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仍是非官方版本,不保證反映全部發言。而且在下遲了幾分鐘,開頭沒聽到。
召集人阮德添認為,校友對深圳分校的疑慮可分為三個問題,並說明校方的回應﹕
1. 中大本校的證書和深圳分校的證書是否有區分﹖
教務處指正參照條例和分校條款,和本地或外地大學合辦課程的證書式樣,將把兩校證書作區分。
2. 深圳分校學生在「中大」的身份﹖畢業生會否加入中大評議會、甚至是校董會﹖
由於中大現正檢討校董會組成,亦將修改法例(準備把校友校董削減到剩下評議會主席一人)。修例後應不會讓深圳分校參與評議會,而校方亦將協助評議會修改章程。分校應按內地法律成立自己的校友組織。
3. 深圳分校的校友或學生共用本校資源,憂慮加劇校內資源壓力。
校方表示現時首要處理前兩個問題,這一項將稍後再研究。
阮認為收生數據方面,深圳分校的收生可能甚至比本部招收的大陸學生更好,亦有來自山區較窮的優異生,故並非如外界所言只為賺錢而設立分校。
評議會將於本年十月的校務委員會(屆時應有方案)後繼續觀察和關注發展。
列席發言時間﹕
Sophie﹕
關注畢業證書防偽問題,由於大陸製作假證書的新聞很多,而且證書上面寫的中文,對海外學府不會察覺分別,所以兩校以樣式不同作區分十分重要。
並關注中大如何保證分校學生和教師的學術誠信,對畢業生的認受性有很大影響。
(陳志新主席補充,強調中大的畢業證書有英文,應該辨認到。)
一位內地畢業生(韋景﹖只聽怕寫錯)認為,重點是深圳分校的建校目標,不應該因為現況而忽略未來。而證書之類的區分是否會影響分校收生亦需留意。希望分校能確保質素,令分校與中大的質素相當。
許漢榮﹕
現在校友的看法也頗為強烈。分校其實應該當成另一間學校,因為如果分校校友可以參與本部的評議會,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參與深圳分校的管理﹖(方按﹕如果我們不能,那麼他們也不能。)
盧俊雄(前中大代表會主席)﹕
校友關注分校是否會中大「貶值」﹖甚至有人說未能入讀中大,是否可以繞道去深圳分校拿中大學位﹖
深圳分校以甚麼吸引學生﹖如果是以中大的名聲作招牌,是否中大要遷就犧牲一些東西﹖師資是否會被抽調支援分校(否則人家為何要報讀),影響本校學生﹖
前幾年浸大在大陸合辦院校失敗了,中大又會如何﹖
如果校友待校方出了具體方案才反對,反而不好。希望校方在制訂過程中多作諮詢。
(主席補充,認為校方已有詳細關注,並設置了獨立預算和管理。吸引學生報讀是因為與大陸一般院校的辦學模式不同,所以中大和分校的收生應無衝突。而且校方亦已有舉辦校友諮詢會。)
陳日東﹕
宜乎探討一下為何有人會贊成分校校友可以加入評議會。
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究竟分校和本校是否同一間大學﹖如果不是就自然是兩間獨立的院校,自然就可以解決到其他問題。設計證書之類只是技術/美術問題。
方某人﹕
修改條例時應該明確區分,說明《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並不包括深圳分校,自然可以解決其他問題。
另一位校友(倪建國﹖)認為,除非規定分校學生需要通過中大的標準才可畢業(就如報讀外國大學課程要呈交符合該校要求的功課和通過考試才可以取得學位),否則兩間院校自然需要區隔。
劉鴻章(常委)﹕
兩校需有獨特性,但這是技術問題,強調應設立KPI評量分校的表現,以便監察。
黃顯榮(常委,校董之一)﹕
分校財政是獨立的,接受捐款方面亦一樣。
分校的運作是依照深圳教育局的規定,中大和深大合辦分校是屬於「先行先試」。由於需要有當地的合辦單位所以才找深大,現實中是借了「中大」的招牌辦學。我們應該看看中大有什麼(尤其是學校管治的「軟件」方面)可以貢獻。
教職員並非由本校調派,而是全球招聘。現在聘用的多是美國大學畢業的。
李漢祥(常委)﹕
一直聽到的做法,看起來都是兩間學校會分開,教學行政方面也是分開管理,自然應該分割。但證書樣式方面也應該尊重分校的獨立決定。
外國甚至也有賣「真學位」的問題,不應只聚焦於大陸的假證書。
一位師兄﹕
擔心深圳校友介入評議會和校董會是過慮,因為校董會瘦身後也只有評議會主席一個人入局,如果他們選得到的也是有能者區之。
(方按﹕有沒有能力擔任、和是否應該有這權利,是兩回事。)
方某詢問並獲許漢榮澄清,傳說中深圳分校學生獲頒的兩份證書,分別是「中大(深圳)」分校的一份,另一份是教育部證書。
阮認為校方應多主動溝通,不要待同學校友群起反映才被動反應。既然校方和校友的意向相近(方按﹕都認為應該有區隔),應該評議會應羅列問題給校方回應,會勝於用「開會投票表決」的方式壓迫,後者少有正面效果云云。
許認為校友關注事件,但往往只能從傳媒獲知消息,或有偏差,希望校方和評議會多點主動發放消息(例如透過電郵和周年大會),校方可多點親自和校友接觸。
阮表示將向校方反映這個建議。主席則認為不宜由評議會發放消息以免有偏差,應由校方主動發放為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