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1月 27, 2018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海野綱彌《月薪嬌妻》,香港﹕東立,2017

謎之聲﹕嘩,現在才來談這個,有沒有OUT了點﹖

因為寫這篇文的是個OUT洲人嘛。

通常大熱的東西在下不會特別去追的,只是當時聽了朋友講劇情,後來見有中文版漫畫,所以就買來放在學校了。似乎因為少年很難體會這種「熟齡處男」的劇情所以反應麻麻,於是聖誕節就自己借回去讀。讀了覺得果然不錯,於是又去找劇集看。

為何會放在學校﹖因為我認為這個故事其實值得學生看。原本沒愛情的男女,純粹因為女主角想留在都市生活而以「家務僱員」身份同居,再發展感情的故事,看起來很離譜,因為它完全不符合現代人「先有愛情才同居或結婚」的主流想法。可是,故事破格、引人想像才吸引。而且故事中對男主角這類「專業單身漢」為何會變得退縮被動,以女主角心理系碩士生的角度提出了相當「到肉」的看法,更易令讀者(其實只是你這種毒男﹖)深有共鳴、覺得「就是這樣,被說中了」。

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後帶出了很多社會問題。無論是社會政策應該如何鼓勵結婚生育、單身人士面臨的歧視,還是家庭主婦的貢獻遭忽視、職業婦女和老姑婆的糾結之類,作者都透過女主角的口提出了很多想法和質疑。這些內容跟通識科討論香港人生活素質(課程文件如此,應為「質素」)、或者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都拉得上關係。所以你可以說,雖然故事大綱表面很「離地」,但內涵其實很「貼地」。故事核心的思想只是「家庭是夫婦共同經營、並不是在外工作賺錢的才是主人、家務也是貢獻應獲實際認可」而已,反而是相當「不新奇」、「很正路」的想法。

何況你認為「找個人同住只為了僱用她處理家務」很不真實嗎﹖雖然現在連日本人也覺得這個設定很虛幻(當然更虛幻的是新垣結衣住進你家),但別忘了PTGF、援交這類「用錢解決情感需要」的現象都是由日本人風行在先。很多社會新現象在日本形成後,就會逐漸在台、韓、港各地出現。有沒有可能這種現在看來離譜的設定,將來會成為現實﹖誰知道十年後你會否真的跟個家務員同住了﹖(毒舌﹕只差在那不是新垣結衣也不會愛上你) 又或者,你會是那個為生計不得不住進別人家的家務員﹖

 (泛科學,有人真的以心理學寫了篇分析)

改編電視劇由星野源和新垣結衣主演,評價非常好,兩人都算是貼近原著主角。星野源扮演IT毒男甚有說服力(雖然暗地裡總令人覺得他像坤哥一樣是偽毒),結衣BB萌演妄想更是神似,漫畫裡誇張的害羞滾地動作由她演來,不旦不失真而且激萌。
一般而言改編很難不被批評,方某近年看過的幾齣改編作品中,恐怕只有《啟航吧﹗編舟計劃》(電影《字裡人間》)感覺完全對頭。很多改編作品就算不是改到體無完膚,也會因為遷就影視需要而令角色平面化。更不幸的就像《古書堂事件手帖》般,情節、佈景、配角都做得好,唯獨是選錯男女主角,於是大敗。而《逃恥》可能是近年改編作品中最獲好評的,各方面都跟原著感覺相近,就算看得出改動了的地方,也跟原著劇情若合符節,不至於格格不入。
故事劇情於電視劇而言可能是「太不真實」的(畢竟單身女子住進單身男子家裡打工,還要那麼主動,並不符合一般電視劇的男女角色定型),但實際效果並不令人感覺奇怪。除了因為故事內容其實觸及很多社會現實問題之外,另一原因可能是因為經常插入的女主角妄想。因為這些妄想「更加古怪」,反襯起來劇情似乎也不算太離奇。

撇除男女主角,其實劇中配角也不錯。尤其是演姨姨百合的石田百合子,不只名字幾乎一樣,也演得很放、很貼近原著的性情。想不到她竟然還真的像角色一樣是單身貴族(差在原著說百合沒做過就直接進入更年期),找她演這種角色倒像有影評說《柏靈頓2》找曉格蘭特演過氣名星是自嘲一樣。
要跟個年輕貌美的女主角並肩演戲讓人比較已經很危險,而且百合這個角色還是不會勉強打扮裝年輕的,所以劇中經常可以見到發黑的眼袋和額頭縐紋。這樣站在妝扮得完美無暇的女主角身邊,還真是很容易相形見拙。
我猜如果是本地大台的某些大姐,可能受不了這樣比較也要武「妝」一番搞得原味全失。但也可能角色性格和本人近似,大家都是有自信的事業女性,所以她演得夠放,發揮到原著中百合的魅力。感覺真的既像姨姨又像大姐姐般親切。

飾演基佬上司沼田的古田新太也是很好戲。對他沒甚麼印象,不過見到維基寫著他演過忍者亂太郎的飯堂靚姑……係喎,咁就有印象啦。
反而是演愛家同事日野的,演得真的有點太誇。見他抱著男主角高叫,不知道會以為他才是基。
演風見涼太的大谷亮平,在網上見到有些批評說他演出平平。在下沒特別覺得他演得好不好,不過電視劇中這個角色似乎只需要展示為靚仔型男,那麼他算是不斷chok樣充份完成了。(當然跟厲害的百合做對手戲就很難不被比下去了。)

不只是逃恥舞受歡迎,原來把歌詞粵語改編的也有不少,隨便一找就有幾段(挽歌之聲山卡啦G Lee)。不過我認為改得最爆笑的大概是火土那句「要快就快,訂了契約就上班﹔要怪就怪,自己乜都想懶。洗衫加擦地埋首兩餐,全部你埋單」(其實填得最美那句是「人在羞恥證實仍不想放棄」啦)。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

星期六, 1月 20, 2018

2018理大大富翁比賽記

這幾年搞大富翁班其實麻麻,可能因為學生真的太忙,而且都被幾個「明星活動」吸引了,剩下的課外活動就半死不活了。以往的學生比現在的對其他遊戲更有興趣、對校外比賽也比較熱衷,至少也有一兩個。這幾年隨時連一個都沒有。所以連大富翁公開比賽也有幾年沒參加。

今年港大比賽公佈太遲,全校已在準備校慶開放日,根本沒人有空理你。但理大比賽公佈較早,總算有一個學生報了名。(奇就奇在,理大比賽報名後只會說「候補」,不會叫你去交費。我還以為已經爆滿,後來問大會才知道原來交了錢就有得玩,那麼你應該告訴人報名後去交費嘛……候補甚麼呢﹖)

而更離譜的是,當日早上我發現被學生放了飛機,後來發現他根本忘記了有比賽﹗(明明我幾天前才提醒過﹗)
於是就只有單人匹馬去了。

這些年來,自從大富翁愛好者變得專業化,大富翁比賽變成真正戰場,在下這種數口不精又缺乏談判技巧的人就很難贏。現在有全港種子排名賽,更是如此。不過今年倒有不少小朋友參與,連大會都感到高興。

(理大課室,兩邊都有大螢幕,非常適合小組討論用)

---

方某一向骰運差,但沒想過差到這個地步。

第一場擲到先起步,但先起步不等於好運,因為在下可以身為先行者但幾乎甚麼都買不到。最後只有兩塊不同的色地、和一個火車站。有個在家已經經常玩大富翁的小朋友(圖中藍衫)卻玩了一大堆地。

另外三家(不包在下)本來打算自己交易,但談來談去都談不攏。他們要的最後一塊紅色地又碰巧被我買下(也只有三塊地,陰公﹗),所以變成四家交易,條件更難講定,結果一直在拖。
結果小朋友旁邊一位仁兄就跟小朋友自行交易起樓。方某人無地無勢,也沒甚麼談判籌碼,所以乾脆把色地都放出去,高價換來所有火車站。打算重複以往比賽的策略,就算沒有起樓機會也可以用火車站每次收二百,勉強撐到底。

但以往初賽都是限定一小時,要撐還有點可能。現在初賽個半小時,其實就撐不到,所以乾脆破產。不過相比其餘三家換來色地發展的,有兩家已經破產得比我更早(因為起樓很貴,而且不一定有人踩中)。我是最後一個破產,然後小朋友和另一人爭持到完局。

---

午飯第二場,不只飯氣攻心而且骰運更差,地契也只有幾塊。這次三角交易,換來淺藍組並把所有不成組的色地都放給拿啡色組的人。剩下那個強家是自己拿到整個深藍組起酒店,而我抽到張「直達太平山」而死,死得比上一場更快。結果淺藍組沒幾次被踩過,我就破了產。

我們三家交易時,我就覺得拿啡色組的那個要求太多(我想留兩個火車站都不成,不過自己牌面又是弱家所以算了)。
然後剩下兩家,都不想對方死(因為對方死了自己也很快死),所以每次一踩中深藍組,另一家就會超高價收購對方已抵押的無謂地契作打救。每次拿啡色組那位仁兄也是索求特別多的那個,我看在眼裡。

不過這局算是娛樂性豐富。因為大家原本都以為一早拿著深藍組的那家反正會贏,就算後來兩家死了剩下啡色組的,大概也只能看撐得多久吧﹖怎料運勢逆轉說來就來,深藍組的領先者,竟然先後抽到機會和公益福利的「房屋維修」牌,而且還先後五次踩中啡色組仁兄佈重陣的元朗(桃紅組),於是破產,讓拿啡色組的那個贏了。
這局連銀行都在不停大聲唱「我直入元朗,你老豆疊羅漢。」XDDD

事實證明﹖大富翁真是一個mean人遊戲,做人最mean者勝。

---

反正都輸了兩局,最後一局也沒甚麼吧﹖這局有個小妹妹、又有個港媽,還有另一個一般玩家大哥哥。

骰運也是麻麻,尾二出發,同樣也是跟在人家後面食塵,最後也只有五塊地。
這一局進展非常緩慢(總裁判形容為「和平」),到中場大哥哥和小妹妹交易,大哥哥得到桃紅組、小妹妹得到啡色組。小妹妹的啡色組立即起酒店之後就無事可做,所以悶到想瞓,不斷要爸爸提醒她擲骰。

大哥哥得到桃紅組,其實對在下和那個港媽最危險(因為我們沒成組),但不知為何他起樓起得很慢。一開始他的理由是「沒錢」,但其實他可以把其他無用地契全部押掉籌錢(反正啡色組最貴才$450,很難殺人的)。後來到手上有錢,他又把錢留來交租,都沒有全速起樓,所以我們兩人才有空間慢慢談判。

原本港媽手上有一塊紅、兩塊橙,我就兩塊紅,想直接向她買她也不肯(這很自然)。後來我買到最後一塊橙色,心想應該有交易吧。於是開價讓她隨便選一組,我要另一組就行。然後她竟然不肯﹗更反建議給我一塊黃組換我的橙組,即是她可以集齊「號稱無敵」的橙色組,但我只有兩塊黃色還要求大哥哥施捨最後一張黃色﹗(你明白為何我說她是港媽了﹖)

要不是這樣,我建議另外出價買紅組、或者橙色加錢再紅組,她的出價也太高(例如要我出一千買紅色組),所以我也跟她拉倒,就大家在拖。我甚至向她反建議,不如照妳開的那些條件,我可以賣橙色地給妳(當然她自己也不會接受,足見其mean)。只是因為那個大哥哥起樓肯定超慢,所以兩人才沒死亡風險。

後來直到大哥哥開始佈置「危險的」第三間屋(因為大富翁收租、第三間屋增幅最鉅,所以一般一塊地要有三間屋才有效益,稱「三間屋效應」),港媽才開始心急,竟然回頭跟我提出我原初的一換一建議。
我也不跟她賭氣,就讓她拿橙色組、我自己拿紅色組好了。

當然,她不肯放手是有原因的,因為她知道我手上有錢(其實因為局面拖得太久,大家不停過起點、拿公益福利,兩人手上都有不少錢,只是我地買得少,現金比她多一點),所以怕我很快起樓就會令他們破產。但反過來,如果我按照她的苛刻條件,送上「無敵」橙色組還要把大半身家交出,那倒不如直接宣佈她贏了好啦。

結果如她所料,我錢比她多,所以就算在紅色組樓價較貴也起樓較快,臨終局還起了酒店。但因為起樓實在太遲,不足半小時根本殺不了人(這也算是她策略成功),所以最後雖然方某終於「扒頭」成為這局第一名,總身家也只有七千幾,但其他人全部不用破產,最差那個也有三幾百元在手。


據聞有四五十人參加(另外還有十幾廿人沒出現),最後得第廿五名,也不算太差了吧﹖

---

Paddington表示,天冷要出外觀賽一天那麼悶,當然要去飲碗辣辣薑湯蕃薯糖水啦。

星期六, 1月 13, 2018

圖書館信箱之圖書館主任職務及兼任行政工作指引

(這是為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訊寫的)

問﹕有同工提出自己的教擔和兼任工作量相當重,想請問與其他同工相比是否過重。新校長亦要求協助圖書館之文員到學校其它崗位工作。他想詢問如何爭取自己的應有權益?而政府對圖書館主任的職務及兼任其它行政工作有否指引?

答﹕官方文件已多次指出圖書館主任應專注於圖書館職務。

例如《基礎課程教育指引》(2014)〈從閱讀中學習〉章節就提及校方應「調派學校圖書館主任處理專業工作。」
而同一指引的〈優質的學與教資源與學校圖書館發展〉亦提及校方應了解學校圖書館服務對學生閱讀和學習的重要性」並「鼓勵和支援教師與學校圖書館主任的協作計畫和教學,並為他們作相應的時間安排和資源調配。」

《高中課程指引》(2009)亦提及圖書館主任是「圖書館負責人、閱讀統籌主任、資訊專家、教學夥伴及課程資源促導者。因此,學校應確保圖書館主任有足夠的能力和空間,有效地履行上述主要角色的責任。」並呼籲校方反思「你的學校如何創造時間和空間,讓學校圖書館主任在不同的課程領域作出貢獻?」

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致全港校長的信件《推廣學校閱讀文化》(2002年9月2日)更明確指出「學校圖書館主任一職是在學校一般教學人員編制以外的常額教師職位。校長應調配學校圖書館主任全職擔當所屬職位的職務,以便他/她們能有效發揮職能。」

以上文件可於教育局網站找到﹕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4-key-tasks/reading-to-learn/list-of-ref-doc/index.html

可惜的是,政府現時對於圖書館主任的教擔和行政職務並未有硬性規定或指引,所以有些學校會為圖書館主任添加太多圖書館以外的教擔和職務,令他們無法專注於圖書館工作。

根據本會去年向同工發出問卷收集數據的結果,在150個回應中,只有25.3%的同工沒有圖書館課以外的課節,12%每周少於五節、23.3%為每周五至九節、22%每周十至十四節。換言之有17.4%的同工每周有多於十四節圖書館課以外的課擔。過半數(66%)同工認為沒有足夠時間處理圖書館主任特有的職責。而且有43.2%同工沒有圖書館助理協助、另外33.1%同工只有少於1.0個圖書館助理協助

就此情況,本會已向教育局提出訴求,要求教育局向校方提供圖書館資源的分配指引,包括圖書館主任的課擔和行政工作、圖書館助理的提供、和學校撥款水平等。在本年年初的會員大會作報告後,教育界議員葉建源亦建議我們與教育大學合作,向受訓的校長和教師講解圖書館主任的角色,好讓他們有更深了解。本會現正跟進當中。

此等工作有望長遠改善同工的工作環境,而對於眼下職務如已影響圖書館本務,閣下亦可聯絡教育局學校圖書館組。他們會不時訪問各學校和了解校方如何運用圖書館支援學與教,並提出相關建議。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sch-lib-services/contact-us/index.html

(後話﹕
部分同工或會期望本會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或行動爭取權益,但以現時同工普遍的意願而言,這類行動較難得到廣泛響應、成功機會亦較低。近年外界一些工會組織的冒進行動,足為殷鑑。
本會除了繼續透過教育界議員向局方施壓,要求制訂指引和公開更多資料之外,亦已開始與教育大學合作,參與師訓課程。事實上,我們從歷年的圖書館成功案例均可看到,校長和同事對圖書館工作的支持和合作非常重要,而這一點有賴於他們真正了解圖書館對提升教學效能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教育專業團體,我們亦期望透過校長、教師培訓和各色專業發展活動,除了提升圖書館主任的專業水平和形象,亦可以讓教育界同工了解圖書館的重要。只有當他們了解圖書館的重要,圖書館主任的工作環境才可以得到長遠改善。
當然,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訓工作並非可以即時收效。所以我們仍會繼續要求就圖書館的工作制訂指引,以便學校分配人力和資源時有所依據。)

星期六, 1月 06, 2018

有關教育的法律權益

(這篇是為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訊寫的書介)



林壽康、余惠萍《香港教育法—疏忽侵權篇》,香港﹕進一步,2014 (先前介紹)
林壽康、余惠萍《香港教育法﹕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香港﹕印象文字,2017 (先前介紹)
權益及投訴部《讀出我權益—教師權益手冊》,香港﹕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2016

回想起來,我們的師訓課程,好像很少提及法律問題。(現在或許多一點﹖或者要更年輕的同工指正——竟然用「更年輕」來兜個圈說自己還年輕,筆者也算厚顏無恥。)
當然啦,我們的訓練主要都是講如果處理課程和學生的心理,這固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可是對自己的法律權責了解不深,似乎卻有點「有前冇後,打死罷就」之弊。不是因為誤觸法網而惹禍上身,就是因為畏首畏尾而不敢作為。

香港出版中文法律書籍的已算冷門,以教育界為主題的就更冷門。正如第一本書的延伸閱讀表所示,以前討論教育界法律責任的本地文獻很少,尤其中文只有莊耀洸一個人寫。前兩本書的作者都是教育界、又有心推動法律教育的人士。

第一本《疏忽侵權篇》顧名思義討論疏忽責任,作者介紹了本地和其他普通法地區的教育案例或其他經典案例,由上學前到放學後都討論到。疏忽責任其實並非要求學校不出錯,只是要求校方和老師行事時謹慎、預先考慮風險和採取預防措施。問題反而是,現在權益意識高漲,於是惹官司的風險大增,而且政府把越來越多責任推給學校

例如政府省了特殊學校經費、卻沒有給一般學校足夠人力物力的融合教育政策。《深夜小狗神秘習題》(中文版由台北大塊出版)裡面的自閉症英國主角有個特殊教學助理跟著上課,香港有哪所學校做得到﹖於是十幾年前我為教授當跑腿到不同小學做實地研究時,就眼見弱能學生一直被其他同學欺負,而老師無暇察覺。計時炸彈一旦爆發,被控告疏忽的就是學校和老師,而非教育局。雖然這其實是政策不良造成的「屈機」問題,但老師始終要了解這個「機」,否則更難應付。

但相比第二本《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而言,第一本已屬簡單,單從厚度已經看得出來(177對358頁)。畢竟涉及疏忽的民事案例多的是,只差在是否教育界相關,但不同行業的疏忽概念其實差不多。可是教師註冊或合約的案例就真的很少(就算在英國也很少),而且法例規範與其他行業不同,所以書中很多問題都懸而未決。更大問題是相對於其他專業(例如醫護、法律、社工),教育條例的規定其實很含糊籠統,就連在甚麼情況下會取消教員註冊、是否可以重新註冊之類,都沒講清楚(亦沒有案例讓法院解釋清楚)。於是作者只能透過比較其他界別的案例提出看法。

教育界另一麻煩之處在於僱傭合約。一般私人企業或組織的合約當然完全是私人合約,只要不違反僱傭條例就可以。而政府公務員的合約亦明確受限於公務員相關條例和規則。可是香港教育界有一個算是世界奇觀的特色,就是大部分學校都是非官立,卻又要依賴政府撥款營運的資助學校。換言之那些教師只是跟辦學團體/校董會簽私人合約,但校方卻要遵守《教育條例》和《資助則例》的限制。

問題是校方的標準合約通常只會要求訂約教師遵守教育條例和資助則例,卻沒有寫明校方也要同樣遵守。於是假如有學校解僱教師的程序不符資助則例,理論上它違背了對教育局的承諾,但並沒有違反合約。而因為教育局並非訂約一方,所以教師說校方違反資助則例,法官很易會理解為與案件主角「僱傭合約」無關。這個問題甚至已經打上終審庭,最後兩章就是涉及兩宗本地解僱教師案例。但因為諸位法官大人對教育界這個「政府撥款+規管校方僱人提供服務」的模式不大理解,所以判決其實沒回答很多問題。就連常額教師是否必須為長約教師、不容校方以每月續約規避《資助則例》規定,也沒有說清楚。

儘管很多問題懸而未決,但作者的分析、講解和評論無疑可令廣大教師更了解這些爭議的內容,進而關注自己的權益。由於缺乏案例,作者花了不少篇幅討論「自然公平原則」和司法覆核,希望幫助讀者了解在哪些情況之下,自己可以透過司法覆核爭取權益。(對司法覆核特別有興趣的同工,可參考戴耀廷的《司法覆核與良好管治》,香港﹕中華,2012)

這本書唯一不好之處,在校對不嚴,出現一些簡單的錯漏。例如多次把規管醫生註冊的機構稱為「醫學會」,其實官方監管機構是「醫務委員會」,香港醫學會只是歷史悠久的醫生會社,它有份推選醫委會委員,但無權決定取消或暫停醫生註冊。筆者當年幫醫學院教授辦事時,就曾經口快說錯,立即被更正。

作者在《疏忽侵權篇》序言提及計劃出版六本,包括《教師權益篇》、《學生權益篇》、《教育條例篇》、《保險法篇》和《蓄意侵權篇》。《教師權益篇》似乎就是《教師註冊及僱傭合約篇》吧﹖其餘四本亦值得期待,希望作者能儘快完成出版。

至於《讀出我權益》放在最後介紹,因為它最簡單,不就是行內最大工會的「工友手冊」囉。憑著豐富的處理投訴經驗,整本書以Q&A形式綜合了各類型最常見的問題,查閱十分方便。價格亦相宜,就算懶得私藏,買一本放在教師參考角讓同工翻閱也很合適。

有些人以為,有工會代替自己去做抗爭這類「污糟事」就行。其實工會是工人的集合,工人的參與和團結直接影響工會的力量。工人袖手旁觀的話,再大的工會也只是空殼而已。如果行內最大工會面對官方尚且難得寸進,在校內已屬「孤掌難鳴」的圖書館主任,若不在校外團結集合力量,更難有所作為。同工唯有團結展示專業、力爭權益,才有可能得到外界尊重和公平待遇。

在《圖書館內亂》(見2014年6月會訊介紹),女主角笠原曾經被室友柴崎教訓﹕「要幹正義使者就要有在泥水裡打滾的心理準備」。其實不只是正義使者才要這樣呀。

古人要求知行合一。了解權益,說是簡單,卻也毫不輕易。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