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圖書館主任協會寫的書介)
Saad Eskander著、李靜瑤、張桂越譯《烽火守書人—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日記》(Guardian in flames of war: the diary of Saad Eskander),台北﹕網絡與書,2008
這次介紹一本稍舊的書,是朋友送的。
第一篇(2014年6月號)我們介紹了《圖書館戰爭》系列,假設原本「不流血」的「審查之戰」變成「流了血」的後果。這一本倒就是圖書館員流血流淚的真實故事。
不過這次倒不是為了審查,而是因為國家大亂、暴徒隨街殺人、子彈橫飛滿街「菠蘿」,以致連上圖書館途中也可能死於橫禍。在一個隨時有暴力襲擊,明天會突然見不到親友同事的地方,你還願意在那兒守護一堆沒生命的紙張嗎﹖
典型在夙昔。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的陳君葆館長,在香港淪陷的時候還勉力保護藏書、搶救檔案。今又有來者。就是作者和他的下屬。
而作者特別之處,在於他本來可以避開這個人間地獄。身為被薩達姆政權迫害的庫爾德人,作者早年流亡到英國定居和求學。直到美國推翻薩達姆後,新政府才邀請他回國出掌伊拉克國家圖書暨檔案館。伊拉克並不是甚麼「自古以來」就有的國家,人民對宗教派系或部族的認同比國族認同還要重,直到今日都陷於內戰。更何況庫爾德人一直都希望爭取獨立,所以作者願意放棄安居英國,冒險回來為「伊拉克」出力,實屬難能可貴。
由於薩達姆政權不重視圖書館和檔案,再加上被國際制裁,伊拉克長期與國際圖書館界疏離,更沒有訂立甚麼應變計劃。當美軍攻伊後館址立即被破壞,大量檔案和珍藏圖書被搶走或毀掉。當此百廢待舉之際,作者要重建、回收館藏、加強訓練已屬難為,更大問題是戰後伊拉克政府近乎失效,連水電都時常中斷。如果沒電的話,在炎熱的伊拉克連開門辦公也有困難。而且貪腐嚴重,很多修復工作都因為「沒油水」而被文化部拖延下來。就連檔案館也很難取得其他政府部門的舊檔案。
更大的問題自然是生命威脅,恐怖襲擊連美軍都阻止不了。結果不是館員及其家人被殺傷或要脅而無法上班,就是連電訊技工也因為受要脅而無法上門接通網絡(於是連館長也要到網吧收發電郵)。何況十步一崗的安全檢查站令人車大排長龍難以出門,於是就算能夠開館,一個月進館人次也不出二三百人,換言之每天不過十個,簡直是門堪羅雀。
所以作者的家人和朋友,都勸他不要做這份工作,轉到局勢較穩定的庫爾德地區從事文化工作,至少比較安全。但作者堅持留守。
留守就要解決問題。上頭部門不願解決,他就乾脆繞過文化部自行撰文公開問題。要不是身為政府特邀回來當館長的人,炒了他會令政府失面子,恐怕也很難有這種得罪上級的勇氣。
本書內容本來是作者寫給朋友「報信」的電郵,被陸續於大英圖書館網站上公開。藉此讓外界得知伊拉克圖書館的困難,爭取援助和突破官僚阻撓。但去到零七年,就連作者自己也覺得難以忍受,認為這樣天天找館員同事遭難的內容來寫,有如「販賣」悲劇搏同情,於是才中止連載。
圖書館員就是守護書城的人,正如博物館員就是守護文物的人一樣。
雖然學校圖書館收藏的不是甚麼善本、孤本、驚世鉅著,但我們同樣是守護著人類文明世界的一部分。
根據2013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轉載芬蘭國家圖書館一篇訪問,和作者本人的LinkedIn專頁,他一直擔任館長至今。
註﹕
1. Interview with Saad Eskander, Director of Iraq National Library and Archives (INLA), by Suvi Kingsley (National Library of Finland) http://www.ifla.org/publications/interview-with-saad-eskander-director-of-iraq-national-library-and-archives-inla
2. 作者的LinkedIn專頁﹕https://www.linkedin.com/pub/saad-eskander-%D8%AF-%D8%B3%D8%B9%D8%AF-%D8%A7%D8%B3%D9%83%D9%86%D8%AF%D8%B1/29/677/399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