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讀了兩本書,都不是自己的。於是自己的書還在堆積著……)
Randall Munroe《如果這樣,會怎樣?:胡思亂想的搞怪趣問 正經認真的科學妙答》(What If? 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黃靜雅譯,台北﹕天下文化,2015
這本是朋友借我的,如果不想光顧大書店,二樓書店也不是處處有賣。我看過樂文沒有,開智還有。我想這種開玩笑的形式談科學(就像《空想科學讀本》系列),學生應該有興趣,所以剛剛也買一本給圖書館。
作者是xkcd網站創辦人,有些看倌或許已是他的網站常客。此君經常畫一些「火柴人」漫畫,其中一個專欄 What if? 就是以誇張的問題討論科學,有一些問題根本就是「空想科學」一類,例如「用近乎光速投球」或者「在乏燃料池游泳」會發生甚麼事。「空想科學」的精神不就是用這種「懶認真」的態度去討論一些「別人覺得沒意義」的問題麼﹖
正如上述例子,雖然作者自己沒提及(也許根本沒知會他﹖),但其實大陸的科學松鼠會一直有人跟著翻譯他的作品,讓在下這種懶得讀英文的人也方便欣賞。但這樣並不損失本書出版的價值,因為本書不只是「新曲加精選」,添加了細節,而且也加入了其他一些沒有詳細解答的古怪提問。
雖然日本的空想科學系列是以動漫小說作品為主,吸引那些作品的讀者接觸科學。不過我想,喜歡空想科學系列的人,應該也不會錯過這本書吧﹖
---
茂呂美耶《漢字日本:日本人說的和你想的不一樣,學習不勉強的日文漢字豆知識》,台北﹕麥田,2014
這本是為圖書館買的,因為覺得這類文化知識學生或許會有興趣,而且也有益。雖然日文有很多漢字,但意思跟中文不見得一樣。原來更要命的是魚和植物名稱,情況有點像「茄子」和「蕃茄」、「辣椒」和「胡椒」完全不同,日文也借用中文去指稱一些完全不同的東西。
作者是生於台灣、在大陸讀大學的日本人,剛好穿梭於兩種語文之間,正好作介紹文化的橋樑,並得出不少有意思的觀察。例如現在韓國文化產業大放異彩的時候,大
家為韓流所懾,作者卻引用其他資料指出,韓國人雖然瘋狂備考、卻不讀書。這些論者認為,問題癥結在於韓國廢除了漢字,由於韓語像漢語和日語一樣有大量同音
字,不用漢字區分的後果,就是書本不再好讀。(正如中國漢字拉丁化失敗一樣,如果你見到一堆拼音,要反過來猜它們在說甚麼的時候,只會變成花腦汁的猜謎遊
戲。)
而更沒想到的是,我原來「以為」(真的只是「以為」,因為沒讀過相關論著)韓國廢除漢字是因為嫌惡中國的「大國」影子,怎料原來這裡說是為了反日。雖然韓國大部分近代用詞都是來自日本,但漢字明明是源自中國的,普遍用漢字也是自古有之的事,要反日怎麼要反漢字呢﹖
不過作者說漢語通常一字只有一音,這一點或者在國語/普通話比較普遍﹖廣東話顯然有很多字是多音的。
也許因為作者學習成長環境都是國語/普通話地區,所以他們的想法跟我們不大相同,例如作者引述那個「孔子七十五世孫」孔健(上網一查發現此人原來也是大嘴巴,曾指用漢字和筷子的都屬於中國)
的著作,指「中國人是騎馬民族、日本人是農耕民族」的比較,就跟我們傳統「中國人是農耕民族、日本人是海洋民族」的想法大異其趣。聲稱中國人是騎馬民族,
恐怕是「他們」那些被騎馬民族同化了的北方人才適用(何況北方其實也是農多於牧,而且他祖宗孔夫子何時騎馬了﹖他用馬車而已),南方明明還是用船不用馬的
漁米之鄉,更不要忘記日本人有很悠久的「浪人」傳統。孔健觀察的中日商業現象,我認為還有很多其他解釋,不見得跟「騎馬民族」有甚麼關係。
---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由於新浪網將關閉網頁服務,現正試用Google site)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