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我覺得沒讀完也可以簡單介紹一下的,就在這裡先介紹,另一些我還是想讀完才慢慢寫。這次介紹的幾本都是為保存本土歷史而買﹕
《天愈黑,星愈亮﹕反修例運動的人和事》譚惠芸,香港﹕突破,2020
這本應該厚到我不會有時間看完吧﹖作者寫過很多深度訪問,已是很有名的記者。這本專題訪問集,有示威者和街坊、受襲的乘客、老師和學生、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還有警眷。如果認識一個警眷是黃絲,你是否還叫得出要人「死全家」的口號﹖
(當然誠如訪問所示,有些警眷自己也這樣叫喊,一則相信自己家人不「黑」,二則認為如果自己家人也「黑」,自己陪死也就算了。世上永遠有紛爭,那些口口聲聲說抗爭撕裂香港的人,總是不願看看為何英國在香港息事寧人,中共可以不用三十年就把香港搞成這樣子。就是統治者的分別囉。)
濫權、濫用私刑的,當然應得懲罰。但我們在道德上應當一致,正如我們反對「抄家」式禍延抗爭者家人,是否讓仇恨無限伸延,其實是我們的選擇。如果示威者嘲笑警員讀書少,所以對煽動仇恨的宣傳不懂分辨照單全收,那麼讀書多的「我們」又是否能避免同樣的問題﹖
誠然,在對方毫不忌諱濫用暴力之下,義憤會迫使很多人無視這一方面,甚至會把這種「和理非」呼籲視為「大愛左膠」。但如果我們想追求更好的未來,我們也應該對自己有比對方更高的要求和期望。這絕不代表要求你無視和縱容有權者的暴行。
《元朗黑夜﹕我的記憶和眾人的記憶》柳俊江,香港﹕Lauyeah Production,2020
相比譚惠芸的雜錄,這本就是專注於721單一事件上。雖然柳俊江跟譚惠芸一樣是記者,但不同之處,是「柳爺」本人乃721事件受襲者之一。正如六四一樣,當權者大有動機去重組「另類事實」把事件說成「兩批人打鬥」,但明眼人都見到這是黑社會對一般乘客(不見得都是示威者)的無差別襲擊。香港電台鏗鏘集(721元朗黑夜、721誰主真相)和有線新聞(第一節、第二節)也整理了事件經過,昭昭明甚。柳爺之作,旨在進一步追查脈絡和留下文字紀錄。
出現「無警時份」其實是很愚蠢的一步,是警隊以致整個政府喪失公信力、林鄭「窮到只剩下警」的轉捩點。
去年六月的警民衝突、或者歷來對警察濫權的不滿,甚至2014佔領運動時也有黑幫對付佔領者,都只是「示威者」才受影響。除非你是示威者或者關心民權的人,否則對不關心政治的「其他人」(aka港豬)本來無關痛癢。甚至警方「催淚彈放題」波及各區居民,還可以推說是「他們搞事」才被迫這樣做。
721事件卻是黑幫在警察眼皮底下橫行,襲擊的也不見得是示威者而是一般西鐵乘客(當時「戰場」在西環,西鐵乘客中就算有示威者,也只會是「和理非」沒參與衝擊警方防線的人)。市民在電視再見到事後沒幾個白衣人被捕,鏡頭前手持木棍的白衣人被警察稱為「沒見到有武器」,更令公眾對警方「公平執法」失去信心。
再加上後來831警察自己衝進太子站見人就打(顯然地鐵站內也不可能全是示威者),然後又封鎖車站趕走記者惹來疑雲。原本「對付少數示威者」,變成「任何人都可能隨時被打」,就連本來不關心政治的人都難以接受。這兩宗事件就令警隊評分跌至谷底。連政府信任度也跌到低於2003年七一前的水平。
(What if﹕如果721黑幫鬧事,警方立即出動驅散,順道抓幾個嘍囉懲治,民情走向或許會很不同。支持警隊的人大概會比現在多。如果831警方沒趕走記者,或許也會被影到一些警察打人的濫暴鏡頭,但至少未必會有「打死人」的傳言,就算有傳言政府反駁也較容易令人信服。)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二千年前聖賢開示之道,現在的統治者卻無視。
當然啦,背後是個曾經批鬥孔子,然後又拿孔子當遮醜布的政權嘛。
《反抗的共同體﹕二零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馬嶽,新北﹕左岸文化,2020
這幾年政治氣候特別差,書出得也正好,看書的人也就最多。「紫荊紅旗拂面來,無人不道購書回」,聊天室裏、書店裏、網絡上、私訊上,經常聽到有人問答:「你買了嶽爺的新書沒有?」「我買了。」或者說:「我正想買。」到了面書,版面相逢,多爭說嶽爺新書消息。一時之間,幾乎形成一種空氣,甚至是一種壓力,一種誘惑,如果誰沒有買嶽爺的新書,就好像是一大憾事,不得不擠時間,去湊個熱鬧。(改《花潮》)
這本的確是因為見到太多朋友買了而跟著買(笑),而且在下也喜歡他以前那本《選舉制度的政治效果》,對嶽爺的分析有信心(儘管在中大沒上過他的課),所以買下準沒錯。有別於譚惠芸的人性訪談,也不同柳爺對單一事件的追查,嶽爺是對整個反送中運動和各種內外因素、遠因近因的學者分析,相當全面。
老實說很多事情都是「不想回憶,未敢忘記」,希望日後有時間仔細看看嶽爺的分析。
《漫畫香港抗爭—激盪﹗200日》秋田浩史原作、倉田徹解說、TOA漫畫、天海紗如翻譯,香港﹕蜂鳥,2020
朋友看完認為內容的解說有點多餘。這是當然的,因為原書出版的目標讀者是日本人,而非在香港參與或關心反送中運動的人。因為日本當年左派武鬥太離譜(甚至搞出赤軍這個恐怖組織),之後幾十年日本民眾大多對武力抗爭反感。所以要讓日本人明白「為何香港搞到這個地步」,是需要多點鋪陳和解說,讀者才會明白後來「和勇不分」的背景。
在香港人而言,由於漫畫篇幅有限,所有事件都是高度簡化(亦以主角生活為重心),如果打算回顧事件詳情自然會覺得「唔夠喉」。而且因為簡化,所以很多事情無法分析清楚(例如831和「無可疑屍體發現」就傾向網民傳言的角度,如果要理性分析不如看嶽爺新書p.254-263)。漫畫翻譯成中文,給香港人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日本人對我們身邊事件的看法。
《假如讓我畫下去》vawongsir著,香港﹕時代文創,2020
同工因為畫畫被施壓解僱,不是不支持吧﹖
這五本裡唯一已讀完的書,這根本連對白也沒幾句,近乎是繪本,很難讀不完吧。
老實說,如果講政治漫畫,我會比較喜歡尊子、馬龍那類。不過如果以作者這些沒甚麼惡毒意含、更沒有煽動暴力的諷刺漫畫,也遭到這樣的結果。政府以為整天在重申「基本法賦予言論自由」就行,顯然是掩耳盜鈴。
當然,如果對比另外那些最新被藉詞「釘牌」從此不用再教的同工,這或許也算「你能活著足證國家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