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氣象陰翳,生活畢竟要繼續。這個展覽快完,有時間就得趕快去看。
展覽基本上都是講粵港澳的考古發現,另加廣西漢代陶製明器。對古物沒興趣的人也應該不怕會悶倒,因為有些展品其實頗有動感。展場中還有一段很搞怪的片。
新石器時代的人,已經懂得在陶器中加纖維,令陶器更耐熱。
這些陶紡輪沒甚麼特別,倒是說明牌說「把植物纖維撚成一條幼線」,令我想起以前有人問「無撚糸」的事﹕
不只是中原或長江流域,其實新石器晚期的嶺南也已經讓籼、粳分化﹕
(當然,比對呂烈丹教授的稻作考古講座,石峽文化大概是5000-4000年前,比長江地區發現最早的現代稻粒年代為晚。)
明光社召喚﹕上次鄒館長講座介紹過的馬灣出土女性人骨復原像
(可以清楚見到上門牙消失了,講座說拔門牙是山東傳來的風俗)
這就是穿在復原像胸前的魚脊骨﹕
馬灣出土的夾沙陶罐(夾了沙比較耐熱但粗糙),上面有斜方紋和圓圈紋。花紋其實相當美觀﹕
這兩件陶器上面都有不同款的花紋,但值得留意的是一個有圈足、一個沒有﹕
在說明中,隨著小孩遺骨出土的石環是裝飾品。但在下倒是懷疑,這些石環是否同時有「給沒圈足陶器當座墊」的實際用途。
這些一面有紋的石拍,被認為是用來製作樹皮布(樹皮布文化由日、台、中國沿岸、南洋、一直伸延到太洋洲),亦可能是製陶用﹕
想不到的是,當時古人已經抓鯊魚來吃,還把鯊魚牙製成飾物(左邊,右邊是另一件骨飾)﹕
南丫島大灣出土的牙璋,證明青銅時期的本地人已與商朝有交流﹕(鄧聰教授的講座有提及過)
屯門掃管笏出土的銅箭範,鄒館長講座有提過﹕
別小看古人的創意,左邊那個「冬甩狀」環形陶壺,我想如果改用現代物料製造,光光鮮鮮的放在潮流家居店也會受歡迎吧﹖
我倒不太明白為何帶把陶壺的頂要捏成這個樣子﹕
據聞很罕見的太陽紋陶釜﹕(增城出土)
大嶼山出土的動物陶塑,老實說我覺得眼睛比之後見到的漢朝陶塑更漂亮﹕
左邊就是上次黎教授講座提及的越式鼎。右邊那個形式複雜的銅盉被認為是中原帶來的。
這個銅壺的鏈環穿法,我覺得也頗有現代感﹕
第一塊是五華獅雄山出土的有孔鋪地磚,說明指這些孔是為了燒製時受熱均勻。可是磚面有洞,豈不是藏污納垢了麼﹖
同樣是地磚,第二塊南越國宮署的,孔洞打橫穿過,不是比較易打理嗎﹖
南越國宮署的梯級空心石磚旁邊還有這種熊飾,說明指是代表漢代外姓諸侯王的權力﹕
南越國宮署的「萬歲」字樣瓦當﹕
南越王墓的越式銅鼎、「蕃禺」字樣銅鼎(就寫在蓋邊當眼處)、金鉤扣玉龍、和四連體銅熏爐﹕
介紹南越國宮署的影片,用了很多電腦動畫,但感覺頗滑稽。因為裡面的旁白,不斷在講述住在裡面有多寫意,令人以為「南越國宮署」是一個最新樓盤。XD
這個印真的夠勁爆,正常來說一個印章只有一個印面,這個東晉官員周頤的印章有六面。方某充其量也只是三位一體,這個主人肯定貴人事忙了。
(仔細看說明,這六面包括「白記」、「周頤」、「周頤白事」、「臣頤」、「周頤白對」、「周頤示」,都不是職稱有異,只是用詞不同。情況其實有點像現在老 師用原子印蓋上「佳作 / 欠改正 / 太馬虎」之類,代替手寫方便改簿……不過不用手寫要統統刻在印章上,可以想像他也應該有很多文件過手……)
大嶼山出土的唐代銅腰帶扣,看起來跟現在的倒相差不遠﹕
這個徐聞出土的漢代「臣固私印」龜鈕鎏金銅印,就算印體連銅鈕也不比兩粒瑞士糖大﹕
金印紫綬都是最高級官員或諸侯王之類,銀印青綬也是高官(比二千石以上)。至於銅印有兩種,比六百石以上通常不是地方縣令就是中央的中級官員,銅印黑綬﹔比二百石以上屬小官或地方長官的副職(丞、尉之類),銅印黃綬。這個徐聞港的官員應該是後兩者吧﹖
說明指這個南越國的陶五聯罐是地方特色器皿之一,我們可以說是嶺南人發明了全盒嗎﹖
這兩塊銅鏡,第一塊說刻了「長貴富、樂毋事、日有熹、宜酒食」,充其量只是不懂讀。第二塊說刻了「內清以昭明,光象日月忠」,在下連「字」都見不著……(頂多見到「日」和「月」囉……)
剛才說古人的陶塑眼睛比較美,比較一下這些東漢陶塑就看到了。那些豬牛和人的眼睛都好像被嚇到似的﹕
家騮﹕「馬馬你睇﹖北宋已經有『馬上封侯』啦﹗」
這些是南澳一號發崛出來的瓷碟。第一隻取「高官厚祿(梅花鹿)」之意,第二隻取「封侯爵祿(蜂猴鵲鹿)」之意﹕
很美的菊紋瓷碗,南海一號遺物﹕
澳門聖保祿學院遺址(鄒館長提過,大三巴後面)出土的瓷器殘片,有些分別題上兩種年號,顯示出有些青花瓷被題上較早年號冒充古物﹕
南海一號已經搬了進「水晶宮」繼續研究,展場也有一段介紹發崛過程的影片。
---
外面大堂展出的是廣西出土的漢朝明器。明器即是陪葬的器物,其實就像現在的紙紮品,只不過他們那些可以長期保存而已。
有不少陶屋都包括獸欄,通常都有豬/牛/羊。而且還有頗動感的場面,例如第一個就有羊在門外徘徊﹔第二個有人趕羊回家,入口還挑高了保護畜牲的﹔第三個則為豬欄,上蓋還像玩具般可以打開。
這批鴨雞羊狗,比前面那批東漢陶塑正常得多了﹕
這些陶屋很多在大門旁邊都有獸門(上面第一間陶屋也有),就是下列門右邊匙孔狀的洞﹕
東漢後期貧民無立錐之地,淪為奴婢,莊園發達。歷史無數次說明了這種貧富高度不均的狀態都會導致社會不穩,東漢亦是如此。政府管不了莊園,同時控制不了盜賊,於是城堡盛行,明器亦包括城堡狀的陶屋﹕
---
另一邊本來是餐室的地方就改了做茶餐廳舊物展覽(在下見到那個光管招牌,一直還以為那邊只是改了個名繼續賣食物……)。
大牌檔把炭爐連接水煲,的確是個聰明的設計﹕
說明指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汽水箱,難怪有個別牌子在下也不認識﹕
金山樓舊物(婚禮用的書盒和茶盒)。方某小時候住在油麻地時,其實就是在金山樓附近,所以老爸間中會帶我們上去飲茶(他還竟然自己跑進去廚房拿點心……)。方氏家族聚餐也有一段時間都在那裡擺,直到他們倒閉為止。(我們笑稱是「食到佢執笠」)
痰罐(痰盂)也是當時常見之物。方某小時,此物已正息微,在下見到裡面的穢物就失胃口。所以當時戴卓爾夫人上北京見鄧小平時,「小平同志」身邊出現痰罐一個,亦被引為笑談。
那時候,新填地街街市還有舊式藥材舖,就是現在歷史博物館裡展出的那種。現在沒有去那邊,不知藥材舖是否還在了。
各茶樓的洗杯盅印上不同圖案﹕
陸羽茶室的點心紙,細看相當有趣﹕
果然是富豪茶樓,連點心紙上也有「紅燒大包翅」(七十元,其他一般點心四元,可作比較)。不知為何水餃價錢會接近焗飯。裡面有些點心在下真的沒見過(甚至沒聽過),例如「雲腿石斑夾」。最便宜的點心分別是豉味滑雞飽(包)和崧化雞蛋撻,都是二元五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