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配樂﹕日劇《仁醫》OST 市井の人々)
集郵博物館入場費$6坡幣,本地人還免費。入口是賣集郵品的地方,方某雖然已經不收集郵票,但還是有點興趣看。
而且在這裡寄出的信件還會有特別郵戳,有興趣的可以買張明信片寄給朋友。不過這裡只收空郵價錢,不提供平郵。(不過反正也沒人要等平郵吧﹖)
第一展廳主要是以有趣方法介紹郵票基本知識,所以連裝置也比較有趣,例如這張黑便士的女皇就會轉頭面向觀眾說話﹕
郵票加蓋的例子﹕英屬馬來亞郵票被加蓋「大日本郵便」字樣
戰時雙方都利用偽造郵票來擾亂對方。納粹德國就曾經執行一個叫 Operation Wasserwelle 的計劃,把「Liquidation of Empire - Singapore」(帝國清盤—星加坡)字樣加在假郵票上,希望破壞英國士氣。
郵票的造型和物料可以千模百樣,但我想看倌也沒想到,不丹曾經發行「唱片郵票」﹕
吉布提又發行過木材郵票﹕
郵票當然有宣傳用途,這隻「禮貌獅」小時在彼邦就經常可以見到,主要都是提醒市民要排隊之類﹕
這是星加坡第一個郵票,字面是印度郵票,因為當時星加坡隸屬東印度公司。
中庭是專題展覽,因為今年是馬年所以全都是介紹馬相關的東西,當然包括郵票。
眾多馬年郵票中,我認為今年由日本發行,包括不同字體的馬年紀念郵票最好看。
不看不知道,香港也捐了兩個有皇冠圖案的郵筒給這邊﹕
(因為新加坡自己的舊郵筒,在獨立後就把皇冠全部鏟走了。可惜。)
馬﹕「你成日講蕉,畀你睇下我地食乜野啦。」
騮﹕「紅蘿蔔都話丫,食草有冇 dry d 呀﹖仔仔好似你咁 dry 難怪冇女朋友啦﹗」
馬﹕「你睇下行字先啦,仲有粟米啦、蘋果啦,好多野架。」
騮﹕「有蘋果都好D﹗(草就留番畀你啦)」
另一展廳則介紹新加坡郵票,有一幅地圖把郵票上出現過的地標按地點展示﹕
很好的地理教育,香港宜乎一學。
其中一個角落收藏了新加坡獨立後每一年發生的郵票。
這就是方某出世前,二月二十四日發行的公制紀念郵票﹕
一樓第三展廳是一個超級英雄特別展覽,展出一些超級英雄的模型和紀念品,當然還包括紀念郵票﹕
二樓分成幾個部分,Heritage room 是懷舊區,以舊式新加坡街頭小店的場景,介紹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郵票。例如方某小時候常見的這套帆船郵票﹕
另一展廳是 Spice is nice 專題展覽,畢竟歐洲列強進佔東南亞,本來就是為了找香料。這個展廳展出不少香料和它們的相關郵票﹕
(不止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鄰國自然也發行了很多這類郵票)
還有就是介紹本地各色美食的郵票﹕
還有一款是各種卡通化的糕點(他們叫「粿」,閩南話讀kueh。除了各款娘惹粿外,華人也有很多種粿,例如菜頭粿、紅龜粿、水粿、o都o都粿等)﹕
較大的是珍品區,主要是展示新加坡郵政歷史和一些珍郵。這兩個郵箱就給大家看看裡面的情況﹕
這一款「郵箱」其實是安裝在大廈裡,長管會通往樓上各層,所有的信可以直接投下在樓下收集,直到1986年才拆下來﹕
新加坡似乎很習慣這種方式。例如組屋每個單位都連接到一條垃圾槽,打開蓋直接把垃圾拋進去,工人就在地下收集。我們覺得這樣很臭,也容易讓蛇蟲鼠蟻爬上來吧,但又沒聽見他們有投訴過。(不過可能有人投訴的,所以新樓做法不同了,另文再述。)
香港人「電燈柱掛老鼠箱」聽得多,這邊卻有電燈柱掛「郵箱」﹕
問題是,掛得那麼高讓誰去投寄﹖
包裹需要綁緊封死,於是就用鉛塊打印封繩,就像古人用火漆封印信件一樣。
後來就改為用印上標記的金屬夾子取代。
有趣的是,跟香港同行一樣,這邊也把揀信傳信用的大木車稱為棺材﹕
日軍佔領星馬後發行的通用郵票﹕
獅頭圖案原來是1986年才啟用,方某算是逢時﹕
走廊展出各國的多款郵筒模型,這幾個是新加坡獨立後用過的﹕
黃色的是1971年啟用,1982年改用白橙條紋加新加坡電訊局圖案的,1992年改用白底藍紋的。
最後的展廳繼續展出各地特色郵票,例如這款加入網球場泥土製造的俄羅斯紀念郵票(2003,紀念2002年戴維斯盃)﹕
2008年奧地利也利用足球物料製造紀念郵票﹕
2012年荷蘭童書週就發行了這套紀念郵票,票面還可以像童書般活動﹕
甚麼金銀水晶這類貴價東西當然也有,大部分我都沒興趣。就除了這張泰皇2010年鑽婚紀念郵票,用水晶也算有個理由嘛。
博物館的洗手間也用了郵票圖案作標示,這兩張美國 Simpson 紀念郵票是真有其物﹕
(當然這裡就是複製放大版啦)
不是有內急入廁格,不會發現原來廁格內也有知識﹕
(現在的新加坡國慶是八月九日,是脫離馬來西亞的事。在英國治下成為自治邦時,國慶日曾經是六月三日。後者不說不知。)
連廁格也是以郵票裝飾,當然就不要問在下女廁有甚麼新知識了……
(下篇﹕土生華人博物館)
2 則留言:
小時候很喜歡集郵,儲了很多本郵票簿呢!看著那些色彩繽紛的郵票就覺心滿意足。唉,現在的小孩應該不會那麼容易便滿足吧?
依家果D應該要識郁的吧 XD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