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六, 2月 12, 2022

教科書不會教的36個香港歷史人物


港識多史《教科書不會教的36個香港歷史人物》,香港﹕亮光,2021

顧名思義。雖然有些人物其實也很出名,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人大抵都會聽過,但又的確不大會在歷史教科書中提及。畢竟在中史、世史環伺之下,香港史在歷史課程中所佔比例其實很少。(當然已經比我們讀書時多—因為當時幾乎不提,只靠自學。至於福澤諭吉、尼古拉二世、胡志明、宋慶齡、尼克遜這類大人物,歷史課或者會提到,只是未必會提及他們跟香港的關係吧。)

書中人物分成六大範疇。

香港首先是個商埠,所以第一部分是「商人」。這裡七個人物,其實除了布力架之外,其餘六位就算不熟識,多少都會聽過。只是就算聽過也未必熟悉,例如黃克競,平日聽得多(至少你會知道港大黃克競樓和長沙灣的黃克競工業學院/IVE),在歷史博物館的工業展覽也會見到黃克競是「光學大王」,可是他究竟做了什麼厲害的事,倒不知道。書中會有較仔細的介紹。

第二部分「政界」又七人。如果對香港歷史有興趣,除了歐德理之外,其他六人你大概都會知道他們做過甚麼。司徒永覺在淪陷期間的貢獻,或者沙理士無懼恐怖份子去營救香港運動員,仍然是令人感動的故事。好像許舒這類管治殖民地管到愛上當地歷史文化甚至去研究的英國官員,觀諸香港、星馬等地的殖民史,其實不少。

第三部分「文藝」四人。葉靈鳳因為跟左派文人多有交往,所以一直不少人討論他。區建公本來名不見經傳,但因為近年有人整理字體而為大眾所識。至於殖民地早期攝影師黎芳和路過的法國畫家,倒真的是新知了。

第四部分「娛樂」五人。基本上因為娛樂界等於「名人」,所以基本上都會聽過,充其量就是細節沒讀過。

第五部分「女性」六人,並不是指其他介紹的都是男人(娛樂界很明顯有女人、後一章的宋慶齡亦然),而是指在香港史上有爭取女權或開創意味的女性。除了西比醫生在《香港西醫發展史》讀過外,其餘都不見經傳。

吳嬌那一段提及吉士笠街被稱為「紅毛嬌街」就是因為吳嬌而名,而之前一直被認為是出於西洋妓女。掌故家梁濤先生在《香港中區街道故事》(三聯,1991,以筆名「夏歷」出版)討論這條街時也沒留意到吳嬌,只是提及當地有很多外國人的情婦居住,稱紅毛嬌。(梁濤同時提及旁邊的擺花街也是因為附近有西洋妓院,洋人嫖妓會附庸風雅先買枝花送贈,於是有很多小販擺賣鮮花,故名。)

第六部分「旅客」七人。六位都是政要,除了夏威夷國王加拉嘉華較少人認識之外,其餘都非常著名,只是我們未必知道他們跟香港原來有段緣(例如尼克遜不只留情,還留下一間圖書館)。最後一位是貝聿銘,在香港讀過十年書,其實很難算是「旅客」或「過客」吧﹖

本書內容看起來不算很「重要」,因為這些人物大多只是香港歷史的一個側影,大部分人的生涯對香港影響不大。(當然像司徒永覺、西比醫生或者尼克遜這類人對香港影響還是很大的,後者至少影響了東亞冷戰格局,美國跟中共建交甚至可能對英國處理香港問題造成壓力)

那麼為何還要讀這本書﹖是為了瑣趣。有些事情未必重要,但對於了解歷史背景有所幫助。就像是砌圖上顏色不鮮艷、沒特別圖案,平平無奇的一塊。砌了上去好像也沒甚麼特別,可是沒了它,砌圖又不完整。

近來多了這類書。就像剛剛出版的《香港保衛戰紀—十八個需要記住的香港故事》(剛剛買來讀),部分故事的主人翁都只是小兵,生死對戰局未必有大影響。可是再小的故事,都是香港故事的一部分,值得關心香港的人留意。

---

筆記,或挑骨頭﹕

p.27 圖示「1912年九龍倉下的皮草倉庫」應為「旗下」。

p.39 「後來更插手經銀行匯款」應為「經營」。

p.67 「文物館以羅桂祥為新翼大樓名命」應為「命名」。

p.80 「他向英國駐澳領使館」應為「領事館」。

p.88 「「鳳鳥復興,漢英昇平」是戰後郵票的字樣,象徵香港華洋共治。」

充其量是共處,哪有讓你共治﹖

p.102 「垃圾蟲……許敬雅以中國傳統的龍作基礎,轉化成為矮小頑皮的小朋友龍,目標是營造可愛而又壞壞的形象」。

我很懷疑這個說法。首先垃圾蟲本身不像中國傳統的龍(瘦長、有威嚴、象徵正義),反而像西方傳統的龍(肥胖、像恐龍、象徵魔鬼),其次如果把中國的龍變成垃圾蟲,肯定會被批評是醜化中國文化和歧視華人(他們恐怕不會覺得可愛),我想英國人也不敢這樣做。

p.107 「幾乎所有新界大小二事都要顧及」應為「大小事」,「大小二事」是指大小便啦。

p.109 「殖民地部亦為他改下「許舒」這個官方中文名方便辦工。起初他被告之這個名有「允許、舒暢」等良好寓意,但後來卻被告知與廣東話「會輸」的發音十分相近。」

「許舒」用廣東話讀應為「去輸」吧。

p.114 圖示「許舒接受香港電台介紹由石壁掘出的古錢」應為「…接受香港電台訪問,介紹…」

p.121 「奇怪的是村民反應與我們認知的香港村民排外、害怕外國人的情況很不一樣。黃泥涌村的村民對他很友善,家家戶戶都請他進去飲茶」

排外的是新界那些原居民大族吧﹖香港島那些村落應該以漁民和小農民為多,因為位處貿易通道上,應該較早接觸外國人。

p.122 「之後他乘船到昂船上的村落」

應為昂船「洲」(這是島)。另外在下也沒留意原來昂船洲有人住。

p.174 圖示「鍾偉明曾在麗的電視工作」應為「麗的呼聲」。

p.207-208 「即使何艾齡在1918年畢業亦無緣入讀只收男生的香港大學,事情在數年後終於遇上轉機。1921年,適逢當時教育司的女兒 Rachel Irving 由英國來港後,想在香港大學繼續學業。港大一開始也是拒絕了她的申請,教育司當然也不甘示弱,並把情況轉介給律政司處理。律政司因此引用了大學條例,指任何十六歲以上,通過了入學試而又交足學費的人,都可以入讀入學。Rachel 成為了第一位香港大學女學生。有見及此,何艾齡托哥哥把學歷證書送到港大,最後確認她的確符合入學資格。 」

果然無論任何時代,任何不公平的待遇都是要影響到官員(的家人)才會得到處理。

p.222 「由於軍艦會噴出黑煙,所以被稱為黑船。」

我見到黑船的資料從來都是說因為當時軍艦塗上黑色呀。(雖然英文維基有提及黑煙,但日文維基也只是提及船塗了黑色。)

p.230 「根據夏威夷憲法會由國會投票選擇君主,加拉嘉華擊敗另一位選人愛瑪女王(Queen Emma)」

首先「後」應為「候」,其二Queen Emma其實是王后(既然沒被選出又何來會是女王)。

p.236 「尼古拉一行人乘坐俄國戰艦亞速(紀念)號(Memory of Azov)」

很難明白為何不直接譯「亞速紀念號」而要用括號。(維基百科提及這個名時沒加括號)

「香港政府也不敢怠慢這位貴賓,派出了港督德輔、駐港英軍司令白加(George Barker)迎接」

近字應是贅字,而且港督本人就是港府之首,又何來會「被派出」﹖其實寫「由港督德輔、駐港英軍司令白加迎接」即可。

p.237 「其中一名小販竟向他們推銷動物,這些動物並非一般雞牛豬等家畜,而是白色猴子和兩頭小象,他們特別記載到那兩頭小象動也不動,估計已死於寒冷天氣。」

方某不是沒想到有小販兜售野生動物,而是想不到1891年已有人輸入小象。

p.242 「1930年……胡志明在香港隱姓埋名,本來一直無人發現,但上海政府部拘捕了共產國際間諜部門的首領」

應為上海工部局,當時還是租界。

「香港政府容許政治庇護以及容忍陰謀論

應為「陰謀」,這裡是指港府容忍有人搞政治陰謀,但不容危及附近地區(以免招來政治壓力)。

p.244 「代表香港政府的大律師,竟然建議庭外和解。這位大狀認為事件是將引渡(extradition)包裝成驅逐(deportation)」

很眼熟﹖不過當年的大狀會覺得官司勉強打下去對政府不利,乾脆作罷。

p.250 「1940年3月尾三人在家中召開香港婦女界大會推動「傷兵之友運動」後,馬上有其他本地團體響應,兩個月內便籌到四十萬,香港人的課金實力不容小看。」

身為國際商業都市,香港的確除了錢之外沒甚麼多。

p.254 「尼克遜認為這種傲慢是歐洲殖民者的過失,導致在亞洲的殖民帝國瓦解,而今後美國要汲取教訓,對待亞洲友邦就應該保持尊重。」

結果英國人等到六七暴動才學會這點,而美國本身仍然自大。

p.255 「遷移至旁邊建成的乾新樓唐二樓

讀時不大明白,原來乾新樓是一幢樓的名字。

p.261 「母親則是清朝國子監祭酒(隸屬禮部,執掌綜典禮儀之法)後人」

不是說祭酒不管禮儀,但祭酒更重要的應該是管國子監的學生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