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星期三, 8月 05, 2015

PISA 2012

這是暑期前去聽的講座摘要,文英玲博士主講。(前文﹕PISA 2009 / PIRLS 2011)

1. 大概是因應剛過去的PISA2015而辦。教育局仍是以中文科老師為對象,好像圖書館老師不用理似的。

2. PISA由2000年開始,現在包括了32個國家地區,分科學、數學、閱讀三方面。

3. 數碼閱讀可分為四類行為﹕
3.1 接觸資訊
3.2 創造資訊
3.3 娛樂社交
3.4 風險行為

4. PISA將閱讀分為三級﹕
4.1 提取與檢索 (access and retrieve)
4.2 綜合與理解 (integrate and interpret)
4.3 反思與評價 (reflect and evaluate)

5.1 OECD2011對「數碼閱讀素養」的定義為﹕個人能力用於數碼文本的理解、運用、反思和投入,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發展自己的知識和潛能,以及參與社會事務。
5.2 相比而言,DSE的中文課程集中於實用性和人文性。

6. 文本格式可分為幾類
6.1 連續文本 (continuing texts)
6.2 非連續文本 (non-continuing texts) (如圖、表)
6.3 混合文本 (mixed texts) (同一作者混合連續及非連續文本)
6.4 多元文本 (multiple texts) (多位作者撰寫同一主題,有不同觀點)
但PISA不用視訊,與小六TSA的要求不同。

7. 講者認為教師需留意﹕
7.1 數碼閱讀具備「閱讀」本質,與書面閱讀一樣,涉及認讀、記憶、理解、分析、推論、判斷、連繫等過程。
7.2 數碼閱讀因應媒體特質,具有特殊性,包括媒體技術、高度的識別、整合、評估、交流的能力。(後者怎樣令人想起御宅王﹖)7.3 自我監控、調適和管理的能力,尤其重要。

8. 數碼閱讀的爭議
8.1 缺點﹕不實資訊、不良資訊、混亂資訊、無用資訊
8.2 優點﹕更民主、用者中心、更整全、更自然(接近實境)、更具實用性

9.1 香港自2000+起參與PISA,上海自2009年參與。
9.2 2009年開始加設數碼閱讀評估,共19地區參與,包括香港。2012數碼閱讀評估共32地區參與,包括上海。

10. 數碼閱讀分級﹕
—5或以上(最低分數626)﹕能在不熟悉的題材上,有效篩選、分析及批判思考所獲資訊。需整合不同步十2結的資料並能掌握多媒體資訊。
—4級(最低分數553)﹕能在不同連結中搜尋所需訊息,在熟悉的題材上,作出分析及批判思考。此等級亦要求學生能詮釋關於科學、科技的資訊。
—3級(最低分數480)﹕能在數個地方綜合資訊,並進行簡單的分類。
—2級(最低分數407)﹕能在熟悉的題材中,運用低度的推理從簡單的數碼介面上找到並綜合資訊。

11. PISA 2012香港學生平均分﹕550。高於OECD成員平均分497 (500是基準分),在32個國家地區中排第三。
—第一﹕新加坡 (平均分567、標準誤1.2)
—第二﹕韓國 (平均分555、標準誤3.6)
—第三﹕香港 (平均分550、標準誤3.6)
—第四﹕日本 (平均分545、標準誤3.3)
—第五﹕上海 (平均分531、標準誤3.7)
—OECD整體 (平均分497、標準誤0.6)

12. 如果比較不同地區學生獲得不同等級的百分比﹕
(低於等級2、等級2、等級3、等級4、等級5或以上、等級2或以上)
—韓國 (3.9%、11.7%、30.8%、35.3%、18.3%、96.1%)
—新加坡 (4.3%、12.5%、26.0%、30.3%、26.8%、95.7%)
—日本 (4.9%、14.4%、32.3%、34.1%、14.2%、95.1%)
—澳門 (7.0%、22.8%、39.8%、25.3%、5.1%、93.0%)
—香港 (7.6%、13.8%、26.5%、31.0%、21.1%、92.4%)
—OCED整體 (17.6%、22.5%、29.9%、22.1%、7.9%、82.4%)
—方按﹕從比較可見,整體而言韓國比較成功,成績很平均,跌落谷底的人數非常少,只是「等級5或以上」的百分比輸給新加坡和香港而已。而香港「低於等級2」的百分比甚至比新加坡高,可見香港的「補底」功夫做得不夠

13. 如果以能力高低學生的分數差距看﹕(95th百分位和5th百分位學生分數相差)
—澳門﹕232
—日本﹕255
—韓國﹕257
—上海﹕277
—台北﹕290
—美國﹕292
—新加坡﹕296
—OECD整體﹕307
—香港﹕309
—方按﹕可見香港學生能力差距甚至比新加坡大,別忘記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城市,並不如其他國家地區有那麼大的城鄉差距。可見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高度競爭的教育體系,令學生差異很大,對於「拔尖」的興趣也蓋過了「補底」。

14.1 香港學生於PISA2009和2012的不同等級百分比比較,可見「等級5或以上」和「等級4」的百分比都有增長,而較低等級的百分比則相應降低。究竟這 是否教學的成效﹖講者表示也可能是2009年時的成績不正常地低,因為當時有不少學生受不熟習中文輸入法所累,而到了2012年學校普遍都有手寫板可用。
(方按﹕結果到現在我的學生還是有很多不熟習輸入法,無論是倉頡或速成,甚至九方、注音之類都用不熟。相信智能電話手寫輸入普遍之下,情況會更差。在下常 警告他們出來工作,老闆未必有手寫板給你用,練熟一兩種常用的輸入法比較穩妥。其實只要平時網上閒聊時多用輸入法就可以熟習了,但偏偏沒人理我。)
14.2 PISA2009到2012年間的平均分也有上升,由515(標準差2.6)升到550(標準差3.6)。

15.1 香港學生數碼閱讀的性別差異比書面閱讀少。
PISA2009書面閱讀女生比男生平均值高33分、電子閱讀平均值高8分。
PISA2012書面閱讀女生比男生平均值高25分、電子閱讀平均值高19分。
15.2 各地的男女平均分差異(男減女計)
—哥倫比亞﹕-4
—韓國﹕-7
—智能﹕-9
—上海﹕-10
—日本﹕-15
—台北﹕-17
—葡萄牙﹕-17
—新加坡﹕-18
—俄國﹕-18
—澳門﹕-18
—斯洛伐克﹕-19
—香港﹕-19
—OECD平均﹕-26
15.3 又一次,香港連男女差距也比新加坡、韓國大,甚至大於上海。
15.4 方按﹕不過從同一堆數字中,我倒讀出不太樂觀的趨勢﹕女生不單止在數碼閱讀也比男生高分,而且由2009到2012之間這個差距還增大了(8-->19)。當然這可能是因為隨著電腦網絡和智能手機越趨普遍,所以女生也熟習了電子產品而不再畏懼數碼閱讀所致。但很難不令人聯想2002年取消男女升中分組派位之後,女生因為閱讀能力平均較佳而得到較佳升學機會,而造成進一步擴大能力差異的結果。

16. 對學與教的啟示﹕
16.1 藉數碼閱讀提升男生的閱讀表現。(男生的搜尋導航能力較高)
16.2 協肋數碼閱讀稍遜的學生掌握相關的數碼技能及閱讀素養。
16.3 向數碼閱讀優秀的地區學習,把學習與數碼媒體有效地連繫。

17. 影響學生數碼閱讀的關鍵因素﹕(score point difference per unit change of the indices)
17.1 享受閱讀 (30.44)
17.2 摘要策略(例如用自己的話覆述一次) (23.08)
17.3 記憶與理解策略 (20.9)
17.4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以家長職業定) (19.39)
17.5 網上蒐集資料 (18.15)
17.6 多元閱讀 (9.51)
17.7 網上社交活動 (6.14)

18. 數碼閱讀的主要步驟﹕
18.1 進入感興趣的文本
— 產生相關的詞彙
— 掌握相關的口頭表達
— 明白選單上的層級結構
— 懂得使用導航工具及裝置
(PISA2009得分較低主要在於以下問題﹕
—不懂用schroll bar來schroll down
—打開、編排和關閉視窗
—視覺和空間能力)
18.2 跨文本閱讀、綜合不同文本
18.3 評估文本的質素

19. 培養數碼閱讀的策略
19.1 先備知識
—主題的相關知識 (要有足夠的生活知識才容易連結到文本,知識面越寬越容易理解不同文本的內容)
—文本的結構形式 (理解文體,例如六何法等)
19.2 推論推理 (從文意脈絡去推敲)
19.3 解難思辨 (能否堅持下去才是解難的重點,也要靈活變通尋找出路)
19.4 自我調整 (「自我監控」的後設認知能力)
19.5 情意因素

20. 講者介紹適用於高中的「閱讀金字塔」策略。(如果初中的話可以先教畫關鍵詞、找關連和支持理據之類)
20.1 主題 (subject) (以短詞或短句表示)
20.2 主要觀點 (main idea) (以陳述句statement表示)
20.3 支持理據 (supporting details)
20.4 發展/申請 (developing details)

21. 段意要撮要、找關鍵詞及與題目的關係。

沒有留言: