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二, 7月 17, 2012

PISA 2009

上星期一去了個有關香港參加 PISA 2009 數碼閱讀部分的工作坊。

工作坊原為中文科科主任舉辦(另有數學和科學能力部分各為他們開班),所以在下報名後,等到之前的星期五還未通知取錄。雖然其實到現場只有二十人左右。

雖然教學法方面跟圖書館關係不大,但有關閱讀能力的東西不預期圖書館主任去聽,似乎說不過去。

眾所周知,PISA是OECD(經合組織)成長國之間對15歲學童能力的國際測試,三年舉辦一次。多年前芬蘭得了世界第一而台灣遠遠落後,還激發了很多人討論原因(例如陳之華的沒有資優班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等)。

講者就是負責香港部分的中大HKPISA總監和教院教授。

PISA測試主要分為閱讀能力(母語)、數學能力和科學能力三項。「數碼閱讀」是2009年新增項目,加在閱讀能力測試之後。對略讀、整合和評估可信度方面的要求比傳統紙本閱讀更高。而且PISA亦有意探討數碼鴻溝的影響(digital divide),數碼鴻溝除了硬件(電腦和上網連線)方面的差異,還涉及資訊運用能力上的差異。

PISA有65個國家地區參與,但他們可選擇參與哪些部分,「數碼閱讀」部分上次只有19個國家地區參與,連新加坡都沒有參加,但後者會參加今年的測試。

這部分的測試有40分鐘,試題分七款隨機分派給學生。原先這個試題示例網頁並不公開提供香港版(要輸入密碼),不知為何現在又可以看了。大家可以自己試做,方某個人看法是的確相當有難度,尤其是對15歲的學生。在下已是職責上專門關注 information literacy (資訊素養)的人,也覺得有些題目,需要找出和比較不同網頁的資料然後作評估,如果沒有事先教過是很易出錯的。而香港學生在這些難題目的表現確實亦很普通。

---

數碼閱讀跟傳統閱讀的確有很大的差別,雖然讀的文字一樣,但數碼閱讀更動態和跳躍。好處是閱讀更多元和自由,壞處就是因為太跳躍、缺乏耐性,容易忽略上文下理。

(於我看來,梁文道先前那幾篇文被大肆批評,其實正是如此,很多人根本沒看清楚內文說甚麼,隨便捉了幾個詞語/句子就說是五毛/投共,甚至讀出原文已否定的意思。情況有如敝校的ISP防火牆曾經連方潤之網也屏掉一樣,說不定只是那些討論性學的學期論文觸動了程式而已。)

再者,因為網上文章不如傳統書刊有編輯把關,自由度高但條理未必清晰,而且不實、不良、混亂或無用的資訊亦比較多,需要較強的評鑑能力。讀者更需要主動和自覺地去警覺才成。
(當然這不代表傳統閱讀就不需要,只是網上閱讀這要求只會更強)

要完成測驗中的任務,除了要明白詞彙外,還要懂得使用一般網頁的導航工具和了解網站的層級結構,這些都需要額外的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在測驗中,不少學生連網頁右側常見的 scrollbar (卷軸)也不懂用。
簡言之,數碼閱讀除了需要語文處理的能力外,還需要資訊科技的知識技能,和掌握視覺和空間的能力。這一點減少了性別差異(因為男女在這三方面各勝擅場),但中文課堂就需要多教學生閱讀策略,才可以讓學生應付到新時代的需要。

這些策略有很多,學生是否選用老師教的哪種並不最重要,學生可主動選取認為適合的。最重要的是學生時刻了解和掌握自己採用的閱讀策略,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換言之是「自覺」或「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能力。
而且老師也要明白,在這種情景下閱讀不再只有單一價值(如舊式範文的解讀),而是多元價值的。

---

香港學生的表現在「排名」來說不算差,在數碼閱讀這方面排第四至七(數字上是第五,但跟第四至七名的分數在統計學上沒顯著差異),僅次於韓國、紐西蘭和澳洲。
但香港學生的數碼閱讀成績不及傳統閱讀好,香港在後者排第二至四,而且是跟六十五個國家地區比較。

而更大的問題,是在能力分佈上。就如新文憑試的評級,PISA的成績亦可以劃成五級,第二級是基本水平,而第五級是精練水平。
香港學生達到第二級的有90.2%,高於19國/地區平均83.1%。
但香港學生達到第五級的只有6.3%,低於19國/地區平均7.8%。
換言之香港已把數碼硬件普及化,教育界亦令大部分學生得到基本知識,卻未能令能力高的學生更進一步(=拔尖)。

在數碼普及方面,香港算是世界前列,但鴻溝仍然存在。我們怕「家裡有電腦」學生只顧著玩,但「家裡沒有電腦」的香港學生,分數比有電腦的低了61分(500分為及格),足足差了一「級」。
學校當然要讓這些學生在學校能用到電腦,但家裡沒電腦始終對他們的數碼閱讀能力有不良影響。以致「在學校用電腦」反而成為一個負面因素,經常在學校用電腦的人表現反而更差,這並非因為在學校用電腦不好,而是表示「因為他們家裡沒有電腦才要留在學校用」。

另 一問題是學校之間的差異很大,香港學校之間的差異佔學生分數差異的46%,遠高於19國/地區的平均38%。(最低的是紐西蘭 19.1%,最高的是澳洲 66.7%,後者似乎有點不符合一般印象﹖更有趣的是,我們在動漫中經常見到「名校」的日本,學校間差異也只佔20%,比大家想像中低得多。)
香港未有「直資」之前,每所學校得到的資源差異較少。為何學校不同會影響學生表現﹖其中一個理由當然是香港學校收取學生時已以能力區別。
這個數字顯示的情況似乎是﹕就算學生的背景成績一樣,送入不同的學校已令後來的表現不同。學者認為這點可能是因為同學影響的緣故。
再加上名校的人際網絡,更能解釋為何香港的家長會像發瘋般拼命把小朋友「塞」進名校。雖然據聞縱如名校皇仁,每年都總有人不及格,但進了名校的小朋友,得到好成績的機會的確比較高。

而在訪問中,有11.3%的學校聲稱電腦不夠用,4%的學校聲稱網絡服務不足,16%的學校表示教育軟件不夠。換言之在數碼鴻溝這方面,不只學生之間有鴻溝,學校之間也有鴻溝。
但 去到另一分析,圖像似乎又有點不同,如果只看「社經背景」的分別,則香港學生3.4%的成績差異可歸因於學生個人的社經背景差異,31.7%歸因於學校的 社經背景差異(即是學校收生的平均社經背景)。相對於19國/地區平均是7.4%(個人)和48.4%(學校),最高是日本21.5%(個人)和 68.3%(學校),最低的是挪威4.7%(個人)和9.5(學校)。

奇怪的是,前面說家裡沒電腦有壞影響,那麼學校有電腦用可以 改善嗎﹖答案是香港不成,校內用得到電腦和用不到的學生,平均分數差異只有3分,略低於19國/地區的平均9分。差異較大而且顯著的國家包括比利時、西班 牙、日本、紐西蘭、冰島、挪威、瑞典和澳洲,這些國家能提供電腦的學校都能令學生的數碼閱讀能力,高於沒有電腦的學校學生。換言之這些國家的學校能有效運 用電腦教育學生數碼閱讀的能力,值得香港學習。
(方按﹕另一原因可能是因為香港幾乎所有學校都有電腦,比較的隨機性較大,而且家裡有電腦也減低了學校沒有電腦的影響。有些國家雖然先進,但電腦和網絡普及度還不及香港高,所以有沒有電腦的差異就很大。)

至於「學生如何使用數碼設備」對數碼閱讀能力的影響,就有點問題。
講義中的圖表,說「參與網上討論」、「休閒瀏覽網上資訊」、「網上聊天」、「用電郵」都有好影響,「寫網誌或網頁」或「網上下載」影響不大,而「玩網上多人遊戲」和「玩單人電腦遊戲」都有壞影響。
但另一份通訊的圖表,卻說經常「閱讀電郵」、「搜尋實用資訊」、「閱讀新聞」、「使用網上字典或百科全書」和「為某一專題搜尋」都有好影響,而「參與網上討論區或論壇」和「網上聊天」都有壞影響。
兩份圖表對「網上討論」和「網上聊天」的影響說法不一,我本來想提問但因為「太斯文」而失了機會……

另一圖表說香港學生對應付數碼任務的「信心」和「態度」都是優於或相當於19國平均。這一點我看不出有甚麼重要,只反映出香港人自大狂。反而日本人的「信心」和「態度」都很差,也不代表日本人不成,只是他們慣於審慎。

在眾多因素中,研究發現幾個因素都學生的表現都有重要影響﹕
1. 學校的平均社經背景 (注意﹕是學校,不是個別學生,呼應上面提及的同儕影響)
2. 閱讀習慣和學習策略
3. 家中的教育和電腦資源
4. 在家中使用電腦 (無論是為了家課或消閒)
5. 學生使用電腦的信心和態度
學校之間已有的社經區隔是香港教育系統中的重要問題(方按﹕實行「直資」後更嚴重了),學者建議對弱勢學校實施政策傾斜(他們稱正向歧視 positive discrimination),提供額外的教育和電腦資源以收窄學校和學生之間的差距。
(當然,看過親子王國討論的人就會知道那些「偽中產媽媽」會有甚麼反應……)

至於性別差異方面,女生閱讀成績優於男生是意料之內,不過有趣的是在數碼閱讀這方面,男女生的差異已非常小(但統計上仍然顯著)。部分可能是因為「操作電腦」這方面向來男生佔優,部分在場老師亦表示新高中課程年期較長、和減少背誦都令男生較易趕上來。

在另一個對學生因素的分析,得出很多「例牌」的結果,例如有閱讀策略懂綜合資料、懂得理解和記憶資料、社經背景、經常上網找資料、廣泛閱讀之類都對數碼閱讀的成績有正面影響。另一個在香港人看來很「例牌」的因素是「喜歡閱讀」,但這點似乎有異於《蘋果橘子經濟學》中指出美國家長「家裡有很多書」(父母是甚麼人)比「經常帶小朋友去博物館」(父母做甚麼)更重要的觀察。也許父母帶子女去圖書館也不一定對成績有大影響,但如果因此培養到子女本身喜歡閱讀就另作別論了。

對比其他數碼閱讀成績更好國家的經驗(PISA和贊助商推出了一系列 Strong performers and successful reformers in education影片,可於youtube觀看), 香港的電腦硬件多並不足夠,讓數碼科技融入教育現場才有用。香港固然是連「電子書」也搞得比人遲,但絕對不能以為「把教科書內容都搬入平板電腦」就可以解 決問題,這只是官僚的思考方式。(而很明顯的是,這需要更多資源,而且夠格的電子教科書根本不可能比紙本便宜,因為那不只是書,已經是另一層次的教育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