部,見兩名老人和一名老婦人正在瀏覽,不時從書架取書下來,彼此以日語談論這本書。這三人有可能正在為孫子選書,但值班館員告訴我,他們是在選自己要看的書。她表示,這一帶很多居民利用圖畫書來練習英文。」
好的圖書館系統往往會顧及少數族裔的需要。N年前的「實驗圖書館計劃」就有人提出類似問題和方案,但公共圖書館有多少跟進就不知道了。
#721-725 「每逢突發事件,圖書館成了避風港,身兼鎮廣場、社區中心,甚至能提供抽血場所。洛杉磯曾發生數次災難,促使圖書館挺身扮演這些角色。」
這可能就是當地民眾在網絡世代還願意支持圖書館的原因吧。
香港的社區服務單位密集,圖書館似乎沒這種角色。
#772 第七章「回想著受聘哪天,館長懷曼.瓊斯曾警告他,作風最好不要太自由派。『我說,我的媽呀,懷曼,你以為天下有保守派的圖書館員嗎?』」
算不算太天真﹖怎會沒有﹖而且還不少呢。你看看香港同工對同志童書被收起的反應就知道了。
當天自己不喜歡的書被收起沒所謂,之後其他書都要收起,甚至波及全港圖書館,就已經再沒有人能說話了。
#813 第八章「作家大衛.艾克(David Icke)常寫他的全球陰謀論,也寫一種他認定終將宰制地球的爬蟲類外星人,至少據館員說,他的書名列失蹤書榜的前茅。艾克的讀者實在太貪得無厭了,逼得圖書館索性不再補訂新書」
會否是陰謀論影響價值觀﹖覺得反正世間都是充滿陰謀,也不差在我偷一本書。
#816 「近年來,如果稀有或珍貴館藏需要急救,一律交給民間修復師治療。一般書籍若開始出現破損的情況,會被直接丟棄,訂購同名新書瓜代。」
瓜代這樣用的嗎﹖
#852 第九章「興建圖書館是自古以來皆有的事,防火燒館的歷史也幾乎同樣古遠。」
「防火」應為「放火」。
#886 「亞圖是圖書館歷史的試金石,但該館的前期、中期、末期全籠罩在疑雲裡。」
試金石﹖還是里程碑﹖
#890 「西班牙宗教法庭引進焚書祭的觀念,聚眾焚燒「異端邪說」書籍,其中包括所有希伯來文書,特別是《摩西五書》。」
那不是舊約嗎﹖怎麼會是異端﹖
「其中一本的書名發明一個嚇人的新字,就叫做《弒書》(Libricide)」
改得好。
#909 「德國詩人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曾警告:「有人焚書之地,最終必有人焚蒼生。」其言果然不假。」
《圖書館戰爭》譯得更簡潔﹕「焚書之國,終將焚人」。
(以英文譯法,「始於焚書,終於焚人」或更合原意。)
#919 「以作戰而言,焚書缺乏效率,畢竟書刊和圖書館不具軍事價值,但焚書卻是別具摧毀力的行動。摧毀圖書館是一種恐怖主義。一般人將圖書館視為社會裡最安全、最開放的場所,放火燒館無異於宣布萬物皆無法倖免,所有地方都不安全。焚書最深的效應在於情緒。……毀書不啻宣布,這文化不再存在了,歷史消失了,過去與未來之間的環節斷了。奪走一個文化的書,等於是奪走文化裡的共同記憶,就像回想夢境的能力被剝奪了。毀書無異於對該文化判重刑,比死更嚴重,簡直像文化從來不曾出現過。」
解釋了為何極權和專制者最愛毀書。
#938 「完稿後,布萊伯利想取一個比「火員」更響亮的書名,絞盡腦汁,怎麼想都不喜歡,於是有一天,衝動之下,他致電洛杉磯消防局,請教局長,紙張的燃點是幾度。局長的回答躍上書封面:《華氏451度》。央圖在一九八六年的那場大火,小說部的作者從A到L全毀,布萊伯利所有的作品也在其中。」
竟然不是上圖書館查。不過如果現在查這個應該會被FBI找上門吧。
#947 「洛杉磯是個乾熱得嗶剝作響的大都市,簡直是個燃燒室,令人覺得腳下有文火慢燉」
很難想像原文是甚麼﹖Stew﹖「文火」二字很難想像英文甚麼講。
#962 第十章「在潛水艇三明治連鎖上班」
是哪間公司﹖Subway也不是指潛水艇呀。
#993 「圖書館學許多學生有藝術、社會正義或科技之類的背景」
是「社會科學」吧﹖
#1059 第十一章「市長布萊德里(Tom Bradley)督促選民有多少捐多少。」
明顯為「敦促」之誤,雖然網上有些說法認為與督促同義,但「敦促」聽起來比較有禮貌,督促通常形容長輩要求後輩做事。市長可督促市政府職員做事,但無權督促別人捐錢,因為做事是責任,而捐錢並非責任。
「一名反對捐款的民眾寫道:大家踴躍捐大錢救書,放任本市漂亮、健康、聰穎、愛親近人類的貓狗被安樂死,每天好幾十隻,我認為太可恥了。該死的洛杉磯太一毛不拔,不肯繼續讓貓狗等人認養」
這反應很「葡萄」,你也可以發起為流浪貓狗募捐呀。
#1086 「布道時,他嗜戴孫中山帽和草帽等頭飾」
中山裝聽得多,中山帽未聽過。有這樣叫的嗎﹖
#1088 「節目在一九八七年一月實況轉播,延續二十四小時,緊接著再重播二十四小時。現場有兩百具電話機,由志工負責接聽樂捐電話。」
歡樂滿金山。
#1145 第十二章「《弟弟》進館時風平浪靜,和其他書一樣登記後上架,可能將默默無聞幾十年,但因緣際會中,《洛杉磯觀察報》記者熟知黎士潘筆調煽情的名聲,加以報導,隨即輿論譁然,觸發數十家地方報社以社論公審」
差在不是政府授意。
#1254 第十三章「更名為《旺西》(Out West)」
很難理解怎樣譯出來,是閩南話﹖
#1258 「人生路走到這階段,盧米斯的私生活一塌糊塗,搞了幾十場婚外情,據傳聞對象包括加州頂級富婆……他的幾名祕書、福音教派人士艾咪.森普.麥克福森,以及一名少女。最後這位女子的父親是當初延請盧米斯赴洛城的《洛杉磯時報》發行人歐提斯。」
似足孫中山。
#1343-1351 「盧米斯每年撰寫報告,由管委會評議,內容不是稀鬆平常的統計數字和例行業務,而是小故事連連,行文龐雜無章,充滿他對圖書館、洛城、人生的見地,包含他周遊美國其他圖書館的長篇描述。……有時一百二十多頁。在全美各地館長的眼中,盧米斯的年度報告是奇文,各地館長常請市圖多抄寫幾份寄來品讀一番,並傳給部屬共賞。」
這種報告正常人也寫不出。
#1513 第十五章「縱火調查小組決定跟監哈利。哈利發現自己被監視了。他發現,家門外有幾個調查員坐在車子裡,不但沒生氣,還和他們攀談,送咖啡和甜甜圈請他們吃。想必是他覺得這場景如夢似幻,宛如他主演的怪片裡的一幕。想必是他以為被跟監沒什麼,使出他最拿手的媚功就能突破重圍。」
與其說他覺得被監視沒甚麼大不了、用媚功可突破重圍,倒不如說他更高興自己有人跟蹤,終於像個明星了。(所以才高興到送咖啡和甜甜圈給這些「粉絲」)
#1554 第十六章「為落實這份主張,培瑞指示館員根除「歌頌德國文化」的所有書籍。」
笑甚麼你也是。
#1575 「一九一二年,商家協會提議埋設大水管,從太平洋引水進市中心區,以海水沖垮小山。」
叫「商會」就行啦。
#1616 第十七章「《追隨文盲的使徒:傳教士勞百克終生事蹟》Apostle to the Illiterates: Chapters in the Life of Frank C. Laubach (1966)」
似乎叫「面向文盲的使徒」比較好﹖Apostle to the Illiterates應該是指為文盲服務的使徒吧。
「我去央圖識字中心(Literacy Center)參加英文會話課……學生輪流作自我介紹,有韓國人、中國人、墨西哥人、厄瓜多人、臺灣人、薩爾瓦多人、泰國人。」
又「辱華」了。
#1655 「他也曾協助民眾破解電話繳費通知單、學校通知、報稅單。不識字的民眾接到信,也曾找他代讀。有時候,他會幫他們回信。出生墨西哥但在洛杉磯長大的年輕人維克多想考公民,每週兩小時向努涅茲求助。」
現代寫信佬。
#1698 第十八章「市圖裡有十五間閱覽室環繞,開放式書架若一字排開,可排成數公里長,但絕大多數的藏書存放在市圖內部四間水泥大書庫裡,樓高七層,鋼筋水泥結構,書架是鋼格子架,號稱能防震也不怕火。」
結果就燒了,跟鐵達尼號一樣。
#1708 「明確名運線」應為「命運線」。
#1739-1757 「在卡內基散財廣建圖書館的努力下,男女比例形成拉鋸戰,男館長的比例跌至兩成。多數女性在館內擔任部屬和職員,毫無躋身主管的機會。」
這有點矛盾。一般而言說性別歧視下「女館員無機會躋身主管」是預料之內,但明明前句才說男館長跌至兩成,即是這裡「無機會」是指男館員嗎﹖
#1765 「比華倫更愛讀書的館長可能沒幾個。她認定,館員最大職責只有一個,就是大量閱讀。她大力鼓吹讀書的原因或許是想讓館員更能掌握館藏,但對她而言,這項指示基於個人感情也基於哲理,因為她要部屬愛書而讀書,也許連帶的好處是能帶動讀者,讓大家都能培養出相同的求知欲。」
雖然我同意館員應該要喜愛閱讀,但這樣說真的是很易令人誤會以為館員工作就是讀書。而事實上館員工作時沒甚麼時間讀書。
#1788 「她感嘆自己耗費太多時間處理小事,例如決定聖匹卓分館該不該為暖氣機換新溫度計、有沒有為洗手間添購紙巾的預算。」
圖書館館長埋首於「經理」業務,香港亦然。
#1806 「他引進一套借書系統「照相借書」,使用超小型攝影機拍下讀者想借的書。他也在洛杉磯市圖系統首創視聽部,開始為館藏增添縮影捲片和微縮片。」
用菲林記錄借書不是更麻煩麼﹖
#1862 第十九章「學前故事時間過去頂多吸引幾個小孩,但近幾年來,家有幼童的家庭紛紛回籠洛杉磯市中心,現在聽故事的觀眾動輒三十人。最近,她推出嬰兒故事時間,測試反應,結果熱門到發生嬰兒車大塞車。」
笑了。
#2043 第二十一章「哈利.皮克想成名想瘋了,做事迷糊不失認真」
懷疑是否譯錯了,他何來認真過﹖
#2057 「他告訴調查員,先前的其他說法全是玩笑話。」
反正他整個人生都像在開玩笑。
#2176 第二十三章「一九六七年組成圖書館員公會,並且在一九六八年加入美國州郡市員工聯盟。許多我遇到的館員都有政治或社福背景,也有熱衷社運的傾向。我遇到幾位館員原本想加入和平部隊,後來卻進入圖書館研究所。」
香港呢﹖恐怕是保守的居多。
還有,Peace Corps一般譯成「和平隊」或「和平工作團」(如維基),叫「和平部隊」很易被誤以為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2217 第二十四章「她嘿嘿一笑,補充說:「我家有一個老婆和三個小孩,家裡的麻煩夠多了。」」
即是同性戀的意思﹖
#2232 「央圖警衛長大衛.亞吉瑞。亞吉瑞胸肌雄壯、握手熱忱,微笑時眼角細紋滿布。他擔任過洛杉磯動物園警衛長,在二○○六年調職洛杉磯市圖,如今有四十六名部下,其中二十六名負責央圖,其餘分散在分館。」
分館一間也分不夠一個。
#2251 「「我又沒在用餐,」女人說,「我只吃零食而已。」」
奇芭處處有。
#2261 「斯里蘭卡……常從首都科特家裡發居家環境相片給他。」
我還想為何不是可倫坡,原來真的不是,不過只是把可倫坡的首都機能疏散到郊區而已。
#2335 第二十六章「地方報社對哈利獲釋的新聞趨之若鶩,特別是記者得知哈利曾對幾名友人坦承縱火。對此,敘恩嗤之以鼻,說哈利的行為雖愚蠢但無傷大雅,相當於在機場笑談炸彈的不智之舉而已。」
但在機場笑談炸彈可能已犯法了。
#2353 第二十七章「麥道公司工程師先研究泡水紙的物性,然後決定使用太空模擬艙,對書進行解凍除溼」
真空除濕術。
#2406 第二十八章「《每分鐘轉出三十三場革命:抗議歌曲史,從比莉.哈樂黛到年輕歲月樂團》33 Revolutions Per Minute: A History of Protest Songs, from Billie Holiday to Green Day (2011)」
很妙的譯名。因為 rpm 本身是指「每分鐘轉數」,這裡可指唱片轉速,但 revolution 本身又有革命之意。
#2440 「館裡當然有音樂書,也有CD和卡帶,但我不知道館藏包含供人演奏用的樂譜。」
其實總會有吧,正如香港也有。圖書館目錄還會把樂譜當成是跟書不一樣的東西。
「「藝術與音樂」的定義涵蓋太廣泛了,連手工藝品、體育、遊戲、園藝、集郵、舞蹈都算,常令人搞不清楚,因此不久前,館方把這部門名稱改成藝術、音樂與休閒。」
其實杜威就是這樣分,大概是把所有視為休閒娛樂的東西都放進去般。
#2526 第二十九章「畢伯爾說,消防局對哈利無惡意,也不想傷害他,只是對他做出一連串錯誤的推論,方便把罪過推給他。「總歸一句話,他們是警察,而警察喜歡抓人,」畢伯爾說。「就是這麼簡單。」」
至今亦然。
#2529 第三十章「《明日圖書館評論集》The Library of Tomorrow, A Symposium (1939)」
Symposium是研討會吧﹖
又,同頁的兩個索書號「027」不知為何變了全型字。
#2564 「旁聽館員受訓──如何教兒童寫電腦程式」
連學校老師的工作也包括了。
#2604 「《大便先生的長征》(附插圖,有英文和西班牙文雙語)」
屎勾船長﹖
#2606 「大英圖書館和丹麥皇家圖書館設有「駐村維基百科員」」
駐館吧﹖抑或作者本來打算寫「駐屯」﹖
#2670 第三十一章「哈利說,學抽血的時候,同學們彼此抽血練習,反覆使用相同的針頭。」
這個藉口的確不太真實。畢竟已是1991年,愛滋病的傳播途徑已經很清楚(這個病是1981年確認,香港政府在1987年起已廣泛宣傳),不大可能還會容許這樣做。
#2884 推薦文。本電子書很體貼地放在尾,不至妨礙讀者試閱內容。(因為試閱通常會是開首若干頁,有些書你開試閱只會見到一堆推薦文,看不到內容)
而我又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陳昭珍,果然這種場合一定有她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