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注意,不喜勿入]
(建議配樂﹕プロローグ)
小說或動漫改把真人版,很多時候都不獲好評(當然有少數例外,但被吐糟近乎是行規,例如方某也介紹過的圖書館戰爭和古書堂事件手帖,像字裡人間般改編完跟原著還差不多的很少有)。
部分原因像《神雕俠侶》小龍女,(似乎除了陳玉蓮之外)無論由誰做都被說成不好,因為大家對原著已經先入為主,小說讀者還會加上自己的想像。
在下認為更重要的原因,是小說和動漫描述到的事,很多時候變成電視劇或電影就做不到。要不是某些場面現實有限制,就是某些橋段可以用小說篇幅處理,但電視劇或電影就太緊湊用不上(圖書館戰爭有很多文戲就這樣刪掉,結果所有配角都變得很平面)。改編遷就後就會被擁躉(即粉絲)認為不像話。
機動警察真人版其實也差不多,注定很難避免被吐糟。
所有人都很容易留意到的就是,相對於原著有很多機械人打鬥的場面,真人版基本上減到最少。因為想也知道,雖然劇組做出了1:1大的英格倫,但那部也只是模型(大概只有幾個部位可動,例如頭部和讓駕駛員進入的胸部裝甲、右腿裝甲開啟放左輪炮之類),不可能真的做出大動作(就算不打架,要一部雙足機械人真的穩定行走,可能要很多億美元才做得到,要不然以日本人對機械人的執迷大概早就做出真正大小的英格倫了)。很多動作鏡頭不是CG就是用較小的模型「借位」拍,似乎連CG打鬥也要花太多錢,所以故事自然會集中於真人戲份,但擁躉就會不滿意。
不過,真人版倒找到個萬能的完美藉口﹕日本經濟泡沫爆破。
這個藉口可以解釋所有事,因為經濟太差建設停頓,所以特車二課所在的填海地,竟然過了二十年都沒有發展還是爛地一塊(於是午飯仍然只有上海亭肯送外賣)。因為經濟太差少了工程、再加上現實中機械發展是無人機器而非雙足步行機(LABOR),所以LABOR大部分被廢棄,LABOR犯罪自然消失,英格倫出動的機會自然少之又少。(同時順便給藉口警視廳解散了第一小隊,劇組就不需要安排第一小隊的七個配角了)
擁躉更易發現的就是,原著裡機械警察用得最多的武器其實是電磁警棍(原理是用來插入鬧事機械人的機箱破壞電路,讓它停機),而非左輪炮。就像真實世界的警察一樣,用警棍多於用槍。畢竟用槍炮太易導致傷亡,警察部門的常規當然可免則免。
但真人版裡面連電磁警棍都不見了,無論發生甚麼事總之出動左輪炮解決。這樣現實上不合理,例如工人飲醉酒駕LABOR劫持人質一幕,開槍不單會打死犯人,連人質也會波及。如果以原著的邏輯應該用電磁警棍才是。
但使用警棍,在真人戲劇中似乎有困難。有可能是因為描繪警棍插穿鐵甲板的CG太貴﹖而且叫CG機械人跟另一部機械人打架可能也很費很難像真﹖(雖然美國大片就是這樣拍,但大電影跟電視劇的預算畢竟有別)
警棍消失這一點在劇中完全沒有解釋。不過在下倒也可以提供同樣解釋﹕因為經濟太差加上需求消失,原廠(即篠原重工)已經沒生產零件(劇中已提過所有零件都是東拼西湊,甚至用改裝件,但小說版卻說篠原還會免費為隊裡提供零件的)。像電磁警棍這種直接撞擊的武器,自然一早就全部用爛報銷了。
另一個非戰之罪的弱點,就是源自機動警察故事本來的荒誕性質,原著有很多場面或橋段都是極之誇張。可是現實並不公平,看動漫卡通時有誇張情節我們會視為理所當然,但真人版出現同樣情節就未必接受到。
例如真人版裡面使用彈底有輻射標記的彈頭時(可能是高爆彈,與平時用的散彈不同),就會產生蘑菇雲,警視總監視察時開炮甚至搞到基地像核爆現場般全部炸毀,而那些人竟然全部爆焦但沒死掉。這種情節在真人身上就顯得太誇張了。
又或者好像這一幕(第七集),抓到炸彈狂徒後原來還有個炸彈未找到,結果繁夫班長浸熱水浴時就被炸上半天。(日本人似乎很喜歡坐在鐵桶裡浸熱水浴)
而他之後竟然還可以上班。(雖然第八集是卡莎反狙擊的獨腳戲,繁夫班長不用出場,但第九集他就回來拌水泥了。)
寬容地看,就當是一批真人在演動畫好了。
最離譜的,就是人家電視劇其實是在鋪排最後的電影「首都決戰」(有如動畫劇場版的那齣政變戲),無線卻只買了電視劇沒有買電影。雖然有人說電影也沒甚麼機械人打鬥鏡頭令人失望,但畢竟這跟電視劇是相連的。沒有電影內容的話,電視劇最後一集就會變成不知所云(有些朋友的確如此反應)。
---
(機動警察新世代﹕背景篇 / 吐糟篇 / 人物篇之一 / 整備班篇 / 人物篇之二 / 劇情篇 / 廣告篇 / 詩詞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